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实名与匿名同侪反馈对比研究

2020-09-10周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周云

【摘要】在集体主义和面子的影响下,中国学生在进行同侪反馈时不愿意提供负面反馈,这使得同侪反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匿名同侪反馈中的去个体化有望减少中国学生对和谐人际关系的顾虑,提高反馈的效果。本论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对比实名与匿名同侪反馈,从而改善同侪反馈的效果。

【关键词】实名同侪反馈;匿名同侪反馈;正面同侪反馈;负面同侪反馈;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同侪反馈有坚固的理论和实证支撑,但是对在中国英语课堂中实施同侪反馈仍然存在疑虑,因为不少研究表明在集体主义和面子和影响下,中国学生在进行同侪反馈时不愿意提供负面反馈,使得同侪反馈达不到预期效果(Carson & Nelson 1996;Mangelsdorf & Schlumberger 1992;Zhang 1995;周雪 2003)。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相对于个人贡献可被识别的情况,当小组成员匿名互动时,他们会变得更具批评性,更倾向于提出评论和想法(Jessup, Connolly & Tansik 1990)。这就引出了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名与匿名同侪反馈在正面和负面反馈方面有何不同?

2)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名与匿名同侪反馈在反馈侧重点方面有何不同?

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实名与匿名同侪反馈有何看法?

二、研究设计

1. 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中国南方一所中学的两个高一平行班(每班各46名学生)。根据对他们中考英语的独立样本T检验(t=1.85; sig.=.071)和英语写作上学期期末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t=.62; sig.=.539)的结果,两班在英语水平和写作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2. 数据收集

本实验在实验对象的英语写作课堂上进行,为期两个星期。实验步骤如表1所示:

在第1阶段,两班首先用40分钟就“大学生是否应该请清洁工?”这一主题进行个人写作,然后用10分钟填写背景信息调查问卷。

第2阶段由4个步骤组成。在步骤1中,两班的每个学生都得到一份同侪反馈标准((Villamil & de Guerrero 1998)作为参照,由其英语写作教师用10分钟解释同侪反馈标准中的难点。在步骤2中,每个学生得到一份署有作者姓名的习作复印件,并要求在复印件的顶部写下自己的姓名,在行与行之间以及页边写下具体反馈意见,在末尾写下总体评价。在步骤3中,两班的每个学生得到其他班学生的习作复印件,该习作中的作者姓名由本文作者事先去除。学生被要求完成同样的任务,但是不允许署名。在步骤4中,所有学生根据以下两个问题:1)在进行实名同侪反馈和匿名同侪反馈时,你的表现会不同吗?为什么?2)你更喜欢实名同侪反馈还是匿名同侪反馈?为什么?用中文或英文写一篇文章。

3. 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由学生的背景信息调查问卷、附有实名同侪反馈的习作、附有匿名同侪反馈的习作以及对两种反馈类型的看法组成。

为了回答第1个和第2个研究问题,首先按以下5个步骤对学生的同侪反馈进行了分析。

步骤1:确定反馈点。根据Hyland和Hyland ,反馈点是指“关注于文本某一特定方面的单一书面信息点”(第190页)。

步骤2:将反馈点分为正面反馈或负面反馈。

步骤3:根据侧重点(即内容、组织、词汇、语法和技术性细节)对反馈点进行分类。

步骤4:根据正面/负面、侧重点统计反馈点数量。根据Faigley和Witte(1981),反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表面修改和意义修改。表面修改包括语法、技术性细节和词汇方面的修改,而意义修改包括内容和组织方面的修改。

步骤5:进行统计学分析。

因为用于回答第3个研究问题的数据是学生的书面看法,这种书面看法适合于文体分析,因此对学生的书面看法进行文体分析来回答第3个研究问题。

三、结果与讨论

1.就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而言实名同侪反馈与匿名同侪反馈的区别

在本研究中,总共确定了1554个反馈点,其中有764个实名反馈点,790个匿名反馈点。

成对样本T检验(见表2)表明在两种反馈类型内部负面反馈显著多于正面反馈。

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表明学生在进行匿名同侪反馈时,提供的负面反馈显著更多,正面反馈显著更少。

