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10刘立君贾天骄马川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新工科

刘立君 贾天骄 马川

[摘  要:土建类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调整教育模式。统教育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无法培养出适应现代多元性、创新性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工程环境的多元性,必须加强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慕课资源,且“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性,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还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新工科;土建类专业;教育模式]

1概述

高等工程教育为我国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发先进工程技术,对我国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为培养出满足新经济条件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在2017年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方向提出了“新工科”建设改革策略。

土建类专业作为传统工科,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创新创业型土木类专业人才、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对于国家工程技术方面具有意义重大。

2土建类专业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工科”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差异

土建类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应用方面的培养并不多。显然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无法培养出适应现代多元性、创新性的复合型工程人才。现以东北石油大学土建類专业为例,阐述土建类专业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工科”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差异。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创建,目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土木系、建环系、建筑系和市政系。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现代土建类专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主要的专业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流体输配管网、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等,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应用了解较少。

“新工科”应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质量、新结构和新体系,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环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新工科”背景下教育模式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多专业交叉协同能力的培养。为了确保毕业生在建筑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室内环境控制、建筑及给排水管网系统输送方面具有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专业工程教育模式应注重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3“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人才培养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适合现代多元化工程环境的创新性人才。为完成这一目标须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元性与创新性。

为了适应现代工程环境的多元性,必须加强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淡化原有知识点的教学,促使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只满足单一专业的技术知识。本学院为加强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毕业设计联合协同工作模式。土建类各专业同学协同合作,完成建筑设计、施工、采暖、给排水等方面一系列设计工作。学生在此设计过程中提高了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同工作能力。

在多学科交叉培养方式上,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慕课学习获得其他专业的技术知识,更好地完成多学科协同工作。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依托网络信息平台,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名师的课堂内容,通过线上完成课堂学习,具有便捷、开放、自主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学生可利用慕课资源学习相联关的外专业知识。

“新工科”背景下,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性,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本院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尽量模拟工程实际的工作环境,注重工程项目的团队建设和管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实际创新创业工作,以满足“新工科”土建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4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适合现代多元化工程环境的创新性人才。在此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调整需注重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协同合作能力,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并充分利用网络慕课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培根.工科何以而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1-4+1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Z].教高厅函〔2018〕17号,2018-3-15.

[3]董超.新工科背景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122-123.

[4]雷雪芹,鲁永鹏.慕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02):165-168.

[5]王飞,王忠勇,吴国新,张延彬.慕课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1):36-39.

[6]冯明佳,孙丽娜.创新创业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科技风,2018(34):76.

作者简介

刘立君(1974.09—),汉族,黑龙江省肇东人,中共党员,2013年破格提升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热能工程)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战略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