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张鹏
张鹏
摘要:足球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运动,在现代教育中被广为推崇和重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需要了解足球的基本知识,具备足球比赛的基本能力,激发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以及兴趣。与此同时,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竞技也在蓬勃发展,逐步与各行各业进行有机融合。随着电子竞技技术的成熟,电子竞技逐渐与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融合,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展现出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体育训练也通过电子竞技的参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笔者结合实例就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的足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
小学阶段的足球学习对学生的控球能力以及专业的足球技能并没有很高要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令以及引导学会基础的足球理论知识以及简单的动作要领,主要目的是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更多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找到乐趣、锻炼身心。同时,不难发现在当今十分发达的网络时代,数以千万计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以及现代科技。电子竞技训练法对于小学足球训练的融入,能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电子竞技的作用,并且找到电子竞技与体育学习的平衡点,利用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找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一、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应用意义
众所周知,电子竞技技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悄然到来而蓬勃发展,不仅逐步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发展,更是开辟了众多新兴产业。学校的教育活动将电子竞技技术纳入其中不仅仅是一项举措,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开辟了“教育+电竞”的先河,有助于学生从小接触新兴事物,耳濡目染。其次,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往往都是教师首先介绍理论知识,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贪玩”的天性,他们往往认为教师讲述理论部分时十分枯燥乏味,一心只想尽快踢足球、开展足球游戏。长此以往,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还停留在游戏层面,对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足球技巧并不能完全掌握。而电子竞技模拟训练的加入,使得小学足球训练更加丰富多彩,一改传统课堂的模式,学生开始在熟悉的领域里接受新兴产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足球训练的热情以及兴趣。再者,实况足球是一项允许身体接触的高对抗项目,学生在奔跑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身体姿态的改变,造成摔倒甚至受伤的状况,虽然在足球运动中受伤是常有的事,但是在学校进行足球训练时还是应注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电子竞技虚拟足球训练能有效避免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学生不仅能够保证身体的完整性,还能通过虚拟的完美画质完成一场精彩绝伦的足球比赛,在不断的训练以及与队友的合作中,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脑力以及智力,还能够像传统足球运动一样培养团结队员的优秀品质。
二、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在足球训练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俗称电竞,是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由其营造的网络环境来完成的运动,而这种网络环境则类似于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器材和场地。“电子”是媒介,而“竞技”才是最终目的,也符合体育项目的本质特征。电子竞技运动为我们提供虚拟环境,使我们在统一的竞赛规则和公平保障下进行对抗运动,注重对体验者的智力和体力进行考验。而网络游戏则是指娱乐游戏,追求一时的娱乐刺激。二者并不等同。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的异同和利害关系。
紧接着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电子竞技如何与足球运动进行有机融合。足球运动加电竞跨界融合发展即未来体育,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所提供的虚拟场地与实际足球运动场地毫无差别,甚至比很多学校的人造草坪足球场地更加标准,场地的大小可根据参与人数进行调整,长度90到120米,宽度45到90米,并且虚拟草坪的颜色是青草的草绿色,有利于给予参与者健康舒适的视觉体验。其次,学生需要控制网络,通过及时并且迅速的反应来控制虚拟的人物和足球,并且依旧需要按照实况足球的比赛规则进行操作,与之不同的是,实况足球不仅仅考验学生的体力和脑力以及反应力,而电子竞技虚拟训练下的足球运动则更加关注学生在运动中对于现场情况的判断以及是否能够迅速反应出对策、做出动作进行调整的迅捷能力。
(二)利用电子竞技激发学生兴趣
电子竞技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不陌生,但是依然属于不熟悉的领域,鉴于学生“求知好问”的天性,学生很容易对电子竞技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在进行足球训练时,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天性,来激发学生对足球训练以及足球这项运动的兴趣,教师通过学生的反应乘胜追击,穿插着为学生讲述基础足球理论知识,为接下来的模拟训练以及实况足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分享专业队员通过电子竞技进行足球比赛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完相关视频后发表自己的感悟,或者教师及时地为学生进行讲解,以视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足球训练的兴趣以及热爱。
