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探析

2020-09-10袁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堂优化语文教学小学

袁霞

摘要:文章在陶行知先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的优化、问题设计的优化、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课堂优化的几点想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 语文教学 课堂优化

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自如地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要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对问题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师角色等进行转变,从课堂的各方面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书面表达、书写规范、口语交流和鉴赏评析这五种能力。优化课堂的首要目标就是优化教学目标。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析教材里各板块的提示,梳理编者的排版构思,总结出具体而准确的教学目的。在理论知识和能力结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带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结合方面,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等;而在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语文教师要通过让学生体悟课本里的百味人生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囊括了许多关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史的介绍,如《一面五星红旗》《圆明园的毁灭》等。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讲解时往往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理性地简述国家历史,缺乏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缺乏全面的教学目标的引导。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向偏离正轨,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对问题设计进行优化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人的学习生涯,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挖掘真理、寻求答案的过程,人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获得知识与素养的升华。通过提问,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复习情况以及对课文是否熟悉等,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一个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使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辨析教学重点和疑难点,使学生将对课文的浅显认知升華到一定境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有必要对教学目标做认真的分析,以此为依据设计与语文素养挂钩、具有价值、高质量且数量合适的教学问题。设计完成后,教师要特别对关键问题和朗读导读板块与品读追问板块的问题进行核查审视,及时删减偏离教学目标、不符合新课标标准、违背正确价值观、争议性的问题。如《找骆驼》一文,商人因丢失骆驼而焦急,一个从未见过商人的骆驼的老者却准确地说出了骆驼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循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的好建议。商人听从老者的建议,最后找到了骆驼。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提问:“老者为什么没见过骆驼,却知道骆驼去了哪里。”学生也许会答:“老者是根据骆驼走路时留下的脚印知道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问:“想必同学们也经常丢东西。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们丢东西以后先要干什么呢?”类似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他们在提问中得到启示。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定教育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高质量问题的调和,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辅以诵读、练笔、知人论世等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课文《月球之谜》时,教师可以先提问:“你觉得月球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这样觉得呢?”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教师不做评价,并再次发问:“那么你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呢?你们想知道真正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吗?”接着就可以引入课文《月球之谜》了。在学完课文后,可以提问、共同讨论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此时,教师可以提问:“想必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了吧!那么,谁能讲一讲月球到底有些什么秘密呢?”这样的上课形式,既紧扣教学目标,又能营造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能体会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自然全身心投入课堂。

三、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

构成课堂的所有环节、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以及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结构集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用和教学的进程安排等。经过调查发现,在各地的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主导课堂,从头教到尾,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这样的教学结构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太过僵化呆板,就如作文提纲一般,缺乏灵活性。倘若一直使用这样的教学结构,难免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误解。

众所周知,语文科目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取舍,重视具有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内容,在深入挖掘、重新整理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并毫不迟疑地舍弃糟粕部分。

例如,薛法根老师的“板块教学法”为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提供了参考。他的课堂往往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各个板块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板块之间界限清晰。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让各个板块所设置的内容切合文本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他结合新课标所提出的理念,提出了“阅读课”的教学结构,即“导、学、议、练、结”。“导”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发地、自觉地去引导学生。这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明确给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加以引导。“学”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地进行文本学习。“议”是指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对文本有基础认识,这时就可以要求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换看法,并形成答案。“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巩固测验。“结”是指教师归纳概括教学内容,再次强调重难点,以便学生能加深认识。

四、对教师角色进行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化,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过去的教师仅仅是将知识搬运到课堂上;而现在的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從而让学生思维睿智,情感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尽早转变观念,对教师这一职业重新定位。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思考的任务,在引导时,设置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在教授重难点时,要对学生加以点拨,教师承担着提高学生品位的任务,在讲授文本时必须注重文本的艺术手法、结构安排、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等;教师承担着点评语言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看到学生表达的问题所在,一语中的,让学生能够茅塞顿开;教师起着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还要有专业素养。语文专业素养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一手好字、妙笔生花、口吐莲花……转变教师角色,已经迫在眉睫了。

以阅读训练中教师的角色为例,分析教师如何才能顺利转型。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对语文缺乏兴趣,因此无法主动配合教师,这加大了教师角色转换的难度。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教师水平有限,因此对小学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更新传统教学观。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时刻要有生本意识,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言论。此外,阅读这种行为的个性化很强,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教师不要死守标准答案,一味否定,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脱离标准答案、教材进行深入阅读与思考。第二,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要及时转变作业策略,由硬性作业转变为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从监督者变为学习辅助者。第三,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能力理解课文,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检查朗读结果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分角色朗读、轮流朗读、布置配音作业等。朗读后,教师给予点评。第四,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情感教学,通过阅读文章,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本来是一件人性味十足的事情,却被机械重复的训练、刻板的标准答案遮盖了魅力。因此,教师应该尽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多给予学生鼓励,加强和学生的情感对话与思想沟通。

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人和教育人等都和种植花草树木是一样的。作为教师,我们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学生的特点,还要区别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且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培养与教育,做到因材施教。由此可见,教师这一角色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师角色进行转变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要想在语文教师中脱颖而出,必须顺应新课改的潮流,与时俱进,率先转换角色,争做新课改的领军人物。在教学时,以大教育观为理念引导,积极承担自身的责任,言传身教,起到示范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摸索新方法、新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并通过语文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这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每事问 [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太原: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1988.

[2]杨方春.小学语文“预习·探究·点拨”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3):62-63.

[3]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40-43.

[4]丁莉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2018(8):77-80.

[5]张峥青.取舍融合开放点拨——谈中高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J].小学教学参考,2016(10):17-18.

[6]蔡明雅.关注核心素养提升构建“和融语文”课堂[ J ].华夏教师,2019(10):94-95.

[7]张万红,申国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13(22):9-12.

猜你喜欢

课堂优化语文教学小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导入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