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的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探索
2020-09-10彭沙沙
摘要:以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对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根据研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SWOT;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
一、前言
自2003年我国网球走向职业化发展以来,中国女子网球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登上澳网和温网的冠军领奖台,创造了中国女子网坛的新纪录,取得这样傲人的成绩,说明我国女子网球的职业化之路已经初见成效。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化过程总体进程缓慢。本文利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建立矩阵模型,分析中国女网职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因素。分析出适合女网职业化最优战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图1)。
三、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SWOT分析
(一)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优势
举国体制的优势: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持。
女网形成明星效应:中国形成了以李娜、郑洁、彭帅为主的金花团队。她们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体育道德,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赢得世界的瞩目,这些成绩对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也是极大的鼓舞。
中网等职业赛事质量的提高:赛事并配有电子信息墙和训练场预定系统,服务更加人性化。鹰眼的使用,让中网比赛更加准确公平,对女网职业化发展有很大现实意义。
(二)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劣势
没有明确职业化的本质和内涵:我国虽然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但我国的比赛却难以体现传统文化特征,只是一味地照搬国外比赛的模式,缺乏创新性。赞助企业和赛事文化的契合度低,赛事收入也过于单一,赛事运营风险大。因此,我国网球职业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
职业化缺乏人文关怀:中国的网球职业化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重视体育训练,忽视文化教育,重视训练成绩,忽视运动员身心健康等问题。由于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的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导致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走体育职业化道路。
(三)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机遇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经济的良性发展,为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网球运动迅速普及:看到明星效应的榜样力量,很多有条件并热爱网球运动的父母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网球运动的训练,这些女网球职业化提供了充足人力资源保障与支持。
(四)我国女子网求职业化面临的挑战
资金短缺: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能够打得起打网球的人并不多。由于对比赛文化价值认识性不高,对赛事、运动员的赞助和商机缺乏敏感性,因而企业也不能给予女网职业化发展太多资助。
人才的缺乏:女子网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女网项目国际赛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年轻运动员能力和水平和同层次青少年选手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四、构建中国女网职业化SWOT矩阵
根据上述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的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挑战分析,构建矩阵模型,分析如表1:
通过SWOT矩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女网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最优发展战略是SO战略:要继续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借助网球明星效应推进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继续保持并提升中网等职业赛事的专业水准,借助国家经济快速崛起之“东风”,响应国家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政策,集中一切优势推进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向前迈进。
2.需要克服的困难是:要不断深化和完善体育体制改革,完善职业化的市场运作,开发职业化运动员的隐形商业价值以弥补职业化发展的资金缺口问题。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影响职业化发展的因素降到最低,实现中国女网职业化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目前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优势是:举国体制的保障;女网水平迅速提高,形成明星效应。中国网球职业赛事质量提高。
2.劣势是没有明确职业化的内涵与本质;举国体制根深蒂固;中国网球职业化缺乏人文关怀。
3.所面临的机遇是经济迅速崛起,网球运动迅速普及;中网赛事质量的提高。
4.我國女网职业化面临的挑战:资金匮乏;人才缺乏;完善女网职业化市场运作等等。
(二)建议
用 SWOT 矩阵模型,分析当前女网职业化发展过程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与研究,我们得出结论: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发展最优战略是SO战略。
参考文献:
[1]余进波,聂丹.我国网球职业化前景的SWOT分析[J].体育刊,2008,15 (8):36–37.
[2]姜富生,刘亚.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及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 (10):53–55.
[3]王艳.对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探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 (2):86–88.
[4]刘嘉丽.职业体育俱乐部服务产品属性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 (9):10–12.
[5]江明非.论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利与弊[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2 (4):13–15.
[6]李秀梅.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7]刘青,田园.论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7,30 (6).
[8]余进波,聂丹.我国网球职业化前景的SWOT分析[J].体育刊,2008,15 (8):36–37.
[9]刘青,论举国体制与我国体育体制和制度的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6 (4):38–41.
作者简介:彭沙沙(1989-),女,汉,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龙泉驿区洛带小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