以“深圳杯”足球电子竞技对抗赛为例,教师首先应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寻找相关视频,这次比赛虽然为期三天,但是却累计进行了700余场比赛,这便是“體育+电竞”的便捷之处。教师可以通过精彩视频为学生介绍夺冠选手金毅如何利用电子竞技连胜11局摘得桂冠。教师可以放大比赛细节,为学生解释相关操作:踢球时脚尖向上时,容易造成球受力后触碰身体,使球难以控制,击中选手;在比赛时,脚背与地面平行,使得球易受脚控制……当脚内侧接球时,需要根据来球的落点及时移动到位,放松小腿,触球时使球迅速旋转以达到接好球的目的。教师需要借助电子竞技为学生详细介绍理论知识,方便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和实践。
(三)引导学生学习电子模拟训练
任何活动都不能永远停留在理论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引导学生学习电子模拟训练,进行实地操作。教师可以将连贯的足球运动的动作进行拆分,仔细的为学生讲解如何利用电子竞技将某一动作虚拟地表现出来,教师详细的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足球运动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电子竞技反复的训练来加强足球技能,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够有能力来应对足球场上的偶然性和多变性。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分组以及角色的分配,让学生明确足球的基础操作:自由中卫是全队的关键人物,需要根据双方成员的位置以及球的位置选好自己的位置,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因此需要掌握防和守的各种技能。而进攻者需要学会倒脚传球,掌握足球场上进攻的各种步伐……今天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各个动作的强化训练,让学生根据虚拟的画面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迅速变动位置和姿势,反复训练。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跳舞机”的创意进行模拟训练,戴上VR镜,身临其境般感受足球场上的激烈,根据足球的走位做出判断后产生一系列连贯动作,反复加强训练,强化肌肉记忆,做到动作标准、行为统一。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进度,加大训练难度。
(四)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模拟比赛
理论为点,简单操作为线,那么真正的模拟比赛便是全面的考验,无论是比赛还是考试在发挥平时水平的同时还讲究临场发挥,因为足球比赛有其一定的偶然性和多变性,场地多变,技术多变,对手多变,战术也随之改变,这便十分考验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瞬时转化能力。在足球比赛中攻守转换快速且频繁,学生必须具备迅速的反应能力来保证优势持续存在,只有在不断的比赛中,学生才能够学会不停的变换攻防角色,掌握动作要领。那么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模拟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感悟,不断体验,不断进步,从而得到实质性的进步。
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且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以及职责。紧接着为学生介绍虚拟电子竞技的比赛原则。以足球2010官方游戏版为例,比赛设置为五星难度,时长为十分钟,需要学会如何控制球场视角,双方进行协调统一,并且选择季节和天气如夏季晴天,紧接着还应该打开受伤设置,以此来警示学生需要通过正规操作才能有效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应该通过虚拟的掷硬币来决定谁为主场,并且进行主客场淘汰赛,平局时进入点球大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地操作摇杆和手柄或者键盘,不能随意修改比赛的快捷键,设置红牌和黄牌等警示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虚拟比赛,学生需要通过合理且正规的操作进行比赛,在奔跑和踢球以及进攻和防守的过程中体会足球运动的技术要领,产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成功与失败中获取自己独到的见解。虚拟比赛只是为了引导学生尽快掌握足球运动的技术要领,学生在反复的体验中不断加强自己的足球技能。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进行实况足球的训练或者比赛,让学生在实况足球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之后通过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来不断弥补自己的劣势,不断训练,加强自己的自信心并且强化意志力。
三、結语
总而言之,足球运动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其锻炼价值和心理教育能力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均名列前茅。学生通过足球训练不仅能够获取简单的运动技能,还能够学会团结协作,培养坚持不懈的性格以及正确的竞争意识。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的融入使得小学体育课堂与时俱进,创新了授课方法以及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操作虚拟的足球运动员,能够间接感受足球运动的快感以及激烈,在不断的磨砺和体验中加强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和简单掌握。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训练或者活动中需要经过仔细地备课来平衡电子竞技模拟训练和实际场地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接收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努力提高足球的训练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刚.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2(01):187+193.
[2]龙腾.电子竞技模拟训练法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3):196–197.
[3]孔凡明,米靖,马杰.VR技术在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战术训练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2843–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