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心理学课程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2020-09-10郭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学习效果

郭敏

[摘 要]康复心理学是康复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学习效果对学生康复技能的实施有重要作用。该文以两个康复类专业班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与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3)学生康复心理学课程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差异;(4)新办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学习适应性不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关注,而传统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认同度、学习适应性更高,但课程学习效果反而较差,需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增强课程的认同度和学习动力。

[关键词]康复心理学;专业认同;学习适应;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郭 敏(1981—),女,湖北宜城人,心理学硕士,湖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312-03[收稿日期] 2019-12-25

康复心理学是系统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及技能以帮助康复患者和慢性躯体疾病、重大应激、心身疾病人群,及一些特定人群(如儿童康复患者、老年康复患者、女性康复患者等)最大程度获得健康、福利、机遇、功能和能力、社会角色参与的学科。它起源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我国迈开实践的第一步。1994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推动了我国的康复心理工作。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政府、机构和志愿组织从各个层面开展了大量的心理救援和心理康复,这一年被中国心理咨询界称为元年,即开创了中国心理咨询工作发展新局面。2012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改革培养模式,即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对康复心理的科学研究,对心理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是保障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发展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康复心理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康复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一、研究目的

康复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多数普通医科类高校开办年限不长,大概在5年左右。但由于其涉及与医学、康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概念、理论、技术等内容,具有知识覆盖面广、专业领域跨度大、学科内容新、实操性强、课时量较少、重难点相对分散等特征,导致学生和教师在学和教上都存在一定的难点,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还与学生的个人特质相关。以笔者所在医科院校为例,目前开设该门课程的有两个专业:康复治疗专业、运动康复专业。两个专业学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授,但在近四年的教学效果来看,运动康复学生一般優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通过在日常教学与学生访谈及查阅相关文献综述,笔者认为与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性有关。本文尝试从医科生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性方面探讨其与学生康复心理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7级运动康复专业和2018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专业认同度问卷。使用齐丙春、李志等编制的《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度量表》,量表共34个题项,包括5个维度,即认知度维度、匹配度维度、美誉度维度、喜好度维度和投入度维度。认知度维度表示对于本专业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匹配度维度表示自身与专业学习对学习者要求的匹配程度;美誉度维度表示认可本专业学习所获得的提升和发展前景;喜好度维度表示对本专业的兴趣、喜好程度以及忠诚于本专业学习和发展的程度;投入度维度表示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或者消极的行为和倾向。量表采用五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合计1分维度,完全符合计5分维度,其中有7道题目采取反向计分,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在0.93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

2.大学生学习适应问卷。使用冯廷勇,李红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量表共29题,包括5个维度: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学习动机表示学习上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和趋势;教学模式表示对学校管理方式和学校具体生活的态度;学习能力表示与大学学习相对应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学习态度表示对大学学习的具体看法;环境因素表示一些学习之外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条件,生活条件,就业状况和人际关系等。量表采用五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合计1分维度,完全符合计5分维度,其中有17道题目采取反向计分。该量表五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在0.75以上,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良好[2]。

3.学生考试成绩。使用该年度学生康复心理学考试成绩,能客观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三)研究方法、统计及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和方法相结合,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

三、结果

(一)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学生在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上的差异分析

表2显示,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性均显著高于运动康复专业学生。

(二)专业认同度与学习适应的关系分析

表3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与学习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专业认同度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好。

(三)不同专业学生康复心理学考试成绩差异分析

表4显示,不同专业的学生康复心理学课程的考试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运动康复专业考试平均分为73.4,康复治疗专业的考试平均分为67.1,经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差异检验发现,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平均分显著高于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

四、讨论

1.专业认同感是指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学科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上的了解程度、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并伴随的积极的内在行为倾向和外在行为效果的强弱程度。这种专业认同感既是一种即时状态,也是一种长远过程。本研究表明,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两个专业学生的认同度都不是很高,这与一些对其他专业学生进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不管是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都不是很高[3]。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高于运动康复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度上康复治疗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运动康复开办年限更久、学生更了解的专业,学生的接受度还是有所不同,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显然更高。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在性别、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依据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及自身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使之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取得良好学习成就的能力特征[4]。本研究发现,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两个专业的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高于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这一结果基本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如徐小军对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时,发现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良好,在性别上基本不存在差异,在年级和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同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还受到个人自身、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4]。但学者研究结果不一致,例如张宏如、李伟明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偏低[5];孙雪梅等研究发现女生学习适应性较男生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较汉族学生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较好[6]。

3.本文同时对专业认同度、学习适应性和医学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与学习适应性存在相关,医学生越了解、越认可自己的专业,越能主动学习,越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一假设在本文中得到部分验证,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确实存在显著相关。这与一些对其他医护专业学生调查结果类似,如戴慧珊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年级、就读原因、班主任、每学期学习成绩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存在差异;专业认同及其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维度对中职护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7]。两个专业学生学期考试成绩也存在显著差异,但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成绩,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性均与学生学期学习效果存在相关。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通过对学生访谈了解到,运动康复专业属于较新的专业,仅有四五年历史,学生对自己专业不够了解,缺乏归属感,对未来从事工作、深造方向迷茫等原因,导致学生在本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性上均低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但正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动力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本门课程,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具备更多实质性优势。

五、建议

对于多数普通医科类院校来说,康复心理学课程设置年限都不长,学生对该学科认识不足,特别是传统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对康复医学专业本身认同度高,但对康复心理学课程认同度不高。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例,该专业是学校开办年限较长的一个专业,学生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更重视机体的康复而轻视心理的康复,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康复治疗是团队工作模式,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对课程重视度不够,学习态度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学校需进一步加强新办康复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使学生更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师则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意义、学习作用,提高对本门课程的认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为康复专业各层次培养人才,完成“十三五”期间“人人享有康复”的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02):131-136.

[2]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01):44-48.

[3]左文康,朱康琦.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0):26-28.

[4]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5]张宏如,李伟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66-68.

[6]孙雪梅,葛华,纪文,張琬琪,陈玲娟,陈生宝.医学本科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03):425- 428+459.

[7]戴慧珊.上海市某中职学校护理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适应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学习效果
基于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量化的课程考核研究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小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良方——良好英语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