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基本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0-09-10邱冠群
邱冠群
摘要:田径运动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大高校也开始加大对田径运动的关注与重视,田径运动也渐渐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项目。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理论缺乏、训练方式单一、训练内容陈旧、训练师资与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我国田径运动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因此,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田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优化策略
一、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现状
(一)田径运动训练缺乏理论指导
虽然田径运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否则难以对实践训练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普遍存在理论指导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理论教材缺失。这就导致高校田径运动系统的理论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难以为田径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二是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实际中,教师通常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训练,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从而导致训练方法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当前体育事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三是部分高校田径运动教材内容陈旧滞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完善,对于田径运动的实际训练缺乏足够有效的指导。
(二)田径运动训练方法过于单一
田径运动由多个体育项目组成,多种运动项目决定了训练方式的多样性。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在身心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更加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式单一陈旧的问题,教师没有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通常只是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来向学生展示田径运动技术,然后让学生自主進行练习,却很少引入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型训练方法,如分组训练法、兴趣训练法、视频反馈训练法等。长期使用这种传统古板的训练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田径内涵与动作要领进行深刻的领悟与掌握,不利于学生训练效果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田径运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沿用一些实用的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对训练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
(三)田径训练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田径运动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进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有更加顽强的毅力与更大的决心。因此,田径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开展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技术动作与体能素质的训练,却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这就难以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很好地解决,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训练的自信心与兴趣。尽管我国已经有一些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各种与心理训练相关的活动,但是基本上也只是流于形式,心理素质训练的方式仍然过于简单传统,难以真正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田径运动训练的师资与经费不足
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另外,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多数体育教师之前所学的专业与其职业并不对口,缺乏足够丰富且专业的田径运动知识,其专业水平远远难以满足田径运动训练要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专业性与系统性。除此之外,田径运动的训练还需要充足的物质保障,这就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资金不足、训练设施不够充足完善的情况,这就大大限制了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
二、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优化策略
(一)创新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方法单一陈旧的问题,体育教师应该加大对训练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引用新型的具有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运动训练兴趣与训练效果。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具有趣味性与竞争性的团体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训练氛围,又能培养学生团结精神与竞争精神等,一方面实现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实现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由于田径运动包含短跑、竞走、长跑等多个运动项目,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标准与要求采取针对性训练方法,以增强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
(二)丰富田径运动训练内容
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中,技术训练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对田径运动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深入挖掘田径运动中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的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该以走、跑、跳、投四个方面来对田径运动训练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在走的训练中,可以融入后退走、踮脚走、高跷走、走履带等多样化训练内容;在跑的训练中,可以适当减少耐力跑的训练比重,适当增加追逐跑、跨栏跑、射箭跑、负重接力跑等内容。在跳的训练中,可以适当增加花样跳绳、撑杆跳高、撑杆跳远等内容。在投的训练中,可以适当增加距离垒球投准、实心球抛投准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项目。将多样化的新颖有趣的游戏项目引入到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中,能够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动作要领,进而顺利实现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目标。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与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等形式,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情况,并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与运动水平等情况进行分析、整理与总结,并设立相应的专项档案,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充分掌握。另外,体育教师在正式开展田径运动训练之前,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应该主动地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对学生的想法与情绪进行充分把握,从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开展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与情绪,体育教师应该注意观察,以便于在训练结束之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充分了解其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困难,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径运动的训练中。
(四)提升教师素养,增加训练资金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师资不足的问题,作为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提升体育教师田径运动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积极引进更多田径运动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本校任职。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自觉加大对自身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的提升,合理规划田径运动训练内容,深刻全面地了解体育理论知识、保健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损伤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丰富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兴趣。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资金不足的问题,高校应该进一步增加对田径运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拓宽资金引入渠道,以为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艳,韩冰.刍议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 (17):42-44.
[2]乔伟明.浅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有效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5 (36):55-57.
[3]包静.普通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05):19-20.
[4]杨旭瑛.高校田径训练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