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

2020-09-10贺晓燕孙永苹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2期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

贺晓燕 孙永苹

[摘 要]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一门重要的主干桥梁课程,作为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学好此门课程至关重要。但医学免疫学学科本身具有难“学”和难“教”的特点,特别是对初学者的本科生而言,文章结合教研室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授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医学本科生

[基金项目]遵义医科大学2018年博士启动基金(F933)

[作者简介]贺晓燕(1982—),女,湖北咸宁人,博士,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基础医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分子免疫及肿瘤免疫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68-02[收稿日期] 2020-03-09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临床、口腔、影像、药学及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的免疫学措施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免疫学已经成为多学科相互渗透性极强的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但医学免疫学学科本身具有难“学”和难“教”的特点[1]。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教研室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研室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学免疫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且抽象,刚刚接触医学免疫学的本科生,在面对这些枯燥的、单一的、抽象的新知识点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但这些单一的知识点又是医学免疫学整本教材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及后续其他临床专业科目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医学免疫学知识点相关的生活现象、科研故事及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科研成果,让本科生在接触新知识点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目的[2]。

(一)生活现象的引入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与免疫学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在介绍免疫学新的知识点时,可以从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点,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述T、B淋巴细胞章节时,可以启发式提问关于疫苗的相关知识点,每个人出生之后都要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为什么要进行疫苗接种呢?学生基本上都知道是为了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那么为什么接种了疫苗之后就能够对相应的疾病起到预防的效果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出要学习的记忆性T、B淋巴细胞。由于疫苗本身具有与病原微生物相似的、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但是又不会像病原微生物那样引起人体发病,只是在其體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记忆性T、B淋巴细胞使人具有了对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接种过疫苗的人如果再次接触到相应的病原微生物时,其体内记忆性的T、B淋巴细胞迅速活化、增殖、分化,对这些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中和并清除,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二)科研故事的引入

医学免疫学课本上已被发现的细胞和分子,以及提出的经典学说,大都是历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现象观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科研故事的引入,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对免疫学的科研兴趣。如在讲述补体章节时,可以先介绍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补体的。1901年比利时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博尔代在研究霍乱弧菌抗毒素血清时发现,只有新鲜的霍乱免疫血清具有杀菌作用,如果将新鲜免疫血清加热60℃,30分钟可丧失溶菌能力。他认为在新鲜免疫血清内存在二种不同物质与溶菌作用有关。一种对热稳定的物质称为溶菌素即抗体,有特异性;另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可存在于正常血清中,为非特异性成分,称之为补体。它具有溶菌或溶细胞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有抗体存在才能实现。人们将这种物质命名为“补体”,意为“补充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物质”,因此博尔代获得了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诺贝尔奖科研成果引入

免疫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而该门学科教科书上的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点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补充最新的前沿进展。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时效性,进而提升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动力。近几年与免疫学相关的科研成果频频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的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他们的贡献在于发现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免疫系统的T细胞表面存在发挥负向调控的受体分子,可对T细胞的免疫效应活动及时“踩刹车”。如CTLA-4(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和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在肿瘤诱导的免疫耐受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将CTLA-4“手刹”放下和PD-1“脚刹”松开,可使得部分效应T细胞能够恢复“战斗力”,杀伤肿瘤细胞。

(四)自体样本免疫学实验的开展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本教研室开展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所用样本大部分来源于学生自身外周血,通过静脉采血收集外周血、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血清样本可以开展乙肝表面抗体检测、对流免疫电泳等实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可以开展淋巴细胞抗原片的检测等实验。通过学生们对自身外周血样本相应指标的检测,学习并亲手操作了不同免疫学实验步骤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地图,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布赞创建。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3]。本教研室在本科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计划中运用思维导图,在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点教授完成后,适应性免疫应答章节内容讲解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性免疫应答章节内容,将本章节内容和前面章节学到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分组式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内容思维导图的任务分配。对较为复杂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章节进行自主学习,可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性免疫应答章节牵涉到很多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完成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复习相应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提高学生相互学习沟通的能力,进而能更好地学习本章节内容和回顾之前章节的内容。

(二)网络平台

在医学教育中,网络平台应用是拓宽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遵义医科大学现已搭建超星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教师课前可在该网络平台发布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相应的章节幻灯片等资料,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点;课后在该网络平台上发布重点复习提纲和相应的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复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论在课上、课下,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互动,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到实时一对一指导。

(三)翻转课堂+TBL

对于本科生而言,实验课不仅仅要培养其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操作技能,还需要培养其实验设计等初步科研能力[4],因此在讲授ABO血型的鉴定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的内容之前,教师应采取翻转课堂+TBL结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宝贵时间里,更专注于主动学习和研究相应的知识点,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TBL教学法是基于团队进行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相应内容,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课题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题,查阅文献,写开题报告,收集实验结果,并进行撰写论文,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科研学习能力。

培养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21世纪创新医学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复杂抽象、发展迅速且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仇昊.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体会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8,(34):194-195.

[2]劉星光,陈祥,侯晋,等.以兴趣为导向的多元化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36-438.

[3]蒋黎华,钮晓音,张勇,等.综合思维导图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84-85.

[4]单颖,姜东.翻转课堂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8):1222-1224.

猜你喜欢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
新时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以学生为本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思考
试卷质量分析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