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文吟诵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0-09-10普晓兰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古诗文传统文化

普晓兰

摘要:相关研究指出,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较强。因此,在这一阶段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古诗文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为了有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语文教师应做好古诗文吟诵教学工作,将古诗文吟诵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古诗文 融合策略

近年来,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研究人员经过分析表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古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对古诗文进行合理吟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古诗文吟诵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初中教学工作中,古诗文吟诵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进行教育反思,制定完善的融合策略。

一、中学古诗文吟诵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工作的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重视

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中、高考的影响,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培养上。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组织学生就相关知识点开展练习。同时,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没有为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文留出足够的时间。这些因素对古诗文吟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差。同时,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群体的关注程度较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参与度较低,注意力不集中,这不利于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

3.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教师的教学存在模式单一、固化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同时,有研究表明,多数教师对于学生在校内阅读课外书持反对态度,认为学生读课外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知识的学习形成干扰。这导致学生难以充分汲取传统文化养分,不利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

二、古诗文吟诵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视古诗文文化价值

为了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积极转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正视古诗文教学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加强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具体工作中,教师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学习新型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好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挖掘,合理探索古诗文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以中华文化精神作为教育资源,以吟诵作为切入点,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论语》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吟诵与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终身学习精神以及严于律己、谦恭礼让的美德。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优化课堂环境

为了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吟诵,引导其更好地体会诗文中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底蕴。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教师可以开展诗文赏析,积极帮助学生对诗文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对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诗文进行阅读,感受作者的情怀。同时,在赏析过程中,通过对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有效理解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3.合理拓宽教学角度,讲解文化习俗

为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经典吟诵、亲子共读、社区吟诵等活动,合理开阔教育教学视野,以便引导学生实现对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习俗的理解。同时,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文为基礎,对其涉及的相关文字、音韵、格律、意象、典故与文化习俗等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在对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过零丁洋》一课进行教学时,通过对诗文内容进行诵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应对作者的生平、诗文创作背景等进行讲解,从而为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奠定基础。

4.加大校内宣传力度,明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校方应合理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为了有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校方应积极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以帮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实现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吟诵社团、宣传栏与诗文诵读竞赛等,实现校园内部文化气氛的营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形式与传统文化认知的影响。例如,通过竞赛引导学生自觉地对相关古诗文进行背诵,从而深化学生对诗文的认识与理解。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在这一趋势下,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外文化意识形态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初中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其中,古诗文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将此类教学内容作为切入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引导其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针对现阶段初中古诗文吟诵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创新,以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吟诵古诗文的同时,有效理解传统文化,实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苗志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1):13-15.

[2]谢长生.文明长久 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J ].内蒙古教育,2019(32):10-11.

[3]赵雅思.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J ].才智,2019(19):180-181.

[4]李发海.浅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9-70.

[5]于银年.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40-42.

[6]杨庆华,宋昂.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J ].新课程研究,2019(29):131-132.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古诗文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