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浅析
2020-09-10梁馨丹
梁馨丹
摘要: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小学生是非观念相对较为薄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应做好良好班级风气的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综合教育能力相对较弱,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工作的评价与反思,同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小学教育 课堂管理模式 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推动了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相关研究表明,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时期对于学生良好学习思维与健康情感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作为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的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班主任队伍在综合素质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学水平的优化,小学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理念的创新与优化,从细节着手,提升对学生的关注度,积极践行“爱的教育”,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存在的不足
1.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教育管理模式陈旧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步入学习生活,对于校园及学习缺乏相应的认知,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以便其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中。面对这一问题,作为小学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合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与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然而,在小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部分教师属于刚刚毕业进入学校的年轻教师,其在专业素养与管理经验方面相对较为欠缺;另一方面,年长教师队伍中,多数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为深远,往往无法有效实现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创新,不利于班主任教师日常工作质量的提升。
2.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管理内容针对性差
在小学日常工作中,由于班主任的工作繁杂琐碎,且多数班主任教师往往兼任相关学科教师。因此,多数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师生交流,造成了师生之间存在隔阂,难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阻碍了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对学生而言,由于交流的匮乏,往往容易导致其对班主任出现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对于班主任教师而言,由于师生交流的缺失,造成其在工作安排时往往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具体工作难以落实
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成熟的管理工作体系有利于管理工作总体水平的提升。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班级中,多数班级尚未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影响了班主任工作效率。同时,学生难以对自身行为的正确性进行有效评价,不利于学生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二、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优化策略
1.开展教师队伍培训,提升教師专业能力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学生而言,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与整体素质的优化,应强化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做好学习工作,通过开展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积累教学经验,普及新型教学理念,实现教师队伍综合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推动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校方应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与学习活动,通过教学研讨会、外出学习以及先进教师工作汇报的形式,有效推动班主任教师工作能力的提升。同时,针对班主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定期进行课题讨论,以便实现解决方案的制订与落实,从而有效强化班主任工作的总体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校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先进班主任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为了确保班主任保持工作热情,应在校方评比工作中有效反映出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之间的差异,从而增强评选工作的公平性,以便更好地激励班主任。
2.强化师生交流沟通,优化师生关系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也要有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掌握学生情况,从而不断对自身工作进行调整与优化,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取得学生对于班级工作态度的真实反馈。与此同时,班主任在交流环节中应注意做好学生情感的引导,对于学生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局限性等问题,班主任教师应正视问题的根源所在,有效结合学生的年龄进行分析,同时耐心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虚心接受学生观点中正确的部分,从而对自身工作进行适当的修正。
在管理工作方面,班主任应积极开展对于日常工作的反思,有效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从日常生活与教学工作两个方面积极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在具体工作中,针对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的情况,班主任应注意做好自身亲和力的养成,避免工作中出现“摆架子”与“抖威风”等不良行为,从而真正令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爱的教育。
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参与管理
针对班级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应积极推动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以便对学生行为进行合理规范。此外,陶行知认为:“创造力是生活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为提升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班主任应做好班级内学生干部的选举工作,以便实现班级内部管理体系的合理构建,从而确保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与合理运行。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集体荣辱意识,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相关研究表明,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阶段,小学时期的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正确思维观念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了推动其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以便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此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应从细节着手,有效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以便更为准确地对学生的基本动向进行把握,从而提升管理方法的针对性与普适性。
参考文献
[1]罗雪婷.道亦有道 德者居之——试论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J ].考试(教研版),2012(2):119.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J ].黑河学刊,2010(06):122-124.
[3]史爱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2):47-48.
[4]耿倩倩.让学生在纠错中成就“美丽”——小学班主任工作技巧漫谈[ J ].小学教学参考,2019(3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