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未来发展的探讨
2020-09-10黄灵
黄灵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师应该预知其变化趋势并努力适应这些变化。在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采取切实的课堂行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国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的规定。虽然这些内容出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标之中,但也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未来发展。在这种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关注点等都必然会发生很大改变。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做出改变,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一、重视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这一点。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接触优秀语言并运用语言。小学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很多名家名篇,教好这些文章,就是在给学生很好的语言范例。但仅有教材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还是不够的,教师在教材之外,还要给学生更多的好文章。在这方面,教育部给小学生推荐了许多书目,教师要引领和组织学生去阅读和讨论,滋养学生的成长。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引领学生大量积累语言,分析语言结构,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了解语言的运用规律,从而形成语言交流能力、语言创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语言课堂要以语言实践为主,既有语言展示,又有语言实践;既要概括分析,又要结合语境进行自我创造。为此,教师要把语文课塑造成中华优秀语言的展示平台、训练平台,开展多种语言交流活动,如辩论赛、读书报告会、竞选演讲、问题讨论会等。这些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辨水平。
在语言示范上,教师要率先垂范,使用正确、优雅的教学语言,提供文字优美、观点正确的篇章给学生阅读,积极引导、规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运用习惯。现在教师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师要把终身学习作为提升自己的第一要务。每天都要学习,都要提高自己,让自己不仅是简单的教书匠,更要成为教学的专家里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之,教师要调动各种资源,开展多项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熏陶、语言能力锻炼的阵地,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语言应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语言文字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也是通过语言来发展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養。教师要在语言感知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日常交流中感知语言的合理性;在语言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合理通畅的思维顺序,说出令人信服的话语;在语言和实物的结合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的语言更加鲜活,更富有感染力;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事物。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配图,如《乌鸦喝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配图,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有正叙的,有倒叙的,有插叙的,这些叙述方法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譬如《赵州桥》等。这些文章的说明顺序符合人类的常见认知,语言逻辑性强,适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上述思维的培养很难通过某种单一的形式实现,往往在多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维成长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思考的敏捷性、思路的多样性、思辨的批判性、思想的独创性。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的思维才能多维、多项发展,才能更适应未来人才发展要求。
三、重视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提升学生对美的鉴别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堂还是传播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阵地。语言之美在于形象、在于逻辑、在于思辨、在于情感。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让他们能够鉴赏语言之美,感受语言之美并努力创造美的语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去体会美的内涵,逐步形成对美与丑的判断标准。教材中提供了很多优美的诗歌,比如,《望庐山瀑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些诗词无论是情感抒发还是景物描写都是十分优美的,是学生感受并体会美的绝好素材。教师也可以提供更多教材之外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去感受美。比如,《小王子》《彼得·潘》《爱丽丝漫游仙境记》等都是很好的读物。
在和学生一起鉴赏美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美、模仿美,并努力去创造美。想要创造美,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小学生对于美丑的标准不是很明晰,但往往由于模仿力强,所以极容易从身边不美的人和物中学到丑的东西却还不自知。譬如家庭、同伴坏的语言习惯都可能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坚持用美的语言去表达,用美的声音去说话。虽然小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还很弱,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从小形成创造美的习惯。说美丽、标准、正能量的语言,而不是每天说脏话、嚼舌根、抱怨周围的人和事。倘若能长期坚持,将来就能够说出文雅的语言,用美的语言交流,甚至会创造出更多美的作品来。优秀的教师才会有优秀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做学生寻找美的领航人。
四、重视文化理解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悠久的中华文化内涵有很多,需要新的一代把它们的精髓传承下去。在这一点上,教材也提供了很多学习的范例,如《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等。中国在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譬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文化引领着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也会引领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陶行知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站在培养未来人才的战略高度上重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宣传这些文化,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念,坚持优秀的传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要引领学生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教材中有很多外国的作品,这些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比较先进,值得学生思考。例如,《爱迪生救妈妈》《丑小鸭》等文章虽然源自国外,但其传递的正能量是值得中国学生学习的。教师要旗帜鲜明地宣传我国的和国际上的优秀文化,让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理解外国文化,反对无原则的文化历史虚无主义。
总之,教师要坚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语文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丰富、优美的语料示范,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接触、应用语言,开拓思维,传承文化,提升鉴赏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应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陈春梅.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5).
[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上海儿童书局,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