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0陈瑞
陈瑞
摘要:体育是高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参与方式和形式更加灵活和自由。但较充分的时间条件与大学生参与度形成强烈反差,大学生体育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为找到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因素,提高大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并探究将体育纳入大学生生活的路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得出:(1)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因素包括运动感知、价值认判定、能力提升、设施配置、参与氛围5个方面,并对各因素进行内容分析。(2)5大因素中运动感知,即相关运动体验影响力最大,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判定是影响其参与是否持久的关键因素。(3)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不明确,呈现“中庸”状态,建议采取相关规定性措施建立其体育参与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参与;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在高校定期开展健康体质标准测试,以了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变化。为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件强调课外体育锻炼在发展学生体质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但现实的大学生体育参与状况并不理想,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亟待进一步改善。了解影响大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的因素,设定针对性措施,刺激其将体育纳入生活,从而提高大学生体质。
(一)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课外体育参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大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鲁东大学4所院校3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听取专家意见,初步设定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选项22个。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7份,回收率88.9%,有效率100%。信效度检验采用重测法。进行两轮问卷发放,对两次问卷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重测一致度R=87.4%,显著性P=0.000<0.01,证明问卷可信度较高。
二、结果与分析
利用spss13.0对22道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影响因素进行适当性检验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系数= 0.752>0.5,显著性p=0.000<0.01,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统计处理,去除3个低值选项,获得19道题的负荷量均大于0.4的因子,根据其共性,定义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累计贡献率为79.43%,依次为:运动感知、能力提升、价值认判定、设施配置、参与氛围(见表1)。
在以上因素中,心理驱动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最原发、持久性最高的因素,另外,大学生期待自身价值的实现,表现出对自我的积极挑和尝试。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证明是催发的学生参与体育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塑造大学生体育观念是实现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第一步。
1.运动感知
运动体验是人对体育活动过程的感知和体会,它更能直接反应体育的魅力和特性。良好的运动知觉,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舒畅,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体育观念,进行产生良好的心理应激。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个体交际等多个方面对心理产生一定的负担,需要一定的方式加以自然疏导,运动过程中,积极的肢体活动能够极大调动大脑激素分泌,能量的释放使得心理波动趋向平缓,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减轻压力、增进健康。
2.价值判定
事物的价值是促使某一行为产生的重要诱因,并使得其行为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对事物有独特的认知,富有个性,但也由于思想上的不够成熟,在事物价值上的判断产生偏差,因此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对于引导和维持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义重大。
进入高校,青春期的个体远离熟悉的生长环境及父母的陪伴,面对陌生的环境,大学生此时亟需获得感情上的陪伴和依靠,特别是友谊,而体育活动的集体性是建立这一友谊的重要自然方式。另外,获取认可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需求。参与体育运动在增强自身健康体质的同时,让大学生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获得认可和自信,促进自我完善。
3.能力提升
兴趣是大学生参与某一体育项目的最初动力因素,而提升能力、掌握技术、获得认可则是维持其持续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自身技能的进步能够产生良好的成功体验,是心理满足的重要实现途径,而这种进步往往需要有效的外界指导,因此,专门人才的配备对于推动高校体育运动开展非常必要。
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伴随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身体机能的改善,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在其参与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人的社会化的实现。在运动的配合或对抗中,大学生在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自身心智亦得到锻炼,在团队合作、意志品质、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
4.设施配置
物质保障是体育参与的基本条件,良好的设施配置既能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而且可以有效预防运动伤害。为促进学校体育开展,国家对高校体育设施种类及面积进行了相关规定,以保障学生的运动需求。
目前来看,各所高校体育设施配置相对完善,特别是室外体育场配置充分,但相比之下,室内体育设施明显不足,这可能与室内体育场的建造成本及高昂的维護费用有关。不同的项目特质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其中,因此,保障设施供给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高校应在运营管理等方面创新举措,实现高校体育设施的全面有效供给。
5.运动氛围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不是来自于自身健康的需求,而来自于内心的释放和诉求,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实现心理预期。运动氛围是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的又一外界诱因,也是大学生判断自身是否适合此项运动的第一视角和材料,良好的运动氛围可以增加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持久性。
运动氛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参与者内心的趋势,是激发人们打破原计划状态的重要外界因素,引发“看到别人在运动,自己浑身痒”的不安分状态,进行引发体育运动行为,特别是男性大学生尤为显著。因此,高校应加强运动氛围塑造,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其体育运动习惯。
三、结论与建议
(1)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5大因素,依次为:运动感知、价值认判定、能力提升、设施配置、参与氛围。
(2)五项因素中,运动感知即相关运动体验影响力最大,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判定是影响其参与是否持久的关键因素。
(3)建议加强体育设施运营管理,采用规定性措施,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参与频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体育观。
参考文献
[1]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3.
[2]杨辉.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学校体育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4):52–55.
[3]陈立春,常立飞.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学刊,2010,17(3):41–44.
[4]倪欣.南京市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9.
[5]王军.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77–79.
[6]闫洪杰.高校体育选项锻炼伤害事故风险探研[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7):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