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20-09-10余春香
【摘 要】由于电脑的普及,以及学校、家长、社会对书法教育的忽视,使得目前部分小学生对书法兴趣极低,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很多,大多是识字不多甚至是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在照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农村小学生的书法教育现状甚是令人担忧。虽然学校已按上级要求将书法课排进了课表,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的书法课被上成了抄写生字课,或是让位给其他统考学科,要使农村小学的书法教育走出现状,还需社会、学校、家长、学生乃至当前考试制度改革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地区;书法教学;书写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9-0040-03
【作者简介】余春香,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江苏扬中,212211)教务处副主任,一级教师。
一、书法教学的意义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的集体智慧结晶。书法艺术经过不断完善和科学创新发展,形成了既源之于中国方块文字,又高于中国方块文字的、具有东方中国特色的抽象文化艺术。鲁迅先生曾说:“视文字为美观是华夏之独特。”而今这门独特的艺术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而且远播重洋,驰誉海外。练习书法既能丰富世界文化,又能提高个人修养。
然而,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电脑、手机、网络等广泛普及与应用,使之已经代替了手工书写,办公和写字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人们的交流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用笔写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用毛笔写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够重视每周一课时的书法或写字课,甚至把书法课上成了语文课。导致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呈减弱的趋势。因此,中国书法在当今社会确实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在小学阶段加强书法教育势在必行。
二、书法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师资力量不足
书法课程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很多教师达不到一定的书写水平。因此,能够胜任书法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现在每个学校都安排了书法课,但实际上课的时候,多数是非专业书法教师或是一些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来代课。由于这些教师对整个书法艺术理解的不足,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书法课最终变成了只具有书法技能训练的写字课,而缺少了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二)学校设施不齐全
书法教学第二个让人尴尬的地方是,就算学校有书法教师,也不一定有地方,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正规的书法教室。好一点的学校会有一个书法教室,多数学校一个都没有。一个书法教室也是远远不够的,而正常的教室是不太可能用于书法教学的,太拥挤,笔墨纸携带和放置太不方便,稍不留神就弄得教室里黑乎乎一大片。再加之农村小学有关书法的图书资料不多,有些学校的图书室连一本有关书法的书籍都没有,师生取材困难,即使有心练字,也会因困难重重而作罢。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少书法艺术的宣传和熏陶,学生在校园内感受不到书法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染,对书法没有接触,也就没什么兴趣可谈。
(三)对书法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从高考到中考再到小学毕业考试的科目中,都无关于书法的考试题目。各级教育部门都很注重学校毕业班及统考学科的成绩,所以,学校也就不重视书法这种非统考学科。学校不重视了,教师也就不重视了,觉得这种“豆芽课”既不统考又与教师的绩效、晋职评优不挂钩,何必那么费劲的教呢?还不如把精力花在统考科目上,考个好位次好成绩,既有名又有利。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心孩子花时间练字会耽误学习成绩的提高,根本不在乎孩子写字水平的高低。很多家长认为都进入信息时代了,什么都用电脑,没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练书法,觉得 “写字谁不会”“升学也不加分”,字写得再好也派不上用场。
(四)学生对书法学习缺乏兴趣
当今的小学生对体育、音乐等兴趣浓厚,却对写字缺乏兴趣。其原因除了整个社会对书法不够重视外,也与书法学科的特点分不开。书法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其兴趣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了基本理论后才会产生。起初要经过一段枯燥无味的基本笔画练习阶段。
三、对书法教学的几点应对建议
(一)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书法修养
每年教育部和中国书法家协会都会举行各种书法教师培训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学习,为书法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可以给书法教师提供毛筆、宣纸等书写工具。而作为教师,要在练字上下功夫,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不要求书法教师个个都是书法家,但一定要能写一手纯粹的毛笔字。所谓纯粹的毛笔字,需要教师认真临帖,正确地掌握书法书写技巧,正确理解书法的来源、精髓等等。只有这样,才不会把学生在书法的路上带歪,才能真正将书法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
(二)让家长重新审视书法的价值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子恺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学习书法应该从小学抓起。写好字可以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积淀文化底蕴。在书写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会到了汉字的美感,培养了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此外,学习书法不仅陶冶情操,还培养了小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大有裨益。学校可以经常以书法为主题召开家长会,把书法的价值和意义灌输给家长,让他们重新审视,重视起来,这样家长才能够对书法教学足够配合,才能引起对书法学习的足够重视。
(三)培养小学生的书法兴趣
从学生身心特点来说,不宜过早地、枯燥地灌输技法。没有兴趣就没有主动性,教学就会失败。学生往往把学习看成一种游戏,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许多技巧在他们书写练习中加以渗透。例如:讲解基本笔画采用图文并用的方法。在讲“横”的写法时,除了演示“横”的书写要点外,还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骨头的图片。学生头脑中就会有“横”画像骨头的印象。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横”的书写要点。在写“点”字时,出示含点画的范字,把“点”去掉,由学生自己写。在讲评作业时,把学生的作业展示到投影仪上,选出漂亮的笔画或字,将不规范的笔画或字及时纠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书法习惯
写好字离不开良好的习惯。“练字必练姿”,“姿”是写字时身体的姿势和握笔姿势。头正、身直、足安;握笔姿势要眼睛离纸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握笔的手离笔尖一寸。为了让学生牢记,还可以编写顺口溜:“头正身直脚放平、左手轻按作业本”“拇指弯曲中指抵、三指执笔要牢记,指离笔尖约一寸,笔杆斜靠食指根”。在平时写字训练中,要求学生先训练坐姿,坐正后开始练字,教师巡视坐姿,对坐姿和执笔方法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纠正那些不正确的并耐心地加以指导。为了让学生写字时不感到枯燥乏味,可以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身心放松地练字。
(五)重视榜样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解字的结构和写字技巧,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实践证明,用榜样的实例来强化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例如:有刻苦练字的王羲之《吃墨水》和怀素《笔墨的故事》等。除此之外,在班中选出几名写字优秀的学生,授予“小书法家”称号并颁发证书;在校内定期举行书法竞赛活动;学校开设书法社团;开展书法作品展等。榜样具有强化作用,有了榜样示范和引领,班级就会形成爱好写字、要写好字的氛围。
(六)加强书法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和创作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猎取书写的启示和营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经常带学生参观旅游景点的书法碑刻,在街上行走注意商业广告牌,注意节日里的喜庆对联,观察家居中的书法作品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从而感知书写和生活息息相关,以促进学生敏锐的书写灵感,激发其书写兴趣,为今后的创造性书写提供形象的空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这些诱导因素和学生学习书法以及书写经验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从中受益,便可为书法教学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也是书法育人功能的实施平台。国家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书法教育正在蓬勃兴起,书法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课程正在崛起和壮大。但繁华背后,我们更应理性分析和总结。书法教育关键看书法教学课堂,所以更应该对书法教学的本源问题进行反思,找准弱点,匡正扶倾,让当前书法教育充分发挥其正能量,体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