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09-10梁定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梁定华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了文本解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运用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语感、培养语文思维、满足情感需求、拓展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教师对文本的科学筛选,还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由此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旨在通过阅读来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拓展程度,启发学生形成多元化思维,并通过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和创造精神来获取新的体验,使其产生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绪,进而满足学习需求、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文本细读一直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但如何让学生读懂文本,形成一定的新颖、个性的解读呢?关键就在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是否与之匹配。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解读能力,才能真正地展现文本细读的教育价值,才能真实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孔子的《雍也》,它反映了“乐学”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当前追求的情感教育目标。而情境的创设则是“乐学”的真正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创设适宜场景或者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接触和思考知识,从而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敬畏自然》这一文本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一些自然美丽风景的图片、视频等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然后再播放一组自然被破坏后的图片,如泥石流、沙漠草地退化、水源污染等,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画面,启发学生深思背后的原因,以此为契机导入《敬畏自然》的文本阅读。

另外,教师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学习知识。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范进”“范进妈”“报喜人”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演绎,同时鼓励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一些动作、语言、想法等。这样的表演既尊重了课文内容,又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文本内容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大意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则是行知教育思想理论的核心思想。他指出学生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将生活融入到教育中,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去感知知识、通过生活的洗礼来接受教育,进而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生活中,创造出新的生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语文教学更要融入生活化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在带领学生学习《论教养》时,学生通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学习对“什么是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有了浅层次的理解,教师适时让学生说“在你的生活中,同学、亲人、朋友、老师、陌生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哪些行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展示,对“教养”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分析文本,培养学生感悟思考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作者用心斟酌得最准确、最传神地表达感情的字词和那些内涵丰富而又深刻的语句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品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精美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可以预先就阅读内容与学生互动,讨论应该用怎样的一种形式去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圈点批注、提出问题、设计文本分析问题、设置考场试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是可以参与到教学中的,无形中就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先让学生圈点勾画并提出疑问。有学生提出:“愚公为什么是移山,为什么不选择搬家呢?这样既不会惩山北之塞,又不会让子子孙孙都因他的决定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集体讨论。最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既让学生理解了愚公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又体会到了寓言神话的特点。

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生活体验都不同,也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见解和观点。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真实见解正确引导,全面分析文本。比如,在学习《老王》时,第三段“据老王自己向作者讲述自己的生活”;而第四自然段则讲述的是作者从别人的话语中体会到老王生意的惨淡。在这一段中“乘客不愿坐他的车……”,学生都会感到认同,在学生的意识里,即使是现代社会,碰到老王这样的司机,乘客也是不敢坐的。其实这种想法并没有错误,只是学生忽略了当时的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逐段、逐句去阅读和理解。“此外就没什么亲人”“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这样的语句说明老王的生活困苦;而“送冰、车费减半”“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这些则说明老王的心地善良。文本中的每个字句都在告诉我们“生活艰难的人虽然不被重视,但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应该以善良待之”。

四、多角度分析教材,提升教师文本挖掘能力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以文本语言为载体,实现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和情感的碰撞。教师在开展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文本的挖掘、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代入作者的背景和环境中,感悟文本中心思想。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有很多描写地坛景物的语句,读到“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句時,教师可以从作者的实际情况导入,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挖掘:园子里的动植物虽然生命弱小,但它们仍然按照自己的法则和方式去生存,无关乎环境的好坏,向往和渴望生命,而作者又是残了双腿的史铁生,身残志坚却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总结: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哪怕卑微也有存在的意义,也要坚持、努力下去。

教师在挖掘文本的时候要多角度去思考,可以从作者的角度思考: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从编者的角度思考:编者把这篇文章选作教材,目的是什么,要训练学生哪方面的语文素养;从教师的角度思考: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在哪儿,从哪个角度入手;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篇文章会有哪些疑惑,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有多远。进而充分挖掘课文内容,设计出别具匠心的教学。

五、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雯.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语法知识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高香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与解决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