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书法教育的时代价值

2020-09-10周善超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艺创作书法教育时代价值

【摘要】书法教育不光是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自身的重要手段,在传承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程与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基础性和前置性地位。同时,书法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时代价值;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艺创作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 2020) 77-0015-05

【作者简介】周善超,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223801)艺术系主任,书画研究所所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教育书协导师组成员,宿迁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主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在文化、教育方面表现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书法教育在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体现独特的时代价值。

一、书法教育是新时代学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传承和发扬的基础性工作主要靠教育,因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担负着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此文件的“重点任务”版块多次提到要重视“书法”等优秀传统艺术。如第9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第11条“要滋养文艺创作,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第14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这样一份十分重要的国家级文件反复提到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直接提出要推进书法进校园,要滋养文艺创作,加强对书法创作的扶持,要积极宣传推介书法艺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可见,书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占据的分量,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书法教育,繁荣发展书法艺术。文件要求“推进书法进校园”,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学校加强書法教育,训练书法技法,提高书写水平,培养书法情愫,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早在2011年、2013年教育部就先后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做了明确的要求。从此,书法成了中小学一门必修课,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成为国家课程。至此,书法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开设书法课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依据,大大激发了书法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书法教育的进程与发展,在提高师生书写技能,增强审美趣味,传承传统文化,助推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力的彰显了书法教育的时代价值。文件还要求“宣传推介书法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这就更加需要书法教育助力跟进。目前我国在世界多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推行汉语教学,书法教育也在其中。可以说书法教育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书法教育是新时代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独特门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就是说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来进行教育,而且要贯穿于幼、小、中、大学和继续教育各个学段。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指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每一条款的第一点首先讲对汉字(书法)教育的要求,如“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可见,书法教育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应该看到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旦进入校园,融人课堂,又必将反过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发挥其独特的积极的功能。

1.书法教育之于德育。

书法教育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技法训练,而是多功能、多向度、多目标复合进行的教育。《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书写技能、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说,书法“技能”“审美”和“文化品质”都包容在书法教育之中。不仅如此,书法教育还长期被视为具有德育的功效。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华文化精神应称为道德精神。”加强文化教育实质就是强化德育,这是国家重视书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随着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的不断深入,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已步人正轨,书法教学由“技”人“道”,进而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书法教育在学生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不管是书法技法课,还是书法理论(书法常识、书法赏析)课,教师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中汲取到思想道德的成分,在润物无声之间,促使学生受到教育。如,在课堂上讲到关于书法技法的“藏锋”与“露锋”问题,唐代理论家张怀璀比较欧阳询、虞世南二人书法优劣时说:“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虞主藏锋、中锋,故书温润而敦厚,欧书偶见偏露,结体奇侧、险绝而失之中正,所以张怀瓘“以虞为优”,说明古代传统笔法强调“藏锋”“中锋”的重要性。然而,实际书写时并非完全如此,这里用作规定的学理依据,不是技法的,也不是艺术的,而是道德伦理的。要藏锋而不露锋,露锋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常常被引申为“露风骨”“露锋芒”或称为“锋芒毕露”,提倡做人要中正,内敛。用笔太外露,引申到做人方面就是没有内涵、修养等。书法教育中,正是以这样一种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引导学生做人。实践证明,这种德育观念的渗透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再如,引用书法技法中的“结构”“章法”问题进行德育渗透。如“伸左让右”“穿插揖让”等是书法间架结构的术语,这些词语又常常联想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如“让”“谦让”“礼让”等,“让”是中国儒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里仁》云:“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晋葛洪《抱朴子》云:“衣食既足,礼让以兴。”唐韩愈《祭马仆射文》日:“束其弓矢,礼让优优。”讲的都是做人要谦恭礼让,守礼谦让。教学中,教师通过举出具体字例并加以解读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穿插揖让”在书法中的运用和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体现,学生在真切的语境中接受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书法教育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在当下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书法教育更加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德育功能。

2.书法教育之于智育。

书法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智育,除能增长书法基础常识、专业知识、文字学、文史知识外,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学识能力的提升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汉字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书法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艺术。“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造字法蕴含了先民们高超的智慧,启迪后人无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文字都无可比拟的。书法技法训练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临帖,而临帖之前首先要读帖。读帖不是读其音,而是读其形,这就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观察、记忆、分析、理解、想象。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书法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道法自然的”,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阕”。又如卫夫人的《笔阵图》说的“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峰之坠石”“竖如万岁枯藤”等。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点画造型。因此,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习得,不断增强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和内化能力,以及动手表现(临摹)能力与创新(创作)能力。著名书法家黄悖教授说:“中国人书写汉字与锻炼手、脑、眼的配合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可见,书写汉字对提高大脑认知、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具有独特的功效。

