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汲取散文阅读中的情感营养

2020-09-10郭春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散文阅读真情

郭春玉

【摘要】每篇散文都是一块情感教育的沃土,这块沃土上的资源,靠教师带着学生去发掘和使用。教师充分利用散文这块情感教育的沃土,去发现学生心理或情感的问题,汲取文中的精神营养,在学生内心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在成长中不断修缮自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散文阅读 真情 情感营养

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虽然简短,却道出了作者创作的源头,也道出了读文者阅读的方法和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态度,进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这应该是阅读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追求。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散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本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巧妙施教,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同步收获。在《父亲的长笛》一文阅读中,除了知识技能的培养,我进行了如何汲取文本中的情感营养的尝试。

《父亲的长笛》主要讲的是小敏因为父亲是环卫工而被同学取笑,恨父亲没有出息,父亲在工作间隙吹笛子而上了电视,小敏生气地扔掉长笛。小敏为人母以后,理解了父親的不易,为父亲购买长笛,并知道了父亲左腿残疾的原因。读完此文后,我感叹不止,现在有多少孩子就是文中的年幼的“小敏”,我该如何给学生上一堂情感培养课。

一、巧设提问,发现问题

学生读完文章后,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当父亲扫大街吹笛子上了电视以后,小敏被同学嘲笑,回家以后和父亲大吵:“你说你捡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你们理解小敏的做法吗?我随机找了五个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四个学生的回答基本相同:可以理解,理由是小敏被同学嘲笑,年少无知。只有一个学生回答是否定的:不可以理解,小敏上三年级了,父母将我们含辛茹苦的养大,我们应该懂事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暴露出一个问题,我们所教育的孩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存在问题的。我们想一想小敏为何和父亲大吵大闹,是什么让小敏可以不顾亲情发泄心中不快?不就是虚荣心在作怪吗?但要看看虚荣心一面血浓于水的亲情,一面是强大的虚荣心,是虚荣心占据了亲情的空间。从四个学生对小敏的理解,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普遍存在虚荣心啊!按说,从孩子嗷嗷待哺到长大上学,多年的亲情碰撞,小小的虚荣心有何位置?四个学生对小敏理解的态度,问题虽小却实在令人担忧!他们四个遇到此类事情会做如何反应?他们理解的态度是不是说明他们在类似情境之中也极有可能将亲情抛之一边情绪十分激动呢?亲情在虚荣心面前是不是出现了危机?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虚荣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自尊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引领。再说孩子们面临的只有虚荣心的问题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只要我们教师细心观察,我们不但会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问题还会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或情感问题。我们教师是不是要深思,如何去应对孩子们出现的心理或情感问题,如何去汲取散文阅读中的情感营养,滋润学生心灵,让学生更健康。其实不管是哪篇文章,如果条件允许,挖掘其中的情感资源,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发现他们身上的情感问题,对症下药,施以影响,更容易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体悟真情,汲取营养

发现学生扭曲的自尊心后,我们如何去除他们心中的虚荣杂草。我选择了用真情战胜虚荣。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面对小敏的责怪和吵闹,父亲又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读后回答:

1.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2.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3.她(小敏)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学生回答后,教师首先引领学生体悟“戛然而止”的效果。“戛然而止”就是声音被打断一下子就停止了。面对小敏的大吼,对父亲的不尊重,父亲为什么没有发脾气,而是立即停止吹笛,是什么力量让父亲如此理智?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最终学生都能理解到是伟大的父爱包容了小敏的无知。教师然后引领学生体悟父亲“喝”母亲时的心理活动?父亲为什么再没提过长笛的事?面对小敏的吵闹父亲没有发脾气,但当母亲想说出实情真想时,父亲喝住了母亲,父爱让一个男人如此隐忍,不求回报,只求付出,不论孩子是否理解,不论自己有多大的委屈,爱就完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展现在我们面前。三个问题,几个关键词,让学生用真心去剖析,用真情去体会,最后总结得出:父亲的爱是多么深沉,是伟大无私的父爱让一位父亲如此隐忍包容了小敏的不懂事。当父爱的无私、伟大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愧疚和感恩之意,此时此刻,虚荣已无处藏身。有时孩子的教育,空洞的说教没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很多老调常谈,学生早已习惯,不能在学生内心激起任何波澜。巧妙借用阅读的机会,化有意为无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三、走进生活,放飞情感

如何让文中所获得的情感营养滋润学生的心灵?课堂上瞬间的感动再落实到生活中去效果会更好。现在,很多学生与家长交流甚少,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吃住学校,哪有时间与父母交流?没有时间亲密接触亲情又如何培养?我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话说父母”,每个人用几句话来说自己的父母,或者对父母说几句心里话,让学生真情流露。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父母如何爱自己,有的说父母工作如何的忙碌和辛苦,有的说自己多么的想念父母……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表达,学生交流后,有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学生脸上写满了低落,也有的学生脸上充满着希望……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告诉孩子们,虽然很多同学的父母身在远方,或者虽在身边,但却不善于表达,但他们对我们的牵挂和爱是不变的。他人所得所说之爱,其实也是自己所拥有之爱。这个环节是爱的故事播种的环节,爱的故事播种的多了,每个人内心的土壤就会有爱的种子发芽生根。

最后布置两个作业:第一,本周回家每人与父母出去散步一次,或者来一次促膝长谈,了解父母的辛苦和爱,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第二,和家长进行一次书信交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青春期的孩子们就要勇敢地表达真情实感。孩子与家长促膝长谈、写信回信的过程,能够使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交流,让家长和孩子明白拥有,懂得珍惜。由课堂上文本中所获得的情感感动,到真实生活中去体验去收获,快乐与幸福不言而喻,学生的情感自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每篇散文都是一块情感教育的沃土,这块沃土上的资源,靠教师带着学生去发掘和使用。教师充分利用散文这块情感教育的沃土,去发现学生的心理或情感问题,汲取文中的精神营养,在学生内心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在成长中不断修缮自己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我们再引领学生去感受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就能让学习累而不乏,苦中有乐。

猜你喜欢

散文阅读真情
“铸盾360”奉献社会有真情
风雨真情
真情
留住你的真情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以群文阅读助力中考复习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细品杨绛的“愧”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