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地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10康巍峰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开放初中地理实践

康巍峰

摘要:树立崭新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开放意识,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升级。自由探学、演示操练、链接生活、实地勘测等,都能给教学带来重要影响。学生在开放课堂中,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自然更加活跃,教学品质也就有了保障。

关键词:初中地理 开放 实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内容,给学生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让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好成长。”可见,开放式课堂的构建是必要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在开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形式创新,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全面成长。

一、自由探学,启动开放教学引擎

初中地理教材在编写时,编者结合学科特点,特别注重对阅读和活动栏目的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拓宽视野。教材的特点为践行开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也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是引导学生自由探学的最好时机,教师要充分把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对知识展开全方位探索。

教師在讲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这节课之前,让学生借助各种手段,对世界上的语言种类进行材料收集。这个活动是有趣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有的学生在收集语言相关知识时,顺势了解各个国家、民族的宗教。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锻炼,对世界各个国家的服饰、习俗、节日等有了更全面的感知。教学伊始,教师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寻找五名学生到讲台讲解,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教师充分利用文本学习内容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学。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内化中迅速启动思维,开放教学模式逐渐走上轨道。

学生对知识学习感兴趣,能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从文本主题出发,自由阅读文本,收集资料,然后展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得以逐渐养成。

二、演示操练,丰富开放教学方法

从不同层面打破地理教学模式,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优化,能够扭转教学弊端,从根本上解决课堂低效问题。地理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常见的讲授法、演示法、问题解决法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有益启示。演示法是以实物、教具为载体,对知识生成过程进行示范性实验的方式,它给人以直观印象,带给学生的感官冲击是巨大的。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需要以直观感知进行认知引领。教师将演示操作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学习《海陆变迁》,教师提供演示操作的道具,即部分沙土、水杯、水、小旗。准备好材料后,进行两个不同实验。第一个实验:将道具摆放好,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让有水的地方变成陆地?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很快想到了办法。这时教师让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使陆地变成海洋。学生参照实验一进行设计。借助实验演示操作,学生对知识有了直观感知,缩短了他们与自然变化的距离,认知程度得到提升。教师从演示操作着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参与中快速掌握了地理技能,知识学习变得趣味无穷。

演示操练中,教师的示范是重要的,但为了凸显演示效果,增加互动的多维性,不妨将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参与其中。师生合作演示、学生单独演示都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实现多元互动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开放教学维度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作为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学科本身与社会生活之间有密切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知识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提升生活水平。将地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是教学的必然要求。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与地理学习相融合。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天气和气候》,教师拍摄不同天气情况下学生的上学方式。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门口热闹非凡,有的学生兴高采烈地从车上下来,有的学生背着书包步行进校门,还有的学生边骑自行车边吹口哨。下雨天,门口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观看中,学生对天气的相关知识更加感兴趣。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天气?生活中这些天气给你带来了哪些便利和不便?”学生从生活实际考虑,进行知识解答。学习地理知识,找准切入视角极其关键。开放课堂最显著的特点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列举例子,快速吸引学生关注,切实感受地理学科价值。

四、实地勘测,完善开放教学机制

讲授结束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掌握的知识是“死的”,学习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综合素养生成需要更多实践机会。实地勘测是一种独特的方法,为了对文本知识有更真切的感受,对某一地区进行勘验、丈量、拍摄。这种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全面感知和成长,对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有积极影响。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实地勘测的兴趣比单纯理论知识学习更高。为了增加勘测效度,教师可以布置具体任务,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完成勘测任务。

学习《气温和降水》,讲解完气温基础知识后,教师布置作业:抽出一天时间,选择某地区,可以是自己家,也可以是公园、体育场,对该地区一日气温进行测量,可选择重要的时间段,如早晨八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和六点。小组学生对数据进行汇总,看看有什么规律和特点。这项任务对学生来说既新颖又有挑战性,但任务的完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耐心、细心。教师给学生布设实地勘测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个性化认知。这样的学习形式无疑是高效的,趣味教学、开放教学不再是一句空话。

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才能夯实基础知识,才能对知识产生新的认知。实地勘测与开放教学理念具有极强的契合性。教师从地理学科特点着手布设开放性作业,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在多元化、趣味化的勘测活动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教师要从单一、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使课堂变得丰盈、有趣、开放。实际课堂中,教师要考量学科特点、学生学力基础和认知实际,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启动开放教学引擎,促使课堂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当然,开放不等于放任。开放课堂构建需要科学、合理、适度,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周志强.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导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J ].教师,2017(05):75-77.

[2]王丽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 J ].中学教学参考,2019(08):96-98.

[3]黄雅芳.学地明理,树立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2018(06):21-23.

猜你喜欢

开放初中地理实践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