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0-09-10徐晓斌范俐吴玉琼洪永聪张渤郑细鸣
徐晓斌 范俐 吴玉琼 洪永聪 张渤 郑细鸣
[摘 要]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建立产业学院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武夷学院圣农食品学院立足闽北食品产业链,积极推动专业集群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产业紧缺应用型人才。其取得的成功经验,既可以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探索案例,也可以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圣农食品学院
[基金项目]2016年度福建省教育厅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及运行研究”(JZ160199)
[作者简介]徐晓斌(1970—),男,福建浦城人,硕士,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分析与检测研究;范 俐(1970—),男,福建政和人,硕士,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检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238-02[收稿日期] 2020-03-1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1]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是以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为目标,依托高校建立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新型办学机构。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与社会建立起紧密联系,有效地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
武夷学院圣农食品学院是福建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之一,其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全省本科高校开展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在顶层设计及具体运行方面可以提供理论、模式及经验参考。
一、圣农食品学院的建设背景
(一)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亟需大量应用人才
食品加工产业是南平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南平市出台了《全市食品产业千亿产值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促进食品产业新技术、改善食品质量和档次、确保食品安全,实现食品产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在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内,急需大批基础扎实、技能娴熟、协作发展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二)学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
武夷学院是福建省首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整体转型试点校。2013年,武夷学院就瞄准南平市千亿生态食品产业链,提出打造群落式专业建设模式,整合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物流管理等专业资源,构建了“生态食品产业专业群”,由此促进了学科之间深层次、多元化的交叉与融合,进而形成均衡发展且富有特色的专业体系和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
(三)政府牵线搭桥,共建产业学院
2015年,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和福建圣农集团三方经充分沟通协商,通过发挥武夷学院现有生态食品专业群的学科与人才优势,并依托圣农集团资金、技术、管理等优质资源,探索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学院办学新路。2017年,武夷學院圣农食品学院全面建成,福建圣农集团捐资2.0亿元,省市配套1.68亿元,其资金投入和规模体量为全省产业学院之最。
二、圣农食品学院的运行实践
(一)创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圣农食品学院由武夷学院与福建圣农集团联合建设的产业学院,具备“校企共建、公办民助”的特性,隶属武夷学院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成立了圣农食品学院管理委员会,确定了“由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院长负责”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创新协同育人体系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最核心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深化和推进产教融合,在宏观层面,要将高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家的产业结构需求深度融合;在中观层面,要将高校的转型发展与区域或行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将学校的课程质量提高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深度融合。
1.成立产业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圣农食品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圣农集团部门高管、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业界对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过程训练以及培养质量的把控,形成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和审议专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规划课程设置等。
2.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着眼我市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内农产品生态种植、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食品安全控制、冷链运输管理等岗位,指导各专业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积极组织本专业教师与福建圣农集团、行业知名专家,共同编写食品专业相关的高质量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实现了校企共同设计模块化课程,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产业、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动态机制,将企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学校培养标准等规范整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学内容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转变。
4.组建“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圣农食品学院通过“下厂实训”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以“教学培训”提升企业教师教学水平,引进实践经验丰富人才,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行业和职业适应性。
(三)共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圣农食品学院已投入3850万元,建设了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食品深加工科技研发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场景的学习环境,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三、产业学院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發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布局产业学院
省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导向作用,根据本省产业发展水平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合理调控人才培养布局,主动引导和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转型发展路径设计,引导高校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统筹布局产业学院网络,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产业学院的重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帮扶,提升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的功能。
(二)提升企业参与力度,畅通产教对接渠道
在产教融合实践中,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拓宽企业参与的渠道,大力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突出企业在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进而逐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三)促进产业学院之间的互鉴互通
高校各产业学院应定期开展交流互访,促进产业学院之间的互鉴互通。产业学院联盟为产业学院之间的沟通交流架设了一座桥梁,其在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创新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建设高共享性资源、开放合作等领域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2]。
四、结束语
产业学院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高校特色建设以及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依靠产业链而建,培养区域应用型紧缺人才,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具有异质性的活力优势,应不断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有序推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资源配置。除人才培养外,产业学院应要积极引进优秀研发团队,主动对接产业项目,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最终实现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高校与企业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 95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 content_ 5248564.htm.
[2]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成立福建省应用型本科专业类教学联盟和高校产业学院发展联盟的通知(闽教高〔2018〕54号)[EB/OL].http://jyt.fujian.gov.cn/xxgk/zywj/201812/t20181228_4728418.htm.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A Case Study of Shengnong Food College of Wuyi University
XU Xiao-bina, FAN Lia, WU Yu-qionga, HONG Yong-conga, ZHANG Boa, ZHENG Xi-mingb
(a. College of Tea and Food; b. Offi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colle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achiev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ood industry in northern Fujian Province, Shengnong Food College of Wuyi University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s, sets up the teaching platform of innovation practice, cultivates applied talents.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can not only provide exploration cas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dustrial college; applied talents; Shengnong Food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