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
2020-09-10魏竞争
魏竞争
摘要:乡村振兴是近年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服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需要政府和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实现金融服务机制的优化创新。本文从金融服务机制基础、产业成本以及风险规避等角度,对通过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践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刺激乡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有重要的意义。从金融产业的角度来讲,通过金融产业的运作和优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定进行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金融服务的应用进行实践。
一、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和集约化,建立乡村振兴基础
(一)产业化
传统农业发展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年来,我国逐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从农业生产、加工到市场的农业供应链。这种产业的形成,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为此,金融产业需要进一步形成农业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机制,从相关企业出发,建立农业生产、销售中资金流的良性闭环[1]。
(二)组织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过程当中,要逐步改善传统分散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之间的合作,建立整体性更强的组织机制。在该组织结构下,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村旅游业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风险规避能力,实现金融服务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发展。
(三)集约化
在农业产业当中,农村产品价格中的合理利润,是保证农户收入、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金融服务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当建立科学的利润机制和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模式,逐步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逐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2]。
二、做好金融服务推广机制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
(一)加强金融知识普及
政府及金融服务单位需要积极配合,通过举办讲座、联合线上线下推广机制,做好乡村地区的金融知识普及。同时,做好农户产业寻访,评估农户金融素质,对存在风险的行为进行指导,提高农户预防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推动社会信用化建设
相关机构应当积极推动乡村地区征信信息的收集、储存和分析,逐步将金融科技、网络金融等纳入征信市场化体系当中。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乡村金融产业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健全乡村金融服务的数据化体系,推动社会信用化建设,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提供支持[3]。
三、推动保障机制创新,降低乡村振兴产业风险
(一)加强农村信贷风险管理
农村地区在积极鼓励创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农户做好信贷风险管理。一方面,政府及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信贷机制的管理,既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多元化信贷需求,又要杜绝危及农户权益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提高民众识别信贷风险的能力,通过在银行机构设立专职服务岗位,为農户的信贷业务办理提供风险知识普及服务。
(二)促进银保协同创新
基于银保互动机制,针对农村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的保险业务机制。通过将保险机制纳入农村产业信贷业务的方式,提高农村产业抗风险的能力。为了满足金融服务行业、保险行业以及农村产业的协同发展,要在保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科学设定保险限额及费率,合理降低民众参保成本。
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丰富乡村振兴战略主体
(一)积极发挥财政和公益机制的功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需要坚持贯彻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进行引导的机制,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在该过程当中,要处理好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与乡村企业、农户之间的关系,满足多方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挥政府财政及公益机制的功能,为一些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产业提供重要的资金、资源支持。同时,建立融资担保基金,加强政府支持,提高外部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参与农村产业项目的信心。基于此,可以有效丰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为战略推进注入重要的血液。
(二)加强农商行微观管理机制
针对农商行的管理和发展,需要做好领导层、省社联之间的法理关系界定,做好权责划分,建立健全合理的农商行治理结构。同时,需要通过政策和专业化培训,引导省社联向市场化服务机制方向的转型发展,逐步建立资金管理、人才储备以及技术升级机制,进一步提高农商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力的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持[4]。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市场竞争,推动金融服务主体改革优化服务机制,为民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最后,还能有效避免融资成本的上升,促进农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健全金融服务监管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主体、业务主体及产业主体的丰富,意味着监管难度的提升。为此,政府需要联合金融服务主体本身以及民众,做好金融服务产业的监管。具体来讲,政府要为民众普及各类监管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发挥民众的力量,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金融服务产业的社会化监管。同时,要提高金融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合法、合规意识,从内部降低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近年乃至未来十分重要的战略,对促进农村经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当中,金融服务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和金融服务机构要通力合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民众金融素养,降低农业产业发展金融风险。并通过多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庞大、健全、稳定、健康的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机制,推动战略的稳定实施。
参考文献:
[1]马成武,马驰.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吉林农业,2019(20):22.
[2]陆岷峰.关于乡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0):84-90.
[3]王帅.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推进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农银学刊,2019(5):4-8.
[4]廖红伟,迟也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金融支持[J].理论学刊,2020(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