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网络新闻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20-09-10杨芝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杨芝

摘 要: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互联网特这些特定将会造成新的网络舆情。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新闻良性引导网络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利用网络新闻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网络新闻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此来提升网络新闻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综合策略。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2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其中手机网民超过了8亿,直接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9%。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互联网新闻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当社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重大突发事件时,会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加强这种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第一时间发出正确的声明,将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定和谐。而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新闻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同样也会存在一些不良互联网舆论。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新闻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征分析

(一)内容的复杂性

面对纷繁复杂的突发性事件,开放的互联网舆情在内容上呈现复杂性和多元性。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可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产生舆论,参与这场网络舆论的网络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参与讨论的角度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讨论的问题种类和内容呈现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往往会使得一些心态失衡人员或者不法分子以此为背景,在互联网上发泄自己不满,恶意引导舆论,造成恶性网络舆情问题,从而导致了事态的发展更加复雜。

(二)传播的快速性

互联网的属性造就了网络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任何突发事件一旦在互联网上得到关注,其传播速度是以往任何信息传播途径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化网络较为开放,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强网络监管,但是时间灵活、思维方式各异的网民往往会对突发事件在各种网络渠道进行形态各异的探讨,因此造成了监管难度大。信息一旦产生,网民就是围绕着各种话题中心呈现爆炸式的传播,网络的开放性和低门槛性让每一位网络舆论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舆情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各种网络平台为这些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进一步加快了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

(三)影响的广泛性

我国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数量快速激增的网民以及快速增长的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使得我国的网络影响远超于其他信息媒体平台。一旦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就会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网民通过各种互联网途径第一时间获取这些突发事件信息。因此庞大的互联网网民基数,造就了网络舆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四)监管难度大

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造成了监管难度大。特别是随着我国网民的不断攀升,各种网络渠道也为广大网民发表意见提供了各种途径。要想对每一位网民、每一个平台展开监控显然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当一些突发事件在网络上发生网络舆情时,会使得事件短时间内持续被关注,网民持续发表意见。此时爆炸性的信息量增长,导致信息监管难度进一步提升,并且这种情况更容易造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失真,同时进一步加大网络舆情的监管难度。

二、网络新闻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问题

(一)新闻平台只注重流量,忽略媒体职责

网络新闻平台通常以流量获取盈利,这些网络新闻平台在发布网络新闻时往往更加注重如何获取更高的点击率,如何提升平台的流量,忽视了作为一个新闻媒体平台,对于大众舆情引导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在这些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的现象。对于这些视频的网络转发以及网络评论又容易造成舆论场,给突发事件处置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监管难度较大,我国的新闻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就目前来看,随着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新闻发布、传播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已经形成了人人都可成为新闻的缔造者和传播者。这就导致了新闻产生和传播真实性大大降低。媒体平台为了获取流量,降低了对于新闻的监管力度,成为了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的生存土壤。谣言虚假信息在这些平台中快速传播,给突发事件处置以及政府公信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利用网络新闻加强新闻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措施

(一)构建网络监管体系

由于我国的网民基数较大,网络平台较多,网络信息传播渠道丰富。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从政府到平台再到使用者都应该提升监管意识。构建网络信息监管渠道以及监管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的网络信息监管体系。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信息造假、恶意传播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和科技公司要大力开发网络舆情监管系统,甄别互联网中的恶意信息,提升不良信息识别准确度和识别效率。同时要建立反馈机制,网民一旦发现不来信息、虚假信息以及恶意舆论等,可以通过直接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监管部门,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对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确保我国的网络环境健康。

(二)抢占舆论制高点,保证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我国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一个突发事件发生一两个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互联网上,五个小时之后就会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一天之后就会在互联网上形成新闻舆论的一个高峰。因此,为了攻占舆论制高点,在黄金四小时之内通过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人,发布正确、及时、全面的突发事件报道,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广大网民因无法获取有效信息而造成的舆论恐慌。提高了群众对于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的认知,达到有效的控制运行走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政府或者相关组织应该利用网络新闻平台,发布权威的突发事件全面化、公开化的报道,统一社会公众的认知,把控社会网络舆论的走向。

(三)发挥政府网络新闻作用,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相对于其他的网络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如果利用政府网络发布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作为政府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窗口,面对突发事件,应该及时作出响应。首先,最大限度的发挥新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引导作用,了解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报道给大众,了解大众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回复社会公众的关切问题,安抚社会公众的情绪。第二,最大限度利用网络平台,发挥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性。了解网民的舆论走向,解答网民的疑惑,公布政府的应急方案,对突发事件进行持续化报道。

四、结语

网络新闻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获取新闻的最佳方式,有利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网络新闻平台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要注重事件的真实性,为广大网民呈现最真实的新闻报道,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新闻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建均.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耦合机制及舆情引导策略[J].教育评论,2019(11):34-40.

[2]王春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探析[J].新闻战线,2018(20): 166-168.

[3]李巧芳.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2):29-31.

[4]许戈,成丽,白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疏导策略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3(2):47-49.

[5]曾伟.“微媒介”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35).

[6]张允峥,肖巍.自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2):95-97.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浅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实现途径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