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中小学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0-09-10梁千昭
梁千昭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也面临困境,教学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便提出了关于我国乡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策,这对于如今我国的乡村中小学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 中小学 发展 困境 对策
我国要实现稳定繁荣发展,就需要缩小城乡差距,重视乡村教育。目前很多乡村的小学、初中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陶行知提出的乡村教育理论,对于如今深化学校改革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学校要充分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制定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在偏远地区、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我国属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村建设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意识到了农村教育的问题,开展了许多探究工作、实践工作,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能为乡村中小学的改造和建设提供诸多有用的参考。面对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在遵循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的基础上,制定出乡村中小学发展对策,从而促进农村学校的建设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
一、乡村中小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1.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如今,尽管国家对乡村学校进行了扶持,乡村学校建立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但和城市中小学相比,乡村学校的设施相对来说仍然较少,需要完善。不仅如此,学校缺少相关的文娱设备,即便有所引进,也因为偏重应试教育和考试成绩,导致学生缺乏课余生活,音乐、美术、体育等器材被闲置。
2.师资力量匮乏
乡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欠缺的现象,这是限制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薪资待遇偏低,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农村工作。因为缺乏美术、音乐、体育教师,一些学校甚至存在教师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不仅如此,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结构也非常不合理,甚至有老龄化的现象。这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陈旧,而且他们难以接受新模式和新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
二、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中小学的发展对策
1.使学校成为农村的“文化中心”
在农村,初中和小学属于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经济发展的建设路径。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使学校成为农村的“文化中心”。陶行知非常反对“书呆子教育”“少爷小姐教育”,而且认为,不应该设立“洋化教育”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陶行知看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在于乡村学校在办学方面过于“城市化”。陶行知理念对于如今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对乡村中小学的布局进行调整,建立寄宿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避免一刀切地过度撤并学校,要降低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难度。最后,还要在建设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强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促使学校能成为乡村的“文化中心”,推动乡村经济的大力发展。
2.对校园环境进行规划和定位
学校要秉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真善美”教育思想,来对校园进行规划,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陶行知非常注重学校文化氛围,在他看来,其属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为此,学校除了要改善办学条件,引进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外,也要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各种校外实践活动,构建学校和社区共同建设的活动机制,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学校也要和家长形成合力,建立一个“真善美”的良性教育氛围。通过传播优质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乡村教育的资金引进模式多元化
在陶行知看来,资金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如果相关的资金缺乏,那么便会阻碍学校和乡村教育的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引进更多资金,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陶行知在1935年发布的《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中,提及了关于教育经费筹措的建议。可遵循“全面发展、积极改革”的基本原则,依法保障乡村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对制度进行优化。鼓励和支持各种不同的民办教育,积极引进政府资金、社会资金,扩展学校的规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此外,也要全面推广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制度,促使社会机构、政府共同建立乡村学校,缓解乡村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优化教育条件。最后,政府也要制定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促使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领域。制定出教育募捐的计划,发行相关的教育基金,从不同的渠道来筹集教育资金,推进乡村学校的发展。
4.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教师观。当代教师的集中体现便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其和陶行知教育理念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为了推进乡村中小学的发展,必须结合陶行知提出的教师素养理论,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要用陶行知提出的“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等思想来影响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遵循陶行知提出的“爱先行、德为盾”原则。也要对教师的能力进行考核,采取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自评、同事互评的方法,建立师德、师风的评价制度,对教师形成激励和约束。同时,还要提高乡村教师的薪酬待遇,通过不同的渠道增强师资力量,吸引年轻的优秀教师,并改善乡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促进学校的发展。
5.扩大义务教育的扶贫范围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要将教育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和社会产生关联。”在乡村地区,因为人们认为升学考试才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所以学校也未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无法走出学校和社会接触。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促使乡村义务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扩大义务教育的扶贫范围。学校也要尽量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比如,可向当地教育部门进行申请,建档立卡开展教育扶贫,使学习优异、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资助、学费减免。同时,学校也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社会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满足义务教育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高,学校发展也面临困境。为了促進农村学校的发展,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可以陶行知提出的一些教育思想为学校改革的指导,这样不但能为农村中小学的建设发展找出一条明路,而且能为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申国昌,唐子雯.陶行知义务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当代价值[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02):153-159.
[2]王为民.浅析当前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基本策略[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94.
[3]陈晓伟.有关我国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优化策略之探讨[ J].轻工科技,2019,35(09):125-126,136.
[4]赖明谷,安丽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教育发展研究[ 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4):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