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问题导向式教学在高校“生态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0-09-10张登晓李芳王俊倩王代长
张登晓 李芳 王俊倩 王代长
[摘 要]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态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迎合当代大学生对相关课程的需求。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传统生态学教学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氛围不好等情况。基于此,该作者试图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对课程学习需求和兴趣点,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态学;信息化;问题导向式
[作者简介]张登晓(1989—),男,河南夏邑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土壤学研究(通信作者);李 芳(1990—),女,河南原阳人,博士,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土壤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174-03 [收稿日期] 2020-02-08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多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包括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土壤污染及水体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对我国人民健康带来威胁,并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改善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学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高校生态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生态学理论和试验技能,并且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思路解决生态问题。笔者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基于对当前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需求的调查分析,试图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为导向,切实提高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偏向于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缺少个性化培养,注意学习结果而常忽略学习过程。有调查显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并与老师同学探讨问题的学生只有17%不到,而上课走神,感觉课堂内容没有吸引力或者认为所学内容没有用的占比50%左右[1]。因此如何在高校教育中抓住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高校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以教师的权威性为主导,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疏远,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主动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使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处于平等和融合的状态,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为主,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打破传统的灌输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案例和任务,在主动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在信息化背景下,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外界事物。然而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上课过程中玩手机在很多高校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调查结果显示,某高校课堂中95%以上学生有过玩手机的经历,其中超过60%的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在半节课以上[2]。因此这种现象严重了高校课堂教学秩序,并最终影响教学质量。但是反过来,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通过对网络的合理利用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专业前沿动态,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作为课堂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高校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情况调查
笔者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课程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针对河南农业大学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调查,针对生态学课程的学习自主性、课堂表现、希望学习的相关内容以及所关心的生态问题等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数量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针对生态学课程,11%的学生经常主动学习,偶尔主动学习或者不一定的分别占35%和41%,同时有13%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主动学习。从该结果能够看出,学生对生态学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生态学知识。
在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45%的学生上课会走神,2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对课程没有兴趣,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的学生只有29%,这其中,只有9%的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从该结果能够反映出,首先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认为本课程所学内容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实际用处,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上课。另外,该结果也反映出教师上课过程中普遍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学生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没有抓住课堂内容,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在生态学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参与度,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针对生态学课程中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绝大部分学生(53%)认为生态学课程应该重点学习相关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8%的学生认为应更多学习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而希望学习相关研究方法的学生只有5%。当代大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具有更多的獲取信息途径,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在将来工作中很多是用不到的,因此更偏向于学习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然而这将会出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够系统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系统掌握生态学理论基础。
針对目前学生最关心的生态问题,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水体、大气、土壤和气候等产生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生态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全球变化,占比为24%,其次为水体富营养化,占比19%,关于大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关注比例均为11%,另外对土壤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土地荒漠化等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均有较高的关注度。同时这些问题均是目前全球广泛存在的生态问题,说明学生对生态问题关注度较高,但是可能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系统了解,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生态学基础理论,以及运用生态学知识来应对这些生态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剖析讨论。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针对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积极性较低,参与度不够的情况,以及学生对生态学的兴趣点和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课堂讨论环节。针对上述学生所关心的生态问题,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对问题的发生原因、后果以及如何运用生态学知识解决这些生态问题,以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述,并组织同学参与讨论。
例如针对“温室效应”这一生态问题。同学们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指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不仅与工业化过程中的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有关,同时与农业生产有关,例如氮肥的过量施用产生的氮氧化合物等也是温室气体,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有关系,例如自然用地的减少和城镇化,导致生态系统对水分的调节能力降低,大量水蒸气进入环境中也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加剧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极端天气的多发,干旱、暴风雨、洪涝等灾害越来越频繁;温度的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对极地和高海拔地区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威胁,影响生物多样性;气候带的北移,带来多地区动植物多样性和数量的变化,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总之,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对“温室效应”这一生态问题有了系统的理解。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怎么实现固碳减排、全球变暖与全球碳循环之间的关系、全球变暖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等问题。在自由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每个人目前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而针对一个生态问题都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了解。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进一步增加了对目前生态问题的认识,并加深了对生态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起到了参与度,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提高了主动学习意识,通过于老师同学的交流讨论,明确了自己对实际问题了解的程度差距在哪里,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学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但同时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能够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讨论。
四、结论
在信息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在生态学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氛围不好等情况。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与当前的教学模式不符,而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则文.“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教与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2]喻春英.关于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及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2):56-57.
Practice of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in Ec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ization
ZHANG Deng-xiao, LI Fang, WANG Jun-qian, WANG Dai-ch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serious. Ecology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university can hardly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or relevant course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found that in traditional Ecology teaching, students generally show low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poor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tried to adopt th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odel, aiming at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interests in the course. Through the form of class discussion, it aims to increas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promo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in practice.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c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cology; informationization; problem-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