3.书法教育之于美育。

新时代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美育教育。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学校美育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等艺术课程。”在国家级文件中把“书法”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美育,这样的定位还是首次。以前的文件中都是把书法当作“艺术实践活动”来表述的。可见书法的课程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确立,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进一步认识。从本质上讲,书法、篆刻教育是文化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书法是反映人心灵的艺术。近年来,广大书法工作者一致表示“在新时代书法要有所作为”,尤其是在书法美育方面更应如此。陈振濂、言恭达、黄悖、朱培尔、朱中原等名家学者纷纷撰文,呼吁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树立中华文化自信,他们的言论在书法界、教育界和美育教育领域引起了强烈共鸣。

書法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书法的审美形象主要表现在其点画美、结体美、章法美、气韵美、风格美等。布封说:“风格即人。”风格是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个性,是书法家的审美取向、思想观念的外化,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如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具有“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自然洒脱之美,米元章书法风格具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激越劲健之美,吴昌硕书石鼓文的风格具有雄浑苍劲之美,启功先生的书法风格具有刚健典雅之美,等等。书法教学中教师对书法作品“美”的解析和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知道什么是好作品,什么不是好作品,进而提升学生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辨识和判断能力。

4.书法教育之于体育和劳动实践教育。

书法教育之于体育和劳动实践教育也是有益的。书法活动是一种手、眼、心、身互相配合的综合运动。练习书法时,必须要求学生收心敛神,心神贯注。举止舒展,灵活自若地运用手、眼、脑,指、腕来调动全身的气和力。汉代大书家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可见,练习书法必先身心放松,用心不二。练习书法的过程正是调血养气的过程,是修身养性、陶情冶性的过程。

书法用笔讲气势、讲质感、讲节奏、讲力度。书写时要求做到:刚柔相济,绵里藏针;万毫齐力,人木三分;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头正身正,臂开足安;有顿挫,有轻重,有缓急。做到这些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练习书法要有一定的体力,精力要有所耗费,这就要磨炼意志。书法练习讲究“身正笔正”、运笔流畅、气韵贯通,为达到这些要求,学生自然要平心静气,正身运力,将力量通过手臂、指腕传达到笔尖,写出“力透纸背”的书法作品,在长期的书写训练过程中身体也得到锻炼。

三、书法教育是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书法创作的扶持。”文艺创作是一项高级的创新、创造性活动,创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作者的素质。因此,加强对书法创作的扶持,最重要的是对书法家的扶持。教育培训就是一个方面,书法家既要技艺精湛,还要通文史、懂哲学,有深邃的思想、豁达的胸襟,有心系祖国和人民的情怀,而这些方面的获得主要通过书法教育来传授和引导。文艺家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明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灵魂是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书法是中华文化精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精神。熊秉明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黑格尔也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在音舞、绘画、影视、戏曲以及雕塑、建筑、设计等众多艺术创作中,书法最容易也最直接表现中国精神。书法家创作的内容往往是格高调雅,意境悠远的经典诗词,催人奋进的名人警句。我们在欣赏其出神入化的笔墨技艺的同时,也为其书写的内容所吸引,所陶冶,所教育,所谓文以载道,书以载道。这是书法艺术表现中国精神得天独厚的优势。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他们并没有从事专门的书法创作活动,而大多是胸怀道义,一心为民的士大夫。如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人笃实刚正,不畏权贵,为惩治叛乱,维护国家统一,舍生忘死,其精神为人称颂。他书写的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其笔墨间流露出的作者对亲人被迫害的悲壮之情和对叛贼的残忍的痛恨之情以及忠君爱国的赤子之情的分量,何止是一张书法纸所能承载的!书法教育中,将这些典型的事例付诸课堂,传达出深切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感化,生命境界得到升华。

书法历来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只要有一定的汉字基础,都可以与书法结缘,以至于热爱书法。从21世纪以来的“书法热”就可以看出,书法创作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普及书法教育正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基石。黄悖先生说:“没有中小学书法教育,就没有中国书法的未来。”没有中国书法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国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书法教育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先导性和前置性地位。

新时代赋予书法教育诸多的意义和价值,从个人层面讲,书法教育可以提高书写水平,磨炼意志品质,滋养心灵,提升审美境界;从社会层面讲,书法教育可以营造文化氛围,普及书法审美,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助益书香社会的形成;从国家层面讲,书法教育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书法教育可以增进文化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但也需要指出,在书法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不能盲目夸大、拔高书法教育的功效,应遵循书法艺术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和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改革书法课堂,创新教育方法,让这门古老而新兴的文化艺术课程真正焕发生机,体现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文艺创作书法教育时代价值
明清两淮盐业经济影响下的区域文艺创作与消费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墨香满园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