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争端与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比较
2020-09-10刘乃毓徐洁王基光
刘乃毓 徐洁 王基光
摘要:面对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回顾上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战对认识我国目前形势有重要意义。比较发现摩擦的重要诱因都是双边贸易不平衡,热点均集中于高新技术领域,并且均发生于中国和日本的产业转型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贸易争端尚未引发金融风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低于日本,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范围目前也仅限于贸易领域,这些差异使中国贸易政策需与日本有所不同,为此中国应依靠国际组织,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出口市场,拓宽出口渠道;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和对美进口商品,减少贸易顺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中美贸易争端;日美贸易战;比较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8-0016-03
一、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的历程与博弈
(一)中美贸易争端历程
2018年3月9日,美国发表声明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1]中美贸易摩擦就此开始。随后,美国关税征收范围扩展到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等十多个部门,力度也不断扩大。中美贸易摩擦在美对华增加关税征收力度,中国实施反制措施的不断博弈中逐渐升级为贸易争端。
到2019年10月15日,中美已经进行了13轮经贸磋商,双方在较多经济与贸易问题达成了共识,但往往由于美国率先施加压力,打破较为和谐的局面,导致会议的作用成效不明显,双方贸易问题不断升级。
(二)美国采用的手段及中国的反制措施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美国以对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为主要手段,针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设置更多的贸易壁垒,同时采取进出口配额、反倾销、反补贴等方式阻礙两国正常经济交流。这突出表现在美国不断发起的301调查和377调查,前者认定中国对美贸易存在“不公平”、“不合理”因素,从而为其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提供借口;后者关注专利侵权,企图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以维护本国在高端制造业的贸易绝对优势地位。
其次,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内的主导地位,运用“汇率操纵”手段,将贸易问题与汇率挂钩,以美国的标准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希望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达到打击中国企业,降低中国出口,破坏中国良好经济发展趋势的目的。[2]
最后,美国利用营造舆论的方式,借助媒体,忽略中美双方统计手段不统一、贸易指标不同以及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服务贸易等能够显著影响贸易数值差异的因素,掩盖美国虽贸易额处于逆差,却仍从中获利的事实。
在美国不断施加的关税压力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对美商品加征关税为主要手段,并在世贸组织中陈述本国合理诉求,在规则框架内维护贸易权利,同时与美方进行经贸磋商,寻找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历程
二战结束后,日本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并调整出口结构,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在世界贸易中的出口迅速增加,而美国则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国(参见表1)。在日美贸易中,日本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优势地位,引发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
从20世纪50年代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开始,到 80年代初期,涉及范围逐渐扩展到彩电和汽车等加工工业。由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急剧增加的市场需求,日本彩电和汽车成为出口的主要产品,绝大部分进入了美国市场,其中彩电在美国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30%,汽车约为21%。[3]在美国的高压下,日本最终以“自愿限制出口”作为妥协措施,并且鼓励日本汽车厂家到美国投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高新技术行业得到发展,国内电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美国想要进入日本市场,打破日本电信行业的国内垄断。就此,日美两国电信行业的贸易战拉开帷幕。[4]期间,美国利用301条款要求日本电信行业对外开放,并多次发布报告指责日本电信行业的国内垄断。此外,通过发起377调查,保护本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限制日本电信行业的发展。1995年,两国政府通过多次协商和谈判,日本被迫开放了本国电信市场。
日美贸易战并没有局限于贸易领域而是在后期扩展到投资、金融等多个维度。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的政府联合签署广场协议,意图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来解决美国在贸易中的赤字问题。协议签订后,被大量抛售的美元大幅贬值,而日元兑美元汇率则大幅上涨。1986年9月,日元兑美元汇率为237日元/美元,到1988年9月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34日元/美元,这也为日本的“泡沫经济”埋下了伏笔。
三、日本在日美“贸易战”中的应对措施
首先,实施“自主出口限制”战略,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为了缓解两国在彩电、汽车、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贸易冲突,日本与美国进行大量谈判,并签订相关文件,最终,两国达成日本自愿限制产品对美国出口的一致意见。
其次,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摩擦的加剧等因素,日本逐渐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计划,将国内部分失去优势的产业向国外转移。三次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通过出口替代效应和逆向进口效应,缓解了贸易摩擦对日本的影响。
第三,加大进口美国产品,提高市场开放度。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采取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措施,打破非关税壁垒和各种限制,加大美国产品的进口。经美日协商后,日本允许更大比例的美国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减少半导体等高新技术行业对美国出口,并保证美国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
第四,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日本将出口对象国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降低对美国出口贸易依存度。1985年,日本商品对美国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的37.1%,而1994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9.7%,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比例大大降低。东亚地区进口日本产品的比例超越了美国,成为了日本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5]
四、当前中美贸易争端与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比较
(一)中美贸易争端与日美贸易战的相似之处
1.贸易不平衡是导致两次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贸易顺差涉及的部门和领域进一步增加,日本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占日美货物贸易总额在1984年一度达到38.4%(参见图 1)。2000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首次超越对日贸易逆差,此后,美中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总逆差比重有增无减。[6]2018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达4195亿美元,占中美货物贸易总额的64%(参见图 2),占美国货物贸易总逆差的47%。
