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0-09-10朱永华
摘要:近年来,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财政部相继出台了多项准则和规定,积极构建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2019年以来伴随着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施行,要实现新旧会计核算顺利过渡具有較大挑战性,而新制度能否落实到位、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是否牢固关系着政府部门治理效能提升的效果。本文从阐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的背景出发,分析新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并针对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
一、政府会计制度制定出台的背景
以往的政府会计体系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主要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不能完整、准确体现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运行情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需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随后新预算将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纳入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能范围,来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统一的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加上之前出台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以及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建设体系基本满足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时代要求。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部施行,有利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并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起到保障作用。
二、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重建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
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稍做调整,主要是全面引入了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财务会计。调整后的预算会计只核算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3个要素,生成决算报告,专门反映政府和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务会计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5个要素进行核算,生成的财务报告完整反映政府和部门的财务状况。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彼此分离又相互衔接,涉及预算管理的现金收付业务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行记账”,其他业务只进行财务会计核。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和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通过“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反映出来,以揭示两种会计核算之间的联系。
(二)提高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政府会计主体要科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需要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加了费用、本年盈余等会计核算要素,扩大了资产和负债的核算范围,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不同行业事业单位内统一施行,各单位间同类业务进行相同的会计处理,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各级政府会计主体决算报表、财务报表的合并与汇总打好了基础。政府会计制度下,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府“家底”反映得更加准确,为决策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提升了会计信息化水平
以往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独立购买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或者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随着会计核算模式的重建,这些核算工具已远远跟不上会计发展的步伐。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增加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因此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内的单位会计核算平台迅速在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推广和应用。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布置在财政专网下,与预算管理系统和国库支付系统数据衔接,具备“平行记账”功能外可根据上游数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会计制度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要求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并要求确认预计负债。为更准确反映政府“家底儿”,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经管类资产和隐形债务的核算内容,净资产方面则按来源不同细分为累计盈余、无偿调拨净资产、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等核算科目,以上种种变化给基层会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多数会计人员并非财务相关专业毕业,普遍对权责发生制理论知识了解不多, “新会计”财务基础薄弱、“老会计”知识更新慢,大部分单位一时难满足核算要求。另外,单位领导对会计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欠缺,不利于缓解会计人员因工作难度加大带来的负面情绪,也不利于带动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新知识。
(二)单位财务会计现状不适应新要求
目前,公共财政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功能需要从信息反映、拨款控制、绩效管理三个层次,实现从初级到高级的定位转变,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要求更高。部分单位管理粗放,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留于形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权责认定不明确、业务流程不规范、内控约束力差、人为因素影响大,严重制约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各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种类各样、数量繁多,管理上的不规范难免会造成资产信息不完整、账实不符,例如购入资产久久不入账、被淘汰资产处置不及时。资产核算还涉及新纳入核算范围的公共基础设施等经管资产初始入账成本评估难度大的问题,需要开辟路径解决。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折旧首先需要补提折旧,具体就要做好实物盘点、核实资产信息、梳理账务、确定折旧年限等工作,由于工作量大、原始凭证获取难,核算的准确和真实性难保证。
(三)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软件的推广应用时间紧、任务重。对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做好日常工作的情况下保证各单位短时间内掌握核算系统的正确操作,双方压力都不小,尤其是首次使用计算机记账的会计人员。其次,依赖信息技术核算会带来新的风险。收支数据的自动导入提高了账务处理的效率,但目前预算编制还不够精细,部分预算项目简单依据资金款项填报设立,项目整合或者细化不到位,预算指标的经济分类设置不恰当、不精细,预算信息距离真实、准确反映经济业务和事项存在差距,不可简单导入直接用于会计核算。
四、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顺利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和应用会计信息软件,政府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软件操作能力,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深化,会计人员会面临新的挑战,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一是加大改革宣传力度。政府要注重制度出台背景和实施目标的宣传工作,让各部门领导充分认识改革的深远意义、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培训、主动研究相关文件。二是财政部门应加强组织协调。财政部门可聘请专家主导培训,培训尽量结合本地实际、力求简化务实、通俗易懂,随后要密切关注各部门新制度实施情况,针对问题适时组织座談会讨论、定期编制难点和问题解答书,帮助会计人员尽快理解权责发生制原理和掌握各类业务的账务处理规则,确保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实施。三是为部分政府部门配备专业会计人才。会计核算质量要求高的部门应适当提高岗位任职门槛,招收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鼓励会计职称晋级,提高会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工作队伍,为规范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核算提供智力支撑。
(二)提升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需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效益和成本意识,夯实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基础。首先,利用改革契机认真对照财务规则、财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等文件,逐条梳理本单位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查漏补缺、调整更新,并及时整改完善到位。其次,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全面清查、核实资产负债情况,逐项分析原账务科目,调整因核算基础不同引起的差异,补充完整新纳入核算范围的资产负债内容,将新账务的期初数准确、完整录入。最后,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加强财务和业务部门的沟通、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职责、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等有关规定,努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保证财务会计工作水平达到改革要求。
(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技术支撑作用
首先,针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和软件应用能力的客观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聘请软件开发机构定期开展“一对一”辅导,既能减轻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压力,又能提高软件应用的有效性。其次,以目标为导向规范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应结合本单位实际设置财务支出明细科目满足来成本核算的要求,严格审核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调整、修改导入的不恰当信息,重视关联交易涉及单位的辅助核算,为财务报告内部抵消做好准备;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预警规则约束各部门支付行为,杜绝各部门违规支付。最后,继续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可将政府会计制度中各单位通用业务记账的举例说明以辅导的形式植入软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时,系统可根据业务类型对应列示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参考分录,有助于会计人员理解核算要求、掌握记账规则、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有必要继续推进单位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预算绩效和评价等系统间的联通,开发业务行为的智能识别技术,提高系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的辅助和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国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影响分析[J].预算管理和会计,2019(10):29-30.
[2]康丽雅.“双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的问题与措施[J].财会学习,2019(32):90-91.
[3]于国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功能定位与重构[J].地方财政研究,2018(10):55-63.
作者简介:
朱永华,沧州市新华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