2.就反馈侧重点而言实名同侪反馈与匿名同侪反馈的区别

如表4和表5所示,无论是在实名同侪反馈中还是匿名同侪反馈中,学生针对语法提供的反馈点显著多于其它四种类型的反馈点。

成对样本T检验(见表6)表明在两种反馈类型中,表面修改的数量显著超过意义修改的数量。

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7)表明尽管就大多数反馈侧重点而言,两种反馈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进行匿名同侪反馈时,学生提供的针对内容和意义层面的反馈点显著多于进行实名同侪反馈时。

3.学生对实名同侪反馈和匿名同侪反馈的看法

(1)学生关于实名同侪反馈和匿名同侪反馈的区别的看法

46名学生中有37名学生,即80.4%的学生认为实名同侪反馈和匿名同侪反馈不同。不少学生称他们在进行实名同儕反馈时会更保守。在进行实名同侪反馈时,学生使用更多的鼓励性话语、避免指出太多的错误、关注表面错误、使用委婉语等。学生也提到在实名同侪反馈中,由于对同学的了解,他们可能会变得主观。

当然,也有学生指出实名同侪反馈的闪光点,如促使他们更负责、提供反馈后讨论的机会。匿名同侪反馈也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匿名同侪反馈被提到最多的优点是它使学生在反馈时感到自由、更客观,更倾向于评价高层次的语言使用。然而,学生指出匿名同侪反馈可能导致不负责任。此外,由于缺乏关于作者的背景知识,匿名同侪反馈可能导致对文章本身的误解。

(2)学生对实名同侪反馈和匿名同侪反馈的偏好

46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即34.8%的学生更喜欢实名同侪反馈,剩下的30名学生,即65.2%的学生更喜欢匿名同侪反馈。

①更喜欢实名同侪反馈的原因

当进行实名同侪反馈时,反馈提供者和反馈接受者彼此认识,因此如果他们有任何关于写作或批改方面的问题,他们可以交流。在进行实名同侪反馈时,反馈提供者不仅知道作者是谁,而且还知道他/她的英语水平、写作能力、个性等。这能够帮助反馈提供者提供更加合适、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也可以向作者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实名同侪反馈也因它能使学生更负责任而受到学生的偏爱。

②更喜欢匿名同侪反馈的原因

首先,学生称进行匿名同侪反馈时他们能够更客观地提供反馈,因为他们不会因为对作者的了解而有失偏颇。匿名同侪反馈受到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提供批改的自由。学生也提到匿名同侪反馈能够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反馈会伤害到作者的感受。最后,根据学生的报告,匿名同侪反馈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从而鼓励他们更乐意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四、结论与启示

从本次研究中可得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首先,匿名同侪反馈产生的负面反馈显著要多。其次,匿名同侪反馈时,受试在内容方面提供的反馈以及意义批改显著更多。再次,大多数受试(80.4%)称他们在进行实名和匿名同侪反馈时表现有所不同,更多的受试(65.2%)更喜欢匿名同侪反馈。受试在进行实名同侪反馈时,他们会更负责任,但是也会更保守,更专注于表层批改,更好地理解同伴的作文,此外,实名同侪反馈使得同侪反馈后的讨论成为可能。相比之下,在进行匿名同侪反馈时,受试的身份是保密的,因此他们感觉更自由,更客观,他们的反馈也更尖锐,并且集中于意义批改。另一方面,匿名可能导致不负责任。

本研究对中国英语课堂中同侪反馈的应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首先,尽管匿名同侪反馈看似比实名同侪反馈更具优势,但是因为实名同侪反馈有其自身不可比拟的长处,建议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采用实名或匿名同侪反馈。其次,匿名同侪反馈可能会导致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在组织匿名同侪反馈时,教师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学生认真地进行反馈。最后,在进行同侪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培训来帮助学生提供均衡的反馈,使学生的反馈意见在内容、组织、语法、词汇和技术性细节方面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

参考文献:

[1]Carson, J. & Nelson, G. 1996. Chinese students'perceptions of ESL peer response group interaction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5(1): 1-19.

[2]Faigley,L.&Witte,S.1981.Analyzing revision[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32:400-415.

[3]Hyland, F. & Hyland, K. 2001. Sugaring the pill: praise and criticism in written feedback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ten 10: 185-212.

[4]Jessup, L. M., Connolly, T. & Tansik, D. A. 1990. Toward a theory of automated group work: the deindividuating effects of anonymity. Small Group Research 3: 333-348.

[5]周雪.過程写作过程中的同伴评价[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4):85-88.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