心系“大众”话诗文
2020-09-10范基公
范基公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重温经典,不禁想起《大众哲学》《大众电影》和“大众诗人”。
《大众哲学》一书,是哲学大家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通俗读本。开创了通俗哲学写作的一代新风,历时80多年,至今仍在再版,持续影响了几代人。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大众”二字。
《大众电影》杂志是1950年6月创刊,以“电影点亮生活”为宗旨,贴近大众生活。该刊创造了单册947万印量的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大众”孕育生命力。
接着,想起汪国真。20世纪80年代,他被称为“中国诗坛最后辉煌的诗人”。1990年5月,他的诗集《年轻的潮》出版,签售盛况空前。一版印10万册,后5次加印,总发行量达100万册。1990年被称为“汪国真年”。随后,他的《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爱情诗精品赏析》《哲思短语》等均成为畅销书,影响了一代人。他的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脍炙人口。他以通俗的诗句传承着“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意境,成为青年人热爱生命、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以青年读者为主的汪国真的清新、励志的诗篇,风行了整整一个时代,并影响深远。
励志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汪国真是当之无愧的“大众诗人”。
自2000年起,大众国学教育兴起,多是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教材。十多年来,在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各类研究活动中,笔者逐渐形成教育应以培养“真人”为先导的理念,认为应选取国学经典为教材。经过不断地的学习和思考,逐渐形成了真人具有“三子”特征的理念,“三子”即“孝子”“学子”“君子”。为此,编辑了《“三子”篇》,可作为中学国学教材,亦可作为大众国学读本。
《孝子篇》包括《元旦勸孝文》、李密的《陈情表》、刘声东《祭母文》,《学子篇》包括诸葛亮的《诫子书》、彭端淑的《为学》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君子篇》包括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三子”篇》可以作为中学读本,初一学可以学《孝子篇》、初二可以学《学子篇》、初三可以学《君子篇》。《“三子”篇》也可以作为员工培训和社区教育的选读本。
《“三子”篇》中收入了笔者的四篇导读短文《践行“三子”育真人》《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学到“求”是始见真》和《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笔者不由又得想起一个大众群体——退休老人。在我国,退休老人有一个天然的使命,就是照顾第三代,无微不至。而这里缺少的是有成效的隔代教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急需国学教材并加以推广。《“三子”篇》正是为填补这一空白而编写的隔代教育教材。
大众是作者、编辑、出版商的“上帝”,服务大众是书刊选题、发行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理念亦是行动指南。确认大众认可的主题,选取短小的经典文章汇集成册,作为大众国学读本推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尽心尽力,是笔者的初心。愿《“三子”篇》能成为开路的“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