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习形式 提升语文素养
2020-09-10孙妙玲
孙妙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正式推出,“核心素养”一词成为世界范圍内教育学界的焦点话题。而核心素养被引入语文学科,成为“语文素养”,便又拥有了更具体且丰富的内涵。文章以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目的,以丰富学习形式为主要手段,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简要对“学习形式”与“语文素养”做出介绍,细致探讨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学习形式 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
陶行知先生以批判的目光审视中外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完成了“生活教育”学说的创立,为中国的教育改造、教育事业发展筚路蓝缕地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被称为我国近代教育的伟大先驱,他当之无愧。在本文中,笔者将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为丰富当下学习形式提供可操作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提升。
一、丰富语文实践
1.以实践引领学习
陶行知先生认为,旧中国教育一大弊端便是约束学生的“动手”。事实上,培养学生本人的语文素养,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无法脱离干系。由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是社会文化生活、家庭文化生活还是校园文化生活,其中存在的多种实践活动资源,无一不能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土壤。
我们可以考虑将语文实践引入上述三种文化生活当中。譬如,与学生一同观察校内“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四季、植物、同学、老师等。角度如何并非问题所在,重要的是,要以自身的独特观察与发现为基础,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特点,布置习作作业,帮助学生在发现当中感悟,在感悟当中发现。
2.开拓学生视野
我国小学阶段教学受功利目的影响,学生没有空余的时间亲身感受人类文明和大自然。陶行知先生反对考试制度,认为儿童教育应有“创造性”,让学生拥有自由时间。因此,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解放学生的时间、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必不可少。
对学生的时间进行解放,具体来讲,就是不布置过多的课后作业,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探索自己的优点、特长,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开拓学生语文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打造“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就是“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对知识进行被动同化与被动接收的主体,应当以听、说、读、写为主要任务。教师应该格外注意课堂上学生的具体表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1.以思考引领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过去的旧中国,儿童的创造力被幻想、曲解、成见、迷信等层层“裹头布”紧紧包缠了起来。倘若我们想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那么,应将儿童的头脑与思考从幻想、曲解、成见、迷信中解放出来。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仍旧存在着这样不合理的现象,存在着成见、曲解,这阻碍着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课堂教学首要任务便是打破过去学生的“知识至上”“教师至上”思维定式,避免学生陷入对事件、思想、知识的曲解与幻想,以学生的思考引领课堂。
例如,在对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切勿将书本描写奉为圭臬,而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树木、溪冰、小鹿之间的内在联系,读懂段落:三件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有着内在联系,当天气暖和,树木才会生长,积雪才会融化,小鹿才会出现;积雪融化在先,涨满春水在后。
2.以讨论活跃课堂
“让学生的嘴巴得到解放”,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应当尽可能“解放”学生的嘴巴,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使其敢问、善问、乐问;对于凝聚了学生思考的每一个提问给予表扬和激励,即使问题并不具有实际意义,教师也应当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活跃思维。
3.教学模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多样化。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几乎都是“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用得好的动词”—“品一品动词的使用”—“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此类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语文课文的学习并不应以“有感情地朗读”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最终使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价值,收获新的知识。
三、提升自学能力
以语文素养的提升为目的,自学的学习形式不可忽视。而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自学中的日常积累格外重要。
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当从小开始培养,为其未来人生数十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而引导其丰富自身语文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汇,如表现特征的“亮晶晶”“黑漆漆”“五光十色”,表现数量的“一片片”“一群群”“成千上万”等。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早读时候进行古诗吟诵,包括但不限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这样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当学生步入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的同时完成摘记,一面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一面增加自身的语文底蕴。
另外,除了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鸟笼式”课堂教育方式,我们同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空间做出“解放”,让学生接触花草、树木、绿水、青山,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这个自然界和社会本身便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源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特别的“自学”呢?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能够将本身是学生个人行为的自学,巧妙地转化为一种特别的集体行为,如上文中所说的,早读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古诗诵读;以小组为单位,每周进行组内知识积累推荐活动等。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整体呈现出实践性强、内蕴丰富、体系完备、影响深远等诸多特点。在本文中,笔者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理论,以丰富学习形式为主要手段,从语文实践、“生本”课堂、学生自学能力三个不同方面出发,细致探讨并分析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亚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73,131.
[2]罗仁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04-105.
[3]崔素芹.三部曲,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4):13.
[4]黄百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9(19):61.
[5]冯叶芹. 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7,26(2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