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
2020-09-10谢可
谢可
摘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渗透到物理教学活动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使学生深入、全面掌握物理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概括为四点,分别是实验探究、科学思维、物理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围绕这四点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文章先简单阐述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再就如何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物理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物理课堂 构建策略
高中物理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针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只有具备核心素养,才能具备正确的物理科学思维和物理科学观念。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理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
第一,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构成,是学生经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认识、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对于自然界的规律、现象以及构成能够正确认识,具备唯物主义世界观。如能量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运动观念、物质观念等,这些均是“物理观念”中的组成部分,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学生只有具备物理观念,才能清晰地、客观地认识世界。
第二,科学思维。要想学好物理这门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多种思维能力,如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旨在让学生通过表面的物理现象清楚地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以及本质属性,具备利用物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这是学生学好物理必须具备的品质与能力。
第三,实验探究。物理中的很多结论、公式、原理,均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之上。实验是物理的核心,实验探究能力是学生学好物理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物理知识会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猜想,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再根据得到的结论做出合理解释,最后再交流、反思、评估探究结果的能力,包含的要素主要有问题、解释、证据、交流等。
第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主要是指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所持有的科学信念、学习态度、心理倾向以及学生追求科学本质以及科学真理的情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伦理、科学态度、科学本质等要素。
二、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
1.运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法,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均可以使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这一点。为了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而实现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若是与生活相脱节,便不能称之为真教育。物理教师要客观地分析生活情境教学法,对其价值进行挖掘,并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给学生分析这节知识点。如公交车刚开始启动时以及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向后倾斜以及向前倾斜,这均是因为“惯性”作用,涉及牛顿第一定律。结合生活实例给学生讲解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
2.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谨性。例如,在讲解“超重与失重”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失重、超重的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分析物体失重、超重是取决于加速度还是速度。在习题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并总结思维链:第一步,首先将物理问题的性质弄清楚,这是正确解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第二步,对所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状态进行确定,尤其要抓住问题的特点,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第三步,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得到问题结论。学生掌握了思维程序,辅以实例分析,就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3.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呈现相关的生活现象或问题情境,以此唤醒学生的探索兴趣。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实验研究,通过物理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最终形成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段小视频,视频中是很多人走在结了冰的地面上,不时有人摔倒的场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雨雪天气行人走在路上容易滑倒?”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在学生给出“摩擦力”这一观点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雨雪天气行人更容易摔倒,是因为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更小一些。那你们能否想出办法,尽可能地增加人与地面摩擦力,以防止人们摔倒?”实际上,这道题的本质就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物理实验,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4.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在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应当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某一现象或者某一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例如,在讲解《核裂變》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美军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经典纪录片,然后让学生思考人类应如何正确利用核能。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广岛与长崎被投放原子弹的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两弹元勋邓稼先事迹、我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等进行科学伦理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技术、科学应有的责任感和正确态度。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物理教学,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立足实际,运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知识与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推动高中物理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