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下金融推动实体经济之举措浅析

2020-09-10贺森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金融

摘要:虽然我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经济增速相当快,但是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现象却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中,主要就对金融推动实体经济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金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我们国家用了几十年时间实现了他国几百年才能实现的经济成果。然而,近年来,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现象愈加严重,尤其中美贸易战之后,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局无法得到金融的有力扶持而艰难显现严重。国家政策层面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推动金融经济服务实际经济,各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也推出相应响应举措,但社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表现严峻,本文就从举措层面浅析政策举措如何更好匹配实践,更好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和共荣共生。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系统是家庭、公司和政府为执行其金融决策而使用的一套市场和中介机构,包括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的市场,还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资金通过金融系统从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这些资金通常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发生流动。这是金融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通过自身持有的金融资源发挥作用。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和信托,在当下经济发展形势下产生的类金融机构包括有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金融经济往往来源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资源总是来源于实体经济,其向前发展也是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在我国,关于新时期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也有论断。2019 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了“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荣共生”的观点。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关于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之间的关系的重要论断: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 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承担的是主体功能,金融则是服务功能。基于上述论断,实体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基础和主体作用,而金融经济做承担着提供血脉的服务功能。从历史上历次经济危机的发生来看(欧洲的货币危机、日本的经济泡沫、亚洲的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经济的发展一旦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即容易形成金融危机。因而,构建一种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共荣共生,互相补充促进的协调性发展关系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现状

(一)实体经济中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规模有限的问题

在我国实体经济中,中小型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中小型企业在全部规模企业户数的超过97%,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解决就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规范、财务不规范、纳税不规范等问题,且无法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故很难通过金融机构风控平台的审核,且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提高门槛,对其收取较高资金利息,而通过审核的中小企业取得的融资规模也非常有限,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和规模有限的问题。

(二)金融业投资中小型企业欲望不高

受到市场大环境低迷,加上国内外竞争加剧,外销市场不断缩减等外部因素影响,加上金融机构发现价值项目困难,风险难以把控加上利润收成有限且时间长等综合因素影响,金融业普遍存在对中小型企业投资欲望不高的现象。

(三)金融业投资在实体经济中的投入到各行业的资源不匹配

金融业投资对于投资回报率关注度极高,而对于大多数制造型企业而言,其投资周期长,回报率极低,金融业在投资选择中会选择放弃,转而投入房地产等回报率较高的行业,从而出现投资资源在行业内出现严重不均衡问题。

(四)实体中小型企业的需求与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匹配

实体中小型企业一般对资金需求量低,且需求周期短,而金融机构普遍希望将资金放置在周期长,需求量大的企业里,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与需求数量占大多数群体的需求出现严重不匹配问题。

(五)金融机构创新度不够,无法提供满足实体企业需求的服务

目前國内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信托、保理、租赁等类型,其主要方式是通过传统的信用评估、实物保险或信托、租赁及有价值的保理等方式才会提供融资服务,但自身又缺乏对中小型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工具,导致其提供服务种类有限,无法满足中小型实体企业需求。

三、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及金融机构提供举措及优化方案

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通过企业自筹资金的方式,如股东出资、发行企业员工内部股权债的方式来取得资金。外部融资又分为外部直接融资和外部间接融资的方式,其中外部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IPO方式增发股票、向公众配股或引入新的出资股东等方式实现;外部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向金融机构以担保、抵押、质押等方式以贷款形式取得资金。

随着国家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重视,不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也相继推出了较传统不同的融资方式。结合目前实际经济融资方式,通过方案优化,可以进一步实现举措与融资渠道的完美结合:

(一)在企业外部直接融资方面,降低企业直接融资门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国家已出台的关于科创板的试点模式,对于改善企业直接融资有重大参考意义。通过政策层面,改革当下企业上市制度,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除目前推行的科创板,对新三板着力于流动领域的改革也需加强,提高企业的自我直接融资能力。

(二)在企业外部间接融资方面,改善传统的融资模式,同时增加新的融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创新抵押、質押和担保标的和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合理设定抵押物,提高不动产等的抵押比率,提升企业可得的抵押数额;拓宽抵押物范围,对于农村物权、如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抵押权等纳入抵押物范围,对于企业的合同、订单、期权、债权、股权、专利权、品牌权等动产也可纳入抵押融资范围;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可以通过应收账款抵押、出售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进行融资和再融资。

在上述模式实践中,目前国内已推出了普遍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渠道,中国银行也已经推出了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以其自身核心技术和专利权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新模式;北京银行推出了“智权贷”,即以企业拥有的软件权等作为质押进行融资新模式;建设银行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推出了给予中小微企业税务流水为信用基础的“云税贷”。

四、融资举措的思考及优化

基于上述外部融资模式的提出可以解决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但金融的发展仍需要以把控风险为前提。在我国中小企业实际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经营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金融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仍旧面临资金无法收回和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为解决上述风险不可控问题以及金融资金在行业中投入分配不均衡问题,建议引入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风控模式,即通过专业的风控团队或第三方团队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发展、上下游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评判给予专业评估,由金融机构根据评估选择资金投入对象,并经由专业的团队或机构对投入资金在这些企业的用途进行监管,实现过程风控,实现投入风险可控,资金合理利用,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的疏导实现良性发展目标,达成金融机构的盈利目标,从而实现两者的共荣共生目标,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实体经济(https://baike.baidu.com/item/实体经济/8249304?fr=aladdin).

[2]百度百科.金融系统(https://baike.baidu.com/item/金融系统/8272931?fr=aladdin).

[3]陈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发展方向[N].社会科学报,2019-05-23(2).

作者简介:

贺森(1989年7月-),男,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在职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学,身份证号为41132919890701****。

猜你喜欢

金融经济实体经济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及若干研究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