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力的有效策略

2020-09-10谢海英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解力高年级小学

谢海英

摘要:具备良好的理解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若是理解力不强,对于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就难以做到理解性记忆,就会导致学习浮于表面。高效教学视角下,数学教师要清晰、客观地认识培养理解力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文章简要概括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理解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理解力,以期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理解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数学 理解力

一直以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专注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这让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和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新课改强调对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予以重视,以培养理解力为核心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数学教学长足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力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小學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文本资料较多,如应用类问题、数学公式、数学法则、数学概念等。其中,很多是必须牢牢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概念公式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进行后续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记忆方式让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具备理解力,学生就能自主去解读这些概念、公式,做到理解性记忆。这种记忆方式让学生记住知识的本质,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仅记住基本的概念、公式,还能灵活地运用它们。由此可见,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理解力,有助于打好数学基础。

2.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高年级数学题相较于中低年级的数学题,灵活性更强。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出题者经常会将一些有用的信息隐藏到题目中,或者插入一些无效的信息进行干扰。若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理解力,在审题的时候就容易受到无效信息的干扰,而且难以挖掘隐藏的有用信息,这就导致学生解题的时候无从下手,或者解答错误。若是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解力,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在审题的时候,学生能够有效梳理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干扰,并且将有用的信息挖掘出来,在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之间建立联系,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3.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高年级学生数学理解力,可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完全依赖教师的灌输。具备理解力,学生就能够自主学习。譬如,在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数学概念、法则等。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看一些课外书或其他的数学辅导资料,以掌握自己在上课的时候还未完全掌握的知识。从“学会”到“会学”,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均因此得到有效锻炼。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力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教育观

对于培养理解力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会采取行之有效的实际行动。所以在以培养学生理解力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革新过去所持有的“理解力培养不重要”这样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理解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理解力,能有效打好基础,还能让学生在审题时从容应对,此外还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理解力,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减轻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新课改强调教师传授知识时应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而这些都需要良好的理解力做支撑。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理解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接下来的教学行动提供有效的指导。

2.引导学生解读课本知识

要想培养学生数学理解力,教师应当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理解力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如课本上的定理、公式、法则、概念等知识时,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这是提升数学语感的有效手段。数学理解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力、对数学表格的理解力及对数学图形的理解力。这些都是数学语言,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语言,才能具备良好的理解力。举个简单的例子,讲解“倍数与因数”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对教材上的数学式子进行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有的学生说,一个数乘以另外一个数,乘积就是倍数,而两个乘数则是因数。有的学生说,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到的商是自然数而且没有余数,则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教师对所有的答案进行纠正、补充,这样的自主解读训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认识,还能锻炼数学理解力。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理解力,教师还可以在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理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力的提升。

3.传授有效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理解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阅读方法做支撑。能力是成果,而方法则是获取成果的途径。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并不是教书或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所以,要想实现对学生数学理解力的培养,教师应将有效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数减去它的20个百分点,还剩下80,问这个数是多少?在阅读这道题的时候,要将“20个百分点”这几个字圈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理解成“20”。若是理解错误,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会大相径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采取数形结合方式,一边阅读一边画图。尤其在阅读有关于分数、路程、几何等知识的文本材料时,要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图。举个简单的例子,某道题如下:甲乙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对于这类题型,教师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圈出“相向而行”这个关键词,另一方面要将这个题目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实现抽象文字向形象图形的转换,再指导学生去分析。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犯错率,使学生正确、有效地理解问题。

理解力是高年级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具备良好的理解力能够打好基础,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数学理解力的培养,再指导学生自主解读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并相互合作探究。此外,还要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培养数学理解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闻婷婷,马聪.为理解力插上“画图”的翅膀——利用画图经验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J].赤子(上中旬),2014(22):195-196.

[2]严育洪.材料分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力[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9):50-54.

[3]王思锦.促进持久理解力发展——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札记[ 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06):8-12.

[4]冯新.加强“解决问题”教学,提升学生理解力[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49.

[5]徐伟.把握内在关联 提升数学理解力——从学生学习“认识几分之几”的思维误区谈起[ J].小学教学参考,2016(08):32.

猜你喜欢

理解力高年级小学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助力学生思维生长
我的理解力
160:1
加强学校干部执行力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研训道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