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合唱环境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与策略

2020-09-10覃江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有效策略核心素养

覃江桃

【摘要】班级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合唱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符合当今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音乐教育长期以来重视程度不足,班级合唱教学被忽视,使合唱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笔者结合班级合唱教学的现状和作用,给出几点提升班级合唱效果的建议,希望对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班级合唱;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一、引言

在小学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提升班集体的团结和友谊,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为高段合唱教学奠定基础,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拉近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最易于小学生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重视和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多声部音乐的张力,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能够逐渐提升学生音乐基础,将复杂枯燥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性。

二、班级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合唱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系统的培训

大部分小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和培训,唱歌能力和合唱水平并没有达到合唱要求,在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开展合唱,个别小学生可能会出现“喊歌”“跑调”等现象,使得合唱效果不尽人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发声方法和基本的唱歌技巧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许多小学生并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是单纯地用胸部呼吸进行歌唱表演,在长篇歌曲演唱中,会出现气息较浅、音准错误等现象。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声音条件乐感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传授学生适合的发声方法,学会丹田用力,将较为复杂的合唱教学变成个体学生的独唱教学,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为合唱和集体歌咏表演做好前期准备,逐渐将学生带入合唱的音乐殿堂,更加深入了解音乐魅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学校合唱教学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缺乏正确的合唱观念

传统的音乐课堂在学校教学中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校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氛围比较淡薄,大部分小学生只把合唱教学当作音乐学习任务,没有意识到合唱教学并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渗透于校内外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学生认为,合唱仅仅是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之一,只局限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合唱教学的拓展性,将合唱从课堂延伸至学生学习生活,加强学校合唱教学氛围的活力,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找到合唱时的节拍音准,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3.部分音乐教师对小学音乐教材中合唱曲目的把握不够准确

现代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较多的合唱歌曲,题材较为广泛,不乏流传许久的优秀儿童合唱曲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优秀歌曲并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也造成小学生缺乏合唱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学资源闲置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部分音乐教師对小学音乐教材中合唱曲目知识的把握程度不足,没有科学系统地利用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合唱的辅助教学。音乐教材中涉及了很多与合唱相关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掌握合唱基础知识,其中涉及的合唱曲目大多数都符合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要求和学习难度,教师加强对音乐课本知识的研究,便于教师在实际合唱教学中更为系统的纠正学生合唱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补充,以达到更加理性的班级合唱教学效果。

4.班级音乐合唱教学不够活跃,学生合唱兴趣较低

在实际的班级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合唱效果,可能会对班级合唱教学要求较为严格,这可能会导致音乐合唱教学死板严肃,缺乏合唱所需的学生活力和热情,让小学生对班级合唱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对小学生合唱产生反效果。音乐是自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兴趣为导向,让大家用同一种声音表达同一种感情,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管教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有趣的说法让小学生配合自己的合唱教学,而不是通过强迫和压制进行约束。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打击类乐器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教师的发言,提升按照学生音质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类,发挥学生音乐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奖励和评价,帮助学生针对性地改正合唱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实现合唱的整体性。

三、班级合唱环境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与策略

1.循序渐进,加强学生合唱基础训练,提升小学生合唱能力

为了让学生提升唱歌以及合唱能力,教师在平常的音乐教学中应该更注意学生的乐感培养以及唱歌练习,增强学生的音乐基础,为合唱教学夯实基础,实现个人独唱到群体合唱的自然过渡。在低年级合唱训练中,首先要求音色的自然与优美,保持声音的统一和谐,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把握,音准的培训以及正确发声方法的训练和教导,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让声音更加稳定,感受用呼吸控制气息,达到更好的声音音准和音质。在中年级进行合唱的基本训练,将学生由分散的独唱变为二人到多人的合唱,化零为整,加强学生对合唱模式的适应性,由二部轮唱逐渐向二部合唱过渡,同时加强对声音的控制。对高年级的要求主要是,更加有组织地表演童声合唱作品,使每个队员用一致的方法演唱达到合唱的和谐统一性。

2.利用学校多渠道宣传优势,营造良好合唱氛围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容易被学校氛围所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合唱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合唱观念,学会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尊重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官,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宣传广播站,播放大家耳熟能详的合唱曲目,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通过学生日常的哼唱,提升音准和自主训练发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唱歌能力。其次是积极发挥学校教师合唱团体的引导作用,通过组织安排学生们观看教师们进行合唱培训和合唱演出,近距离学习到合唱知识和领略合唱的魅力,并安排师生共同表演合唱曲目等形式,加强小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形成良好的合唱教学氛围,为学生开口演唱提供更多的机会。例如,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中,可以由教师起头先唱,然后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演唱,当感觉学生演唱效果达到时,逐渐减小自己的音量,形成引导作用。

3.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加深对教材的了解和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

音乐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不仅仅体现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对音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延伸和拓展,还体现在合唱曲目选择方面,在三年级音乐聆听曲目中出现合唱类型的歌曲,让学生初步认识与感受合唱这种表演形式,形成对合唱的初步认知,加强小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而在四年级音乐教材中出现大量的合唱曲目,但有部分歌曲合唱难度较大,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实际演唱,所以需要教师有选择性的选择难度适宜的曲目组织班级合唱训练,又或者将部分合唱难度较大,但受到学生们喜爱的歌曲降低难度进行演唱。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艺术类课程的培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提升了对音乐教师素养的要求,所以教师并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音乐水平,仍需不断地提升自己,积极学习,拓展自己的音乐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积极向上的音乐教师形象,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供更大的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4.提升班级合唱教学趣味性,增加小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音乐特长,例如,不喜欢唱歌但是节奏感好的小学生可以安排其用打击乐器,为合唱进行伴奏,音准条件略有欠缺的小学生,可以用竖笛进行吹奏,在保证合唱的效果同时,要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鼓励小学生参与合唱表演的积极性。班级合唱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的,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學生之间协调性,感受到班级合唱的趣味性,更加积极饱满地投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有效实现小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拥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感受音乐无穷无尽的魅力。

四、结语

通过对班级合唱环境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和策略的探究,教师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兴趣为桥梁为纽带,让学生爱上合唱,培养正确的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感受班级合唱唱歌带来的成就感。班级合唱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性和协调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让学生有更多的热情参与和接受音乐教育,养成较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东娟.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20(10):179-180.

[2]黄璐.小学低学段课堂之班级合唱教学入门探究[J].戏剧之家,2020(13):173-174.

[3]诸葛冰洁.小学音乐教学中班级合唱教学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20(04):137.

[4]韩丽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19,39(22):161-162.

[5]叶子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有效策略核心素养
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