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用心率指标的体育课运动负荷合理性分析

2020-09-10齐鲁艳

体育风尚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心率

摘要: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通过不停的跳动来向动脉血管以及身体各处运送血液。不同年龄段的人心率都是不一样的,刚出生的婴儿心脏跳动会比较快,而成年人的心率则比较缓慢。当然心率还与运动的强度之间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的心率会因为运动的强度而改变,运动强度越高,心率增长的幅度也越大。因此在国内外学校的体育课堂上,心率指标也通常被用来作为体育课堂上运动负荷的参考依据,以防止学生因运动强度过大,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实际上,心率的上升不仅与运动强度有关,还与个人的情绪变化有关,所以判定学生的运动量是否超出负荷,还应该结合其生理负荷。

关键词:心率;运动强度;运动负荷

一、心率对运动负荷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除了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国家要求各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就意味着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每个学生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都不同。而运动负荷的在很大程度生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体育负荷是评判体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判断。学生的心脏承受能力比较的薄弱,因此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们心率指标的水平,制定运动负荷适当的体育活动。

二、分析提升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的成长生活环境都比较的优越,而且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非常的高,很怕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危险,因此尽可能的让孩子远离体育锻炼,从而导致孩子的身体素质降低。除此之外,每位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因此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文化成绩,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制度过分注重文化课的教育,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在校内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在校外也极少参与体育劳动。而对于学生而言,面对着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学生自身也把自己大半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文化课上面,认为参与体育活动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受以瘦为美的观念影响,因惧怕别人笑话其肥胖,而选择节食减肥。过度的节食会导致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身体素质越来越弱。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的问题也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很多年轻人的心血管状况正在不断的恶化,这对于体育课上的運动负荷有着极大的影响。就比如之前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某艺人就是因为心脏负荷超出了心脏正常承受的范围,导致心脏骤停,然后死亡。

(二)学生体育活动意识较差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体育活动的意识是学生们在不断的参与集体体育运动中汲取的。因为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学校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给予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非常少,没有足够的体育实践经验,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越来越差。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对于参与体育活动优势,以及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还没有认识到位,更不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学生之所以参与体育运动,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而是对其中一项运动感兴趣。而这种兴趣并不是长久的,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停止这项体育运动,这样是不可能产生正确的体育活动意识的[2]。

(三)体育教育方式单一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不断下降,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关。体育教师讲解时间过多,学生实践活动时间过少,致使原本应该活跃的课堂变得乏味、无趣。其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没有综合系统的教育,使得中国的学生不能掌握一项运动技术,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还有些体育教师非常注重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必须一切体育行动都要听从教师的安排,按照军事化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从而消磨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3]。

三、运用心率指标调整运动强度

(一)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率指标,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就像不同年龄段其心率指标不同一样,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为一位体育教师,更应该深入认识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每个学生在心血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制定合适的运动负荷计划。在体育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机能方面的水平,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和设计适合的体育活动,确保运动负荷的强度和密度在学生心率指标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避免出现超负荷或者心率指标出现问题的情况出现。

(二)每堂课制定合理的运动强度

教师在进行体育备课的时候,应该要合理的搭配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密度。在体育课上,学生如果长时间的处于高强度的运动之中,会直接导致其运动负荷增大,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心率指标。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制定运动负荷不同的体育活动。除此之外,在安排运动强度的同时,还应该控制运动时间的长短,让学生适当的休息,来体会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保证接下去的体育教学更加顺利[4]。

(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运动负荷

每个学生的身体机能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女生的身体机能普遍比不上男生的身体机能。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前,要充分考虑到男女机能差异,制定出男女生都适合的体育活动。比如跳大绳项目,利用男生的力量进行甩绳、女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来进行多人跳,而且这项运动可以男女生共同参与,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运动负荷,从而实现体育方面的共同进步。

(四)保证每堂体育课的负荷弹性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因为运动场地、运动器材以及外界的干扰,教师在体育授课的时候,不可能一成不变地讲授体育运动的知识,学生也不能够从文字方面体悟到体育项目的内涵。因此,教师上课之前应该计划好,在保证学生达到运动负荷的同时,还有足够的时间留给教师,进一步讲解和总结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本节课内容[5]。

(五)保证心率指标正常

一般运动负荷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这时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休息和恢复体能。因此教师在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本节课的运动负荷是否恢复,还应该考虑到本节课的疲劳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以及是否影响下堂课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照顾好每一个学生,保证运动负荷的同时,达到身心健康。

四、结语

根据瑞士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很轻松、非常轻松”是心率指数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看出不能仅凭心率指数来判断学生的运动负荷,而应该通过学生的回答或者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进行判断。学校体育课必须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重视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加强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以及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存款. 简论当前体育课堂中的“课课练”环节的合理性[J]. 运动,2018(09):117-118.

[2]顾静,黄艳武. 运用心率指标分析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合理性——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为例[J]. 中国学校体育,2015(09):28-29.

[3]赵超君.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J]. 中国学校体育,2016(10):22-25.

[4]曾斌. 运动心率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5]吴学文. 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在高职健美操课中的应用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19(04):133-134+53.

[6]鄂晓磊. 新课标背景下南京市高三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齐鲁艳(1992—),女,塔里木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心率
谈谈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技巧
离心率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科学跑步需先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提高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建议
论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