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0-09-10孙祎璐
孙祎璐
摘要:我国传统武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并全面融入全球化。而中国传统武术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主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主动选择新的发展路径。本文将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希望本文有助于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武术;发展;路径;选择
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项以功法、套路、搏斗为运动形式,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注意内外兼修的体育活动;在传统武术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价值。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传统武术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不断丰富、扩大武术的内涵,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0年的今天,中国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不可逆转的变化,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截止2020年7月1日,全国已建成的5G基站总数超过25万个),并全面融入全球化。而中国传统武术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主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主动选择新的发展路径。
一、回顾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几乎没有任何锋利的武器,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凭自己的体力、勇气、技巧、智慧与各种凶猛的食肉动物格斗(甚至在宋代,武松都要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斗),并最终战胜各种猛兽成为生存竞争的强者[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原始社会中出现阶级分化,逐渐演变为奴隶制社会,并形成国家(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国家以“诸侯国”的形式表现出来);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财富、人口、土地,往往爆发惨烈的战争,各诸侯国的士兵们用冷兵器展开激烈、血腥的肉搏战,在此背景下,各国统治者迅速认识到格斗技术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本国百姓练习格斗技术;从此,格式技术登上历史舞台。由于格式技术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并蕴含着尚武的阳刚之气,格斗表演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要观赏节目(在著名的“鸿门宴”上,项庄便表演过“舞剑”)。
在惨烈、血腥的战争中,奴隶制时代结束,封建制时代到来;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取代了各个诸侯国,农耕民族内部的战争逐渐平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却迅速升级。——公元前133年~公元91年,汉帝国与强大的匈奴进行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争,为战胜匈奴,汉帝国长期实施全民总动员,要求全国青壮年必须定期进行军事训练,从此,尚武之风在中国大地上兴起,黎民百姓也逐渐喜爱上了习武[2]。
公元3世纪,汉帝国在军阀混战中灰飞烟灭,公元316年,游牧民族如洪水般越过长城大举入侵北中国,更加惨烈、更加残酷的战争再度席卷北中国。从此,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习武之风得到进一步发展,习武又逐渐与道教以及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互相融合(据专家考证:“武艺”一词出自《三国志》,“武术”一词出自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经过数百年的厮杀,英明、睿智、勇猛的封建统治者在地主阶级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最终统一中国,推动中国封建社会与农耕文明进入全盛期:唐朝。在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商品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通过武举选拔将领。在此背景下,武术迅猛发展起来,武术表演也在民间全面传播开来,并深受士大夫的喜爱。杜甫就曾写下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唐帝国的发展,在客观上刺激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从公元10世纪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建立一个又一个奴隶制国家,与农耕文明展开一轮又一轮新的血战;又在战争过程中逐渐与农耕文明互相融合。经过了长达七百多年的民族战争,中华民族在明清时代最终成型。而武术也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发展,在明清时代进入集大成发展时期,各种武术流派、各种武术内功、各种武术套路以及各种武术道德要求相继形成[3]。从此,武术正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后,随着港台武打片传入大陆,全国出现“武术热”,习武人数一度超过6000万。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传统武术仍旧保持着稳步发展的势头,全国习武者人数长期稳定在7000万人左右,武术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截止2019年,全世界习武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传统武术已经面临危机,许多套路失传(1930年,全国至少有2000多种武术拳种套路;在1980年,国内武术拳种套路减少至28种[4];在2020年,已经搜索不到相关的统计数据);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每天坚持“闻鸡起舞”的民间男性习武者越来越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天晚上都有数以百计的大妈们在城市、农村的街道上大跳广场舞);2016年后,全国中学、小学、高等院校相繼开设武术课程,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对传统武术明显缺乏兴趣,却热衷追求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加雷斯·贝尔等国外球星。
二、在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出适应当今社会的武术项目
在2020年的今天,中国社会面貌与封建时代相比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是和谐、安定、繁荣的景象,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治安良好;数十年来,我国没有与周边任何国家爆发过战争;但在军事技术上,无人机、核武器已经彻底淘汰冷兵器。在此背景下,传统武术继续实行封闭式发展,继续恪守一成不变的套路、姿势、动作,很难吸引人们的兴趣。
另一方面,坐在电脑屏幕前的现代都市上班族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器官的各项机能都在逐步消退,身体中的脂肪却在不断累积(目前全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过2.5亿人);他们迫切渴望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却又找不到适宜的体育项目(有些上班族找不到适宜的体育项目,只好每天在写字楼里爬楼梯,当作锻炼身体)。——纵观中国传统武术两千多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魏晋南北朝,抑或是在唐朝、清朝,武术都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因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提出:传统武术应当主动适应当今时代,不断推出适应当今社会的武术项目;从而逐步扩大传统武术的影响力。
譬如,电脑族长期敲打键盘、点击鼠标,久而久之会患上腕关节综合征,食指、中指疼痛、麻木,拇指却肌肉无力,双手发麻,手指失去灵活性,关节经常出现疼痛[5]。——而练习咏春拳中的“肘底标指”,则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腕关节综合征。“肘底标指”的动作极为简单:练习者保持站姿,将右手掌从左腋下向前方中线直线伸出,右手手指向前,右手掌心朝地,右手掌高度达到练习者的喉部,然后练习者将左手掌放到自己的右肘下,再将左手掌从右肘下向前方中线直线伸出,左手手指向前,左手掌心向地,左手掌高度达到练习者的喉部。经常练习“肘底标指”可以充分活动手掌指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防治腕关节综合征。
又譬如,现代都市人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大,往往无精打采。——练习咏春拳预备式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人的精、气、神,使人充满活力的投入每天的工作。咏春拳预备式的动作也较为简单:练习者保持站姿,双腿自然分开,与双肩保持基本相等的宽度,双肩放平。然后,练习者放松自己的全身肌肉与每一个关节。再将双手自然下垂,左右掌心相对,手指慢慢并拢(尤其要并紧无名指与中指),进行腹式呼吸,全身入静,嘴唇合拢,用舌尖抵触上颚,双目微闭。经常练习咏春拳预备式,可以调节人的精神状态,增强工作效率。
(二)适应不同群体,推出精细化的武术项目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热衷于进行大规模的武术锻炼,组织成百上千的习武者在大操场上进行统一的武术表演;场面虽然壮观,却压抑了习武者的个性。而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因此,我們提出:应当适应不同的群体,推出精细化的武术项目。
譬如:6岁以下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喜欢跑、跳,但他们的肌肉尚在发育之中,身体动作缺乏协调性、平衡性。因此,可以为幼儿推出五步拳,训练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并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
又譬如:当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十多年的应试教育,身体素质较差(大学生近视发生率几乎达到100%)、心理较为脆弱。因此,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推出少林拳、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并组织大学生研究少林拳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太极拳与道教文化的关系[6]。这样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又可以使大学生在习武中对中国武术文化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继承、弘扬中国武术文化。
三、结语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武术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武术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传统武术应当主动选择新的发展路径,为现代都市人推出适宜的武术项目,为不同群体推出精细化的武术项目,从而谋求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俊菊.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武术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探究[J].武术研究,2020,5(06):15–17.
[2]史海阳,缪柯.传统武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20,5(05):14–17.
[3]赵飞.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明确其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41+143.
[4]李明洋.基于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视角下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实践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51–52.
[5]王岗,赵连文,朱雄.“再发现”与“再出发”: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J].体育学研究,2019,2(02):6–14.
[6]崔乐泉,郭荣娟.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转型[J].体育学研究,2019,2(0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