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09-10杜道成

环球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杜道成

摘要: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并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需求。这种灵活的教学新手段对推动高校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交换机维护终端设备不足等问题,分析了将微课引入该课程的现实意义,并从微课的整体设计、制作、实践及改进方向等方面探索了微课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是电信交换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程控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使用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内容。然而,该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并不能完全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微课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方法带来了革新,为传统课堂气氛带来了生机。

二、《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微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分析

《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是一门知识点多、技能性强的应用型课程,且实践教学占一半的比重,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传统教学中,该课程一般先由教师讲解或操作演示,再让学生模仿操作练习。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①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比较抽象,且教学过程持续时间长,知识点多,学生接收效果差。②程控交换设备的维护终端数量有限,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针对上述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缺陷,在“互联网+”时代,将微课引入《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既能解放教师重复劳动的时间,又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微课资源的整体设计

在微课的结构设计方面,应确保知识点单一但知识结构具有完整性。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以章节为基本单元,将《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教学内容有序地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每一个知识模块的设计应相对完整,同时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容既松散又耦合。将每个学习单元制作成微课的形式,该课程的全部内容便浓缩为若干个微课视频,这些视频合在一起便组成一本形象直观的“微课教科书”。《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的学习内容包括程控交换机的软硬件结构认知、时隙交换的工作原理、用户数据的制作、中继数据的制作等,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不同形式的微课。其中软硬件结构认知、时隙交换的工作原理内容制作成pp]模式,而后采用录屏形式完成;用户数据的制作、中继数据的制作则需要教师演示操作,通过录像完成后进行制作。

(三)《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微课教学的具体实践

根据《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情,将微课引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关联教学。①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微课教学应从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起点一——预习开始。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课堂教学是微课应用的核心环节,课堂上我们将教学分为四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主复习视频,同时要求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记录下来;并列出不肯定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全部答疑。第二阶段,完成教师预先准备好的习题或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三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程控交换机维护台进行实装操作练习。第四阶段,结合学生实装操作开展情况,对本单元教学要点及难点进行梳理、总结和复习。以"SP30程控数字交换机安装与界面认知”这一教学单元为例。结合该单元的要点内容,该微课单元应覆盖SP30程控交换机与维护台通信接口认知、交换机与维护终端的物理连接及注意事项、SP30维护软件安装、SP30维护台软件的界面认知。其中交换机与维护终端的物理连接及注意事项采用实景录制。录像之前设计好拍摄脚本,准备录像所用的维护台主机、线缆,安排拍摄场景,确定拍摄顺序,熟悉并预做操作内容,确保操作准确无误。在动态画面中,考虑人物及交换机接口与线缆的相对位置,确定近景、中景、全景及特写镜头处理;动态画面中设备的摆放呈现几何对称形式,展现稳定状态,将主要设备设计摆放在画面中间。录制结束后再用PR软件进行剪辑、美化;SP30程控交换机与维护台通信接口认知、采用PPT形式介绍知识点,配字幕及配音;SP30维护软件安装、SP30维护台软件的界面认知两个内容采用实际安装维护软件并录屏讲解的方式。该微课首先采用PPT模式简要说明SP30与维护终端之间的通信过程与原理,而后是将维护台的软件安装步骤视频及界面认知的视频剪辑,最后是按操作步骤剪辑处理的设备连接及操作,其间以各种特效在相应步骤处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最后,结合制作好的微课资源,参照前述课前、课中模式实施该单元的教学。

(四)持续改进

课程的实施实现了两个大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学生有了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权;二是教师由传递知识转变为答疑解惑,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对话者和启发者。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探讨实验奥秘,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問题需要持续改进。①微课的优点是精,但存在碎片化、不系统的缺点。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不断学习和改进微课制作技术。

三、结束语

“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机遇,也给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微课等新兴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利于《程控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的发展和完善,能有效解决该类课程课时不足、实验药品昂贵、安全隐患多、实验室开放时间少等问题,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多媒体微课制作水平,让微课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同时更加注重微课视频中所体现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完善教学设计过程来提升微课视频的质量;并将最新的行业标准嵌入微课,让我们的微课更加科学实用。

参考文献:

[1]王吉,邱海斌.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浅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8):207-207.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61-6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