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0-09-10江桃锋王美茹
江桃锋 王美茹
摘 要 随着供给侧结构持续改革,高技能人才成为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社会中更加注重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因此,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当前,各个行业高技能人才供给出现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现象,高校工匠精神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频发,严重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进程。因此,在工匠精神引领背景下,需要高校及社会广泛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真正为建设人才强国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技能人才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2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e, high skilled talen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modern society,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 upgrading. Therefore, more strict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highly skilled talents. At present, the supply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in various industries does not match the market demand, the concept of craftsman spiritu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the phenomenon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occurs frequentl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Therefo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raftsman spirit, universities and the society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ctively promote the orderly progress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ruly provide a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building a talent country.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 high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path
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当前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以及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弘扬工匠精神。这既是对未来劳动者的期盼,又是对未来劳动者素质能力的要求。其中,“工匠”一词自2016年就已经连续三次写入我国政府教育工作报告中,表明工匠精神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如今工匠精神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逐渐成为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以及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工匠精神引领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需要从高校入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理念,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1 工匠精神引领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价值
如今产业快速升级,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制造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而工匠精神内涵中不仅包含了传统劳动者的价值取向,而且还囊括了现代技能型人才和新媒体时代劳动者的精神追求,与当前社会高技能人才需求相辅相成。同时,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还能与时俱进,在不断完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以及道德品质等主要内容基础上,将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如今高校以工匠精神为导向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1]
(1)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大国工匠》一书中提到,工匠工作并非都是高大上,甚至在平凡无奇的工作中亦能有所体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作中都沉淀了经年累月的技艺传承。而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技艺,需要高技能人才掌握这些技艺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高技能人才,而且还需要提升产品质量,且高技能人才与产品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勇立潮头,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工匠型企业,比如华为、格力等,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
(2)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现代工匠是长期受到文明时代的熏陶,培育出来的一种专业型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经历长期磨练过程方能成才。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的必备品质。高校作为人才输送主要场所,在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上,需更加关注工匠精神的培育,其中專注精神要求学生意志坚定、锲而不舍,可以为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奠定意志基础。同时,工匠精神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求学动机,自觉肩负起为社会贡献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此外,工匠精神中爱岗敬业的职业行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精神,在工作中确保产品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种种内涵,都将为学生完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指引方向。[2]
(3)有利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校需将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当前以及今后的重点目标,努力为培养大国工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未来只有在工匠精神指引下,以现实工匠为榜样,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国家层面来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工匠精神的加入。工匠精神不仅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同时还指明了今后发展方向。为加快制造强国之路建设,急需一批高素质工匠人才,推动国家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2 工匠精神引领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工匠精神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以及开拓创新。新时期,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质量人才建设的现实需求。而且当前社会正处于全面拓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部分地区高技能人才紧缺、专业结构不够优化,重学历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迫切需要依靠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此外,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更加要求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队伍,而这项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政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规划顶层设计,而且还需要企业和高校的共同配合。[3]
(1)传统理念影响人才质量。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获得迅速发展机遇,目前已经初步建成社会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正逐渐由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普及。但是当前阶段,传统教学理念久入人心,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导致重学历、轻技能现象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大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普遍认同普通本科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也只是学生迫于成绩的无奈选择。此外,当前教育体系也存在厚此薄彼现象,职业教育在若干年内未受到平等待遇,这一落后理念直至现今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2)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技能人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而教师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部分院校技能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除学生自身因素外,缺乏完善的师资队伍也是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首先,高校多数教师由刚毕业的学生直接担任,尽管这些年轻教师学历较高,但是缺乏到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容易出现实践水平偏低问题。其次,部分高校对“双师型”教师认定较为宽松,使得部分教师对自身工作现状趋于满足而缺乏继续研究的动力,教师技能的提升只能依靠学校为其提供的专业培训,缺乏提升渠道。[4]
(3)高校教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今教育体系仍然是以教材为主要学习载体,其他学习设施为辅。当前社会日新月异,教材内容也本应随之调整,但是由于教材更新速度慢,无法朝令夕改。因此,容易导致教材中部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不相匹配现象。同时,部分教材内容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技能指导,部分教材名义上强调项目化教学,但内容本质仍然是理论较多,导致学生接受实践知识速度较慢。此外,高校由于资金不足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因素,导致高校许多实践科研项目难以开展,学生只能通过毕业前到企业实习增加实践经验,平时实践项目较少。
3 工匠精神引领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工匠精神引入社会大众视野,工匠文化便快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由此看来,工匠精神是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成果,是实现建设强国的价值导向。但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从高校教育抓起,将工匠精神贯穿于高校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培育工匠精神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以及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多方模式,形成全方位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格局。[5]
(1)培养工匠精神新理念。新时代需要高校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引领性作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广大教学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工匠精神理念,立足自身岗位,发挥带头作用,为社会及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此外,高校需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做好工匠精神宣传工作。在平时思政教育中,积极向学生普及三全育人内容,开展工匠精神系列宣讲活动,增强学生工匠意识。此外,高校还需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良好校园氛围。在职业技能等级方面,强化人才评价方式,建立多劳多得、技高多得等多项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工匠能力提升。
(2)提升教师师资建设水平。教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力量,需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首先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制度,高校可定期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参与实习机会,有效增强教师职业化水平。其次,在工匠精神引领下,高校需完善教师成长教育机制。针对当前“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问题,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习机会远远不够,还可在年终考核、教学评价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保护。定期实行理论与技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予以培训。高校还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到校为教师开展专项培训,组织相关科研项目,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6]
(3)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高校应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其今后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高校需与社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技术人才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融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帮助企业找到适切性员工,学生找到理想工作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校企共赢局面。具体方法有:学校与企业可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与教材选取方面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制定,比如可以创建“订单班”(学习企业订单管理)、“管培班”(企业日常管理培训)等课程体系。此外,企业应为学校学生留出足够的实习岗位与空间,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7]
4 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包罗万象的价值导向,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备受重视。如今教育体系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教学改革中要求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教育中,这不仅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基础,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便捷路径。因此,各个高校需注重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不断优化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和教育政策,全力构建政行企校命运共同体,提升当代学生价值理念与职业素养,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璐,胡跃茜.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技能人才供给研究[J].商贸人才,2019(21):247-248.
[2] 李淑玲,陈功.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人才培养[J].财经聚焦,2019(10):69.
[3] 申小玲.培育“工匠精神”锻造高技能人才[J].理论与当代,2019(11):7-9.
[4] 景保峰.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J].山西日报,2019(10):1-2.
[5] 成濤,王俊.新时代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J].前沿视角,2019(27):5-6.
[6] 李涛.工匠精神视角下加强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德技双修的培养探讨[J].职业教育发展研究,2019(9):10-11.
[7] 董焕和.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建设情况现状分析[J].理论研究,2019(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