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涵养当代高校学风建设探析

2020-09-10徐元韬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3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学风建设传承

[摘 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种优秀传统,是我们不断攻克困难、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革命文化在我国形成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一体系的精神理念与传统文化对规范教学体系、指导学生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革命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源动力,对加强当代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承;革命文化;大学生;学风建设;高校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革命文化视野下激发大学生学习源动力策略的探究”(2019-D-055)

[作者简介]徐元韬(1984—),男,江苏吴江人,硕士,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讲师,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046-03[收稿日期] 2020-0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校风和学风既影响和决定着、又反映和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这为高校学风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1]。高校学风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指引着学风建设的方向、目标和路径,两者的同根性、同向性、同步性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这充分表明了革命文化的独特存在价值。

一、将革命文化引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新时代的深刻变化,使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关学风建设问题的调查表明,40%左右的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良,35%左右的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30%左右的学生存在自我管理不足的现象。针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教育实践研究中也采用过严格纪律管理等方法,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忽视了学风建设的本质是学生学习价值认知矛盾的问题,而学生的学习价值认知来源于学生的人生价值认知,而涉及人生价值的问题则和人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2]。可以说,在学风建设中,除了外在因素,学生内在的学习源动力不足是影响学风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而革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在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后,赋予其新的运用价值和时代意义,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传承革命文化的现实内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是培固民族精神的根基,也是铸造理想信念的灵魂,还是涵养核心价值的来源。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是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程中凝聚出来的,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心中根深蒂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我们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在环境与条件方面都与过去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革命精神与文化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发展,国际交往频繁,社会发展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传承革命文化,不仅可以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为新时代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还能鼓励更多人克服困难、努力前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核心,孕育了众多革命伟人的奋斗精神、开创精神,在促进思政课教学、坚定文化自信和培养时代新人方面起到了“三位一体”的重大意义。即便革命时期已经过去,但是革命以影片等形式多次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感受革命伟人的无畏与勇敢,敢于与社会不公抗争,敢于为人民谋取福利,敢于应对外来者的侵略,为人民的新生活不断努力奋斗,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革命文化推动了历史进步,更是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思想观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坚持梦想、坚定信念、坚强自立。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新时期的新起点,必须牢记先驱者的开创精神与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用鲜血铺成的新中国的基础,更需要每个人不断重温砥砺前行的革命故事,追忆峥嵘岁月,传承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以此来激励新一代树立正确的青春理想,奋勇前进。

三、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风是体现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激励广大学子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不少大学生都非常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他们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学习目的比较明确,积极向上,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然而,由于高校的教学体系是开放式的,不少大学生还是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据调查研究,在校学生中仍有40%左右的学生存在缺课现象,有30%左右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大学学习是混日子,甚至在考试中有不少学生存在舞弊行为。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原因与社会原因。从学生自身而言,大学生的主动性与自律性比较差,大学期间一切依靠学生自律和自觉,而有些学生很少主动与老师交流、主动钻研课业,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比较差。从学校环境来看,学校缺乏有效的管控与监督,对学风建设的管理并不完善,导致学风建设不能落到实处或落实得并不全面。从社会因素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吧游戏、高薪吸引等因素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扭曲的现象,导致有些学生想要体验一次逃课与挂科的风险感受,强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产生想要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思想,这些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利因素都对学风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

而最为关键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自身因素,即为大学生的学习源动力不足,这是精神层面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缺乏明晰远大的目标。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是影响他们学习源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考上大学。然而部分学生在考上大学以后反而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有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没有梦想、没有追求;有的学生未设置长期远大的目标。所以,他们无目的地学习,应付考试,应付学校,应付家长,导致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也是影响学习源动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外界干扰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到了大学期间,面对各类学生活动、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他们往往优先考虑完成其他内容,而将学习放到最后,无法坚持初定的学习目标,欠缺持之以恒的毅力,易导致学习半途而废,无法达成目标。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浮躁功利的习气也逐步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浅尝辄止、不深究学习规律和技巧的问题,学习就像蜻蜓点水一样浮在面上,吃不了苦,更存在着“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等到考试的时候就想着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捷径来获得成绩,而这就更加导致了诚信缺失等问题的频现。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大工程,要想解决高校学风建设问题,除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风建设规划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与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学习源动力和学习自主性。

四、革命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导意义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不明确,大都抱有学习是为就业、为改变个人命运的功利主义学习价值观[1]。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崇高的精神支柱,导致学习动力与学习目标受到一定的局限。传承革命文化,将革命伟人的伟大事迹在高校校园中传播,将端正的价值观注入到大学生的精神血脉中,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爱国情怀联系起来,将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用大学生自身的青春激情来激发其奋斗精神。以革命文化为支撑的学习源动力,是为了改变世界,为了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这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学习价值观,可以激励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鼓励大学生可以持续性地实施有效学习,在革命文化影响下的崇高学习精神所激发出来的动力是源源不断的,也是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可贵因素。

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充分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可以将革命伟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创立的传统文化凝结成的良好精神注入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精神中,以革命文化作为血脉,构建以革命精神为灵魂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生学习体系,这也是推动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2,3]。将革命文化融入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更高层次的价值意义,从根本上体现了我国为社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积极体现了“以人为本”“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服务制度,要想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然离不开革命文化的传承支持。

革命文化的核心精髓是革命理想、忠诚意识和牺牲精神,在激发大学生学习源动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以革命理想激發高校学生远大明晰的目标,使其心怀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努力;二是以忠诚意识锤炼高校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使其坚守初心,不为外界所干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实现青春梦想;三是以牺牲精神铸就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代牺牲精神虽不需要高校学生付出自身生命,但他们应当保持吃苦耐劳、刻苦学习的劲头,能静心学习、深入学习,面对困难,积极探索,解决困难。

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融入传统革命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大学生克服自身缺点,强化自我约束能力。教育与文化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革命文化传承下去,并且能够依托时代的发展孕育新的文化,而革命文化也可以作为教育的灵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教育工作作为依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人格修养、社会关爱与国家情怀的思想,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具备优秀传统道德修养,养成具有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好的教育不应被局限于课堂,而是应在顺应学生成长特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传统文化,那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神自然水到渠成,教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辅导,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源动力激发出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与实践教育相融合,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源动力。例如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践行传统美德,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五、结语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传承革命文化,既能将挖掘出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还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激励和指导作用,结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将学风建设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在传承文化中完善学风建设的措施。

參考文献

[1]刘姗姗.以红色基因引领高校学风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05):79-82.

[2]侯莞娇,石舒萌,张建波.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64-66.

[3]朱喜坤.革命文化是自信文化的重要源头[J].理论导报.2019, (01):35-36

On Nourishing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 Style with Revolutionary Culture

XU Yuan-tao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National Defenc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Revolutionary culture is a good tradition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China's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realizing the "China dream", a spiritual power for us to continuously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succe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revolutionary culture has yielded a wealth of spiritual achievements, and this system of spiritual concepts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standardizing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guiding student's learning. A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to i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ith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driving force of learn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ing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heritance; revolutionary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学风建设传承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