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道”而行 为“德”而书

2020-09-10阙文霞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

【摘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是一所书法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通过“日新书法”课程,使书法文化与书法教育融合,使书法教育与育人教育融润,突破单一的“写字教学”模式,让教学实现从教“字形”“方法”“品味”到学“字理”、传“心法”、养“品德”的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书法教育;学字理;传心法;养品德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5-0073-02

【作者简介】阙文霞,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江苏常州,213167)课程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古代的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融入了技法和情感,使书法艺术成了表达汉字外在与内涵美的艺术。那么书法教育是什么?是文字书写的教育,是文化的教育,是文字理解的教育……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笔者在“日新书法”课程的实施中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

书法的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笔画摆放在什么位置上,从何开始又到什么位置收,这些都是陌生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找到一根拐杖,迅速找准字的位置,笔者借助“米字格”来教学。“米字格”相对于“田字格”来说,辅助线更多,更易识别位置。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所有的笔画都借助“米字格”来定位,照样子写。等学生有了手感之后就去掉格子,把纸折成相当大小的方格来写。如此,在短时间内,确实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基本能找准笔画的位置、把握好字形。但是这样的书法教学太过理性,也太过枯燥。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寄托着先人对世间万物的感知与理解,因此,每一个字都是一种载体,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传承,所以,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字形的教学,更是学字理的过程。例如,笔者在教学“姓”这个字的时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姓’是‘女’字旁”,中国古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为什么“姓”不是“男”字旁呢?引导学生从字理出发,来探究“姓”的偏旁。原来人类发展史上有母系社会的存在,在母系社會,妇女是中心,所以这个“女”字旁就体现了妇女的地位,“女”字旁的字也有表示美好愿望的含义,比如“好”这个字。

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于字的情感体验,体会字的灵魂,更传承了中华文化。在书法中有情感的体验,在书法教学中有温度,学生才能学得快乐,体会到书法的真谛。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写字的技巧,增加写字教学的趣味,笔者常常编写一些写字的小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字法。例如,笔者在教学“商”字的时候,编写了口诀:点横长长放上边,点撇靠紧竖中线,同字框放下边,八口小小放里面。学生通过这样的小口诀,将“商”的写法要领记得更牢。

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仅仅学会了写,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却没有深根究底的了解。书法的教学不仅仅是要学会写一个字,更多的是要知道怎么写。书法艺术主要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的,那些长短粗细的线条体现了书法的美。线条的曲直、方圆、刚柔、长短等,本身就是一对对矛盾体。怎样把这些线条进行组合,才是美的呢?就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所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这段话强调了书法在变中的统一。

为了让学生能够用心体会到这种理论,笔者让学生通过“试误”来体会。例如,教学“天”这个字,让学生观察笔画,发现:两个“横”分别是上短下长,而“撇”和“捺”又是“撇”轻,“捺”重,如果都是一样长,或是一样轻重,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通过试写,不断地试误,体会到只有线条搭配协调,才能够写得美。让学生明白同样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上短下长、内紧外松、左高右低等都是协调搭配的,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尝试,让学生真正领悟内化字的书写技巧。笔者还借用“永字八法”让学生学习笔画的基本要领,在写“永”的过程中用心去感受,真正内化字法,牢记于心。

书法课程不仅是品味美的过程,更是一个品德养成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我们呼唤道德之光照亮课堂,道德意义渗透表达,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不仅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还要透过表象的书法挖掘背后的育人价值。

每一个碑帖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故事;每一位书法家背后都有一段与书法的情缘;每一幅优秀作品的本身就是一个个蕴含丰富道理的载体……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促使学生自我思考,主动学习,进而自我发展。比如,为什么王羲之的作品能保存到现在呢?我们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搜集保护名帖的故事、保护文化的方法等,让学生在这一实践中体会到了:每一块碑帖的背后凝聚了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的坚守。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也要为保护中华文明而献出一份力。在欣赏碑帖的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到了碑帖的艺术价值,更能对学生进行一种道德的教育,是品德养成的过程。

在书法教育的路上,我们始终不断探索,从技法示范到审美濡染,挖掘学生创造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天性,帮助学生最大限度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人格的提升和自我思考能力的发展,寻求书法教育的最佳路径。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
建设写字与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浅谈让小学生学好书法的关键几点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试论书法教育对学生自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