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材料的投放

2020-09-10刘云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教学

刘云

摘 要: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需要幼儿在早期进行训练的,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的教育价值我们不能忽视,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幼儿从小形成数学概念,数学概念形成对于正在成长的幼儿来说,其教育价值不可等闲视之,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就是数学概念的积累。本文主要研究中班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投放适合的数学活动材料,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班数学;材料投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2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理解数的含义、对数序的认识、点数能力的发展及数的守恒的掌握等几个方面,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幼儿认识要求,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根据中班阶段幼儿数经验发展的特点和班级幼儿现有的数水平,通过改进中班数学教学课程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挖掘,为了提高幼儿的数概念,在幼儿认识数字教学中材料投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材料投放的意义

(一)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投放材料

教师可以制作关于“给动物喂食”的有关材料,如“小鸡捉虫”“小猫钓鱼”“狗吃骨头”“小兔吃萝卜”等等,我们投放的材料要立体性比较强,选择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材料来吸引幼儿,然后让教师让幼儿看幼儿动物身上出现的数字,然后让幼儿通过数字选择对应的事物进行黏贴与数字相等的食物。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尽可能选择10以内的数字。如:“小鸡捉虫”图画中小鸡身上出现了数字10,为幼儿准备15只形态各异的虫,让幼儿按照小鸡身上的数量在小鸡的下面对应的方框中黏贴相应数量的虫儿的贴纸,这样幼儿通过练习了解的数字的含义以及学会了数数。这样的数数教学活动材料的投放,能够帮助中班幼儿快速的了解数字的意义。

(二)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材料的投放注意事项

材料的投入应推动幼儿在数数方面的发展:对于按数取物的过程中,幼儿还是处在小班的水平。中班的幼儿在数数方面应该不被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颜色年影响,迅速并正确的数数。我们现在所投放的材料大多都是单个呈现的,例如一个个彩色的套圈,一条条塑料的小鱼等,这些材料虽然可以引起幼儿操作的欲望,但是在形状、大小、位置、颜色等方面缺少了变化,使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使用逐一点数的方法进行。

教师的介入应适宜:在最开始的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无法对材料设计的意图进行理解,操作时目的性不强。例如一些幼儿无法注意到小鱼身上的数字,而是自由的进行分配。在操作其实正是幼儿体验与感知材料的过程,教师介入的过早会使幼儿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

二、中班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

幼儿园的数学教材种类繁多,但还是不够具体。大多幼儿园使用教材几乎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数学教学内容。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容量低、内容简单,缺乏应该有的深度与广度,这样的数学教材很难满足幼儿未来发展的需要。并且教材中很多内容出现重复的情况,在中班幼儿学习数字守恒、相邻数的知识点后,到了大班乃至小学还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导致知识出现重复学习,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对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没有效果的,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再加上不新颖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幼儿的思维逻辑的发展。

(二)中班幼儿数学教学材料缺乏丰富性

幼儿对于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对于新鲜的事物幼儿能够很快的被吸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的数学学习材料要满足丰富新颖的特点。但是,现有的中班教学中教师不能准确的应用数学教学材料,加上教师对于材料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为了避免麻烦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几套学习活动材料重复使用,这样枯燥的学习非常容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使学习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中班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形式缺乏多样性

大多教师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常常过分的依赖教科书,不创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教学活动方式,对数学教育过程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是单纯的进行演示,然后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适合中班幼儿学习的接受能力,使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还有一些教师只是进行“灌输式教学”,不管幼儿能否对知识消化、理解,使幼儿对知识被动的接受。

三、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材料的投放,提升学习效果

(一)材料的投放遵循多用性原则,激发幼儿数数兴趣

所谓多用性原则是指在新材料进行投放时,为了减少对材料的浪费,将同一品种的材料进行合并,使幼儿可以进行第二次的体验与操作机会,或者是将同类操作材料合并,使之变成操作难度适中的材料。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的多用性原则,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含义。

(二)材料的投放遵循多样性原则,提高幼儿数数能力

所谓多样性原则,首先是为幼儿提供的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对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与教育目标相结合,为完成教育目标与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其次是对数量上可以满足所有幼儿对相同与不同材料选择上的需求。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幼儿在数字掌握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性质按照数字进行游戏,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按数取物的方式,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数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又巩固了幼儿的点数能力。

(三)材料的投放遵循暗示性原则,帮助幼儿体验数数

关系

所谓暗示性原则就是在教学时,为幼儿提供教育目标明确可见的材料,而且在活动时幼儿不需要老师过多指导,可以通过幼儿自己的分析、观察找出规律,按照其中的规律进行创造或是模仿的学习。

(四)材料的投放遵循层次性原则,巩固幼儿数数的方法

层次性原则要遵循个体差异,把需要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分解,并通过不同的层次搭配适合的材料展示在幼儿面前,激发层次不同的幼儿的探索与操作兴趣。教师在投放数学学习材料时,应提前进行思考,将需要投放的材料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与中班幼儿认知发展一致的材料,材料投放要与层次相吻合。这样有层次性的材料投放可以使每个发展阶段的幼儿,都可以通过适合的材料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升。幼儿的原有水平不同,教师提供的材料就要蕴含不同的层次。皮亚杰强调:“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視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基于皮亚杰的观点,引导幼儿从起点开始数,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数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活动,使能力较弱的幼儿也不会因为操作困难对学习失去信心,也会使能力较强的幼儿得到新的挑战,逐步从较低的层次达到相对较高的层次。

四、 结语

总之,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使同一个学习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每一名幼儿需求的同时,促进幼儿对数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与探索,幼儿对数字认识的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感知数的概念是互相推动并持续的过程,根据以上原则在活动中适宜的投放材料,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出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的动力与欲望,使幼儿可以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升中班幼儿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有效创设幼儿园学习型区域的探讨
区角游戏创编的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