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黄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元素数学思维

黄健

摘要: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与课标不谋而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元素 数学问题 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征,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反映目前的社会需求,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论”不谋而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运用生活素材,优化学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元素对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1.运用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主动展开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兴趣高涨,主动进行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运算定律”有关的内容展开教学时,就在课堂上打开了肯德基的官方订餐网址。学生都吃过肯德基,因此对于教师的行为十分好奇,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到了教师的身上。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份香辣鸡翅48元,一份新奥尔良烤翅49元,一份大鸡排13元,一份吮指原味鸡58元”。教师继续问学生:“假如我现在需要订两份吮指原味鸡,两份新奥尔良烤翅,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49×2+58×2=214(元)和(49+58)×2=214(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请问这两个算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回答:“(49+58)×2可以改写成49×2+58×2。”教师继续问:“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算式可以用这样的形式表达呢?”学生陷入思考,教师趁机引入新课。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就十分巧妙地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了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2.运用生活素材链接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提起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复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并没有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例题,而是事先统计了班级学生的社团参加情况。之后选出了5个参加人数最多的社团,将参加人数按照男女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对上述信息进行统计后,将其制作成什么表比较合适?”有的学生提出单式统计表比较合适,简洁明了。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单式表格回答以下问题:(1)在五个社团中,哪个社团的人数最多?哪个社团的人数最少?(2)这五个社团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一共有多少名女生?男女生哪个人数比较多?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很快就可以得出第一问的答案,但第二问却花费了一些时间。于是,学生萌生了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想法。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掌握复式统计表有关知识。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理解复式统计表知识,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激活生活经验,优化学习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优化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

1.基于生活经验,把握学习起点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教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知识点,以其作为教学的起点。

例如,在对“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一位教师就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周围哪些地方有角?”学生迅速开始回答,有的说“墙角”,有的说“课桌角”。教师继续追问:“这些角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尖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角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学生认知中的角与数学定义里的角是有一定区别的,在生活中出现的课桌角或者是墙角大都是三维状态的,但数学定义中的角是平面的,是二维状态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非常巧妙地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角”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抽象图形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将学生列举出来的角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然后将实物移走,这时就只剩下了图形的轮廓,至此,顺利进入了教材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数学定义相符的角,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角的认知。

2.基于生活经验,加深数学理解

数学知识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对新知识进行构建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对“千克的认识”教学之前,请学生与家长一起买菜,估计一下一千克物体究竟有多重,然后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买菜的经历,这样学生就会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自己对千克的认知,从而避免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快速形成对千克的感受,在以后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解决生活问题,活学活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可以方便生活、改变世界,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一位教师请学生解答了这样一道题目:27个学生一起去旅游,到了目的地后先去宾馆住宿。房间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四人间,每间160元;另一种是三人间,每间180元。怎么订房间才比较划算?

生1:四人间的话,平均每个人的花费是40元;而三人间平均每个人的花费是60元。所以要想住宿费比较低的话,最好多住四人间,三人间可以选择少住或者不住。

生2:27÷4=6(间)……3(人),所以,剩下这三名学生需要再订一个四人间,也就是一共定7间四人间,一共需要花费7×160=1120(元)。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灵活地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请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对小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将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用生活中的经验构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领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了解数学学习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凤秋.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

[2]庞志华.试论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6(41).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生活元素数学思维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