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践探讨
2020-09-10安海琴
安海琴
摘要:为了深入探究小学生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有效路径,首先应围绕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以及文化理解等做出详细探讨,剖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小学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为例,用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切入点,明确提出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 有效路径
语文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这一目标不仅包括掌握具体的语文学科知识,更是形成语文素养。这种素养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着重要作用,可以教会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语言表达的逻辑、理解问题的视角,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了解世界。
一、围绕语言建构及运用展开教学
建构语言、运用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语文素養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能够组织语言进行交流,但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水平仍旧有限。语言建构包括识字、理解字词含义,语言运用包括组词造句,能够正确地对字词进行应用,从而连成语序正确、词义明确的句子。小学阶段是奠定小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重要时期,即使是小学高年级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为例。在设置本节课教学目标时,应明确学生需要把握的课文中的生字词,给出明确的范围,如学会“嫌”“嵌”“嗜”“澄”“韵”等生字,并能够用生字组词。同时,将课文中的词组展示在教学目标中,如“长喙”“嗜好”“铿锵”“清澄”等,以便学生准确把握自己所要学习的语言建构的内容。此外,带领学生精读带有生字、生词的具体语句,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基本含义,进一步了解其基本用法。对具有特殊色彩的字词进行重点讲解,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助于掌握语言的运用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白鹭这种动物的感受,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在语言建构和运用环节中,教师要在每一堂的语文课上教给学生感知语言、学习语言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围绕思维发展及提升展开教学
语言建构和运用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才能使语文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陶行知曾对教育教学的方法做出详细探究,指出教师要注重教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自治。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阐明了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依托具体载体,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基本参照。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应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作用。教师借助文本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高度重视阅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理清问题分析的逻辑。
以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学目标除了认识基本字词,还应在朗读中注重自我情感的表达,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同时,了解圆明园的建造、毁灭的原因以及作者想借助圆明园毁灭事件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并阐述理由,再对学生未能给出的重点内容进行补充,并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通过对具体句子的分析,将文章的核心观点细化,由此带动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了解具体的阅读分析方法,具备文本分析的思维逻辑。
三、围绕审美鉴赏及创造展开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创造教育是陶行知的重要思想之一,将其融于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以创造教育思想为基本指导,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审美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其实,审美和创造美有着直接联系,学生只有懂得何为美,对美有亲身的感受和认知,才能知道如何创造美,如何践行美。
以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山居秋瞑》为例。诗人王维借助“明月”“松间”“清泉”,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图。教师可以将古诗以音频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想象皓月当空、清泉流淌的美好画面,感受自然景象的美好。这种美好是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的,而不是外部渲染而来,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将自我情感与诗人描绘的情境深度融合。学生只有经历了发现美、感知美的过程,才能具备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四、围绕文化的理解及传递展开教学
语文是传递文化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是学生理解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传承与文化根植应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自身具有的人文性。小学生的文化观念还在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理应将小学生视为传递优秀文化的重点对象。语文课程的价值决定其在传承文化层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文本有很多。本文以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猴王出世》为例。本节课以神话故事为切入点,旨在弘扬猴王的宝贵精神和优秀品格,这理应成为教师教授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将猴王的性格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这是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关键点。猴王第一个进入水帘洞,不仅体现了他的勇敢,还体现出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五、围绕教师自身素养展开教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师成长也做出了具体的论述,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了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实施教学行为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将教师的言谈举止视为自我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其专业知识能力、情感均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教师应将此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讲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处处埋忠骨”,明确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还要融入一些介绍时代背景的资料,而不是仅依照课本进行讲授。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将专业知识以专业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塑造学生。
六、结语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牢牢坚持“生本”理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围绕语言建构、思维迁移、审美创造、文化传承几方面,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只有牢牢抓住学生所处的关键期,才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郭学博.小学语文教学之高效课堂[ J].内蒙古教育,2019(30):33-34.
[2]张月萍.巧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J].教育观察,2019,8(41):45-46.
[3]徐惠铃.讲究实施策略 提高教学成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浅探[ J].新教师,2020(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