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路径研究

2020-09-10仇丽媛

环球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摘要:本文对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进行了论述,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状,论述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开展的前提与路径,旨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保证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及处置的科学性与透明性,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在为数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效状态,资产管理力度较低,管理内容存在部分空白。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理念在其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全面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一、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指固定资产从购买一直到报废采用高针对性的灵活管理手段,最大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与使用成效。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单位资产直接采购权较为集中,而资产直接使用人较为分散,固定资产管理通常会呈现出采购计划制定与使用需求不符,重复采购行为较多,部分采购覆盖不够等情况;日常使用及管理较为松散,固定资产常无法达到预计使用年限;缺乏必要的报废管理,资产最终去向不明等问题。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理念的加入会明显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升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提升单位资金分配的合理性,显著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应用的前提

(一)资产管理信息化

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相较于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其更加强调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即管理人员需要能够随时获取固定资产的现状与历史信息。而这种要求在完全手工开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实现较为困难,如部分使用较为频繁且存在外借现象的资产历史信息查询极其复杂。因此,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面信息化的支撑,在信息化的前提下,固定资产全部的使用、检修、调拨、报废等信息将被记录在固定的区块,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查看,且方便调动各资产管理部门,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方案。

(二)专门管理团队的建立

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是一项连续性较强的工作,该项制度落实前,单位要优先组建固定资产管理团队,传统由少量人员对整个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模式,在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视角下,由于管理工作持续性与针对性大大增强,管理工作内容与数量显著增多,劳动力是远远不足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组建专门管理团队,满足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实现有效路径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笼统性地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资产的采购、使用与处置,本文在分析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路径时,以该种生命周期划分方式进行[2]。

(一)采购阶段

固定资产采购阶段的管理主要集中于资产购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首先,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实际情况、内部人员工作效率提升的诉求等提交固定资产购入申请;其次,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评估固定资产采购对于单位工作的影响及其是否具备充分的必要性;再次,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查看资产采购计划是否与单位已持有资产重复,避免单位资金的无效消耗;最终,由财务部门从单位经济总量与资产采购经济效率的层面确认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的可行性。计划经多轮分析具备较高可行性且在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后,可开展固定资产购入。

在采购计划可行性分析进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经济性分析需要综合考量固定资产使用、维护、检修、管理等全部支出,而非简单的一次性购实成本投入,同时效益也需要综合考量固定资产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甚至员工心理状态等全部因素。

(二)使用阶段

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理念在固定资产使用阶段的改进更加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因此,管理制度优化要点在于固定资产权属的细化,杜绝原有单一固定资产多部门交叉权属模式,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干扰,工作范围无效重叠,工作流程过于繁琐,灵活性较差。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权限进行详细的划分:第一,明确规定资产管理团队在哪个部门体系之中,避免其他部门领导对其随意发号施令,必要时可将固定资产管理团队独立出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第二,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权限与管理权限严格划分。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固定资产常用人员,越过管理人员直接调用资产的现象严重,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效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将资产的使用权限与管理权限严格划分,将共用固定资产安排在固定且带有一定保护措施的区域,每次资产使用前都需经过管理人员同意且做好记录台账。归属个人的资产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且记录个人资产分配的详细情况。针对需要计提的行政事业单位,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视角下固定资产的减值评估不可依据预计使用年限进行简单的平均核算,而是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为后续固定资产处置与全新采购计划制定提供更加有效的评估标准。

(三)处置阶段

处置阶段主要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退出与否与退出方式进行判断,经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后,开展处置工作。固定资产处置阶段需要注重的是做好资产处置方式、处置日期、处置人员等相关层面的记录工作,保证所有固定资产去向的清晰性,为后期账目核对提供较为明确的参考信息,确保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的可查性,避免集体资产严重流失。

四、结论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就是将行政事业单位内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延伸,更加注重采购与处置阶段的管理,同时增强使用阶段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艳.浅谈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J].纳税,2019,13(23):281.

[2]李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9(18):251+253.

作者简介:仇丽媛(1990-),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固定资产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二维码标识管理系统在教育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工程监理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落实方法
超越机电数控液压夹具生产线厂房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优化设计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