日美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导火索都是美国贸易长期逆差,美国急于解决贸易中的不平衡现象。此次贸易争端中,中美贸易逆差程度更是远超20世80年代的日美,美国欲以逐步加征关税以减少我国对美的产品出口,从而降低对华贸易的逆差。
2.高新技术产业是贸易争端的热点
萨缪尔森提出如果一国的技术进步发生在有比较劣势的产业,进口国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7]在两次贸易摩擦中,日本和中国相较于美国的劣势产业均为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正是美国重点制裁的对象。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技术出口强劲,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先世界。美国由此成立了知识产权委员会,以减少技术外流,重点则为日本。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似,当今中国的部分高科技领域开始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在此次的贸易摩擦中,对高端技术的控制表现为知识产权的贸易争端,尤其是关注专利侵权的337调查。[8]2009—2019年间,美对华出口产品发起了270件337调查,占立案数的51.7%。(数据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数据)反观日本,1980—1990年间,美对日出口产品发起了55件337调查,占立案数的22.2%。[8]
3.两次贸易摩擦均发生在产业升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由贸易拉动经济转而迫切需要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国内也由传统制造业开始转向高新技术产业。[9]日美贸易战从彩电、汽车等加工组装产业逐渐转到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并扩展到金融、通信等服务贸易领域。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正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转型期,产业升级正在推进,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二)中美贸易争端与日美贸易战的不同之处
1.貿易战引发金融风险的程度不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将贸易失衡争端引至金融领域。日本受美方压力,金融市场急速开放,加上自身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资产泡沫开始形成,后续的“硬着陆”政策更加速了泡沫的破裂。
我国目前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处于历史高位,但推动实体经济、“去杠杆”、打击炒作资产价格等政策正在较好地促进经济“脱虚入实”。且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是渐进式的,在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投机性资产引发金融风险和金融动荡的可能。
2.对美贸易依赖程度不同
日本的出口导向战略的内在缺陷决定了其对别国的高度依赖性,加之日本国民储蓄的传统导致自身内需不足。美国作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贸易制裁手段对日本经济打击较大。[10]
我国正逐步将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国外转向国内,且相比于日本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有限。“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让贸易伙伴逐渐增加,经贸关系逐步加深。这种全新的国际合作理念使我国的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有了更强的应对风险的能力。
3.美方制裁范围不同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制裁商品如彩色电视、汽车、影音录像机等都为日本掌握生产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商品;而中国输美产品半数为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OEM),在中国的价值增值有限。
此外,日美贸易战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由单项的商品摩擦转为全面摩擦,呈现出贸易摩擦与投资摩擦、经济结构性摩擦相互交织的特点。[11]相较于日美贸易战,中美贸易争端目前仅局限于贸易领域,且从开始波及的产业就相对较广,涉及农产品、服装等轻工业制品、钢铁等重工业制品、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
五、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依靠国际组织,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应更加灵活运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本国权益,杜绝采用日本向美国妥协的态度解决两国争端。[12]并通过G20、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论坛,提高我国的话语权,联合其他国家共同维护贸易公平,共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第二,扩大出口市场,拓宽出口渠道。中国与日本不同的一点在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面对美国不断挑起的贸易争端,中国应当借鉴日本的多元化出口策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降低中国商品在美国提升关税下的损失。具体来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拓宽商品出口渠道。
第三,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和对美进口商品,减少贸易顺差。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采取的逐步打破非关税壁垒和各种限制的措施,有效加大了美国产品的进口。此外,中国可以将国内失去优势的产业向国外转移,通过出口替代效应和逆向进口效应缩小双边贸易差额,在推动产业转型的同时缓解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在日美贸易中,美国通过不断打击日本的新兴产业,使日本进行妥协。[14]中国应坚定立场,培育保护新兴产业,坚持创新发展战略,鼓励本国产业创新升级,提升产品价值。此外,应从法律方面入手,打击抄袭、伪造等损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参考文献:
[1] 苏 喆.中国企业如何面对美国新的贸易摩擦[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4):45-51.
[2] 崔建高.中美真实贸易情况及海关应对贸易摩擦措施研究[J/OL].海关与经贸研究:1-14[2019-12-08].
[3] 杜婷婷.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教训[J].金融纵横,2018(8):95-100.
[4] 陈 倩.美日贸易摩擦的演进过程、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9(3):12-22.
[5] 周泽红.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及启示——以日美贸易摩擦为例[J].现代日本经济,2006(1):25-29.
[6] 徐 梅.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J].日本学刊,2014(3):69-88.
[7] Paul A Samuelson. Where Ricardo and Mill Rebut and Confirm Arguments of Mainstream Economists Supporting Globaliz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4,18(3).
[8] 袁红林,王诗烨.中国企业应对美国337调查的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8(8):17-21+39.
[9] 陈树志.日本应对日美贸易战策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价格月刊,2019(2):25-29.
[10] 夏胤磊.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来自日美贸易战的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8(4):58-60+78.
[11] 孙 艳.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12] 于铁流,李秉祥.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9):67-72+80.
[13] 刘海波,古谷真帆,张亚峰.日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8):903-909.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