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2020-09-10刘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课改

刘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从多年的实践经验而言,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优势,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认识事物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初中语文课程中有许多文化性质非常浓厚的文章,对于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化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认为这是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准,进而忽视掉了情感教育的作用。对此,新课改下,教师也应该树立一个全新的理念,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更好地发挥出素质教育的优势。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中包含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等情况,然后结合当下初中的语文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这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也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具备一个完善的人格。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和实用性,既要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表述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此外,情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认知范围进行扩展,让他们更为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增强自身的情感理念,提高审美意识,以一个更为崭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

情感教育不仅是引导初中生发展的一种手段,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客观需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他们的思维认知、情感体验等结合在一起,接着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用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去进行一些具备创新性质的教育,尽量引导着学生的情感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课本内容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若课堂导入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这堂课的教育效果也是可以遇见的。导入环节是情感教育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感情去诵读课文,当读完以后,引导学生进入到整个状态内。接下分析文章的时候,教师仍具备一定的热情,就好似一名敬业的演员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一般,这样更容易感染学生,让他们始终在课堂上保持一个盎然的状态,这样在学到知识的时候,也陶冶了情操。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是要让学生去掌握到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当下,就应该重视情感因素的应用优势。

语文知识导入过程中,如若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但是一旦情绪低下,最终的教学质量也会下降。这时候,教师在就可以适当性的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要回答“好”“不好”这种过于单一,且抽象性极强的评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要以一个包容性的态度去对待,指出其中的缺陷,然后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这样学生才敢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激励的情况下去完成知识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文章中,选择一些情感氛围比较强烈的文章,确保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到整个氛围中,领悟到文章的深刻内涵。

(二)巧妙地借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美好的意境融入到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让他们产生一种愉悦且欢乐的感觉,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但是,现阶段的教学情境下,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不够完善,很难同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而且语文课本中,大多的文学作品会通过文字的方式,用于表述一些社会现象,或者是心灵感悟等,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的困难。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应用优势,将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和声音等都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平台。例如,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在当时混乱的时代下,白求恩为了世界和平,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从而加深对人物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教师很难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只有在影片中,学生才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鲜明特点。

同样,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声音和色彩混合搭配的情况下,为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打开想象空间,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主题立意上,就要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各种人物、事件都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为他们提供素材的时候,也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化的思维空间。这种情境下,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会有所提升,为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性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课堂的形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也要按照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提高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社会实际需求的,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可以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优势性。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将人文性和应用性综合在一起,这样在拉近学生个体化发展的时候,也能强化他们的实践应用水平,为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然后利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以“长大的困扰”为话题,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在上初中时的烦恼,接着告诉学生,对于这类烦恼,是如何解决的。在这种比较真实的情境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内心都表露出来,然后将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都讲出来,教师再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大家一同去讨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最终的讨论中可以发现: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不要一味的逃避,而是应该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总之,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学生客观发展的一种需求,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手段,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清楚地认知自我,拥有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式,而是素质教学实施下,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注重情感理念的渗透工作,尽量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和表述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勤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98.

[2]王阿丽.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11.

[3]張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101.

[4]黄安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教育科学,201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