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的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分析

2020-09-10冯其斌李家菊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论文学院领域

冯其斌,李家菊

(1.绥化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2.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1)

特殊体育教育是一个跨学科区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术语,它涵盖体育教育,其外延对象包括残障、病弱的人[1]。从2000年《浅谈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发表,标志着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正式开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2],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深入这领域的研究工作,经过将近20年发展,特殊体育教育发展如何?出现过哪些热点主题?对于上述问题国内有很少研究文献。鉴于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Ⅲ知识图谱工具对2000—2019年CNKI核心期刊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的160篇文献进行分析,为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核心期刊”(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数据源,该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相关研究的最新和最核心的研究成果数量远大于其他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与权威性。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条件以“主题=‘特殊体育’并含‘教育’或‘特殊教育’并含‘体育’”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文献检索时间统一为2000—2019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20日,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剔除不符文献等处理,最终确认所需160篇。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可视化分析法,其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的方法[3],此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探索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核心机构、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沿等问题。

本文使用美国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Ⅲ(3.8.R1(32-bit))软件[4], 把下载的160篇文献题录数据,输入CiteSpaceⅢ(3.8.R1(32-bit))软件中;时间跨度选为2000—2019年(Slice Length=1),阈值设置为(1,1,10) ( 1,1,10) (1,1,10),选定路径搜索为最小生成树算法[5]。利用庞大数据绘制成图像或者图形,进而直观地呈现出特殊体育教育领域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发文量时间分析

发表论文的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能反映出其发展历史、速度、趋势[6]。

图1 2000—2019年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发文数量

由图1可知,年发文量呈现波浪式,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缓慢增长阶段(2000—2008年),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刚开始起步,9年间发表论文共计48篇,占论文总量的30.00%,年均5.33篇。第2阶段为曲折上升阶段(2009—2015年),我国特殊体育事业进入改革和规范的发展时期,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挫折,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7年间发表论文74篇,占论文总量的46.25%,年均7.40篇,到2014年论文发表量达到有史以来顶峰,为16篇;第3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2016—2019年),4年间发表论文38篇,占论文总量的23.75%,年均9.50篇,主要是2016年国务院颁布《“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7],使特殊体育教育政策逐步完善,在平稳趋势下继续提高发展。

3.2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分析

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能反映出该领域的主要力量及影响力分布[8]。

图2 2000—2019年特殊体育教育研究机构图谱

表1 2000—2019年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排名前5位研究机构

由表1和图2可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共发表特殊体育教育研究论文21篇,排在第一位,其中通过Export显示其在2005年出现突现值(Burst)为3.39,说明在2005年时论文发表增长很快;排名第2位的是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发表论文8篇;排名第3的是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发表论文7篇。其中,排名前5位中,体育类院校1所,发表论文6篇,占比例为12.50%;师范类大学3所,发表论文34篇,占比例为70.83%;综合类大学1所,发表论文8篇,占比例为16.67%。表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在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并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高校。其中,师范类大学作为研究我国特殊体育教育主要力量,具有显著的研究关注度高、科研实力雄厚等特征。

由图2可知,共有132个研究机构,网络密度为0.0054,说明其研究的机构广泛分布,但合作密度低。其中,第1大合作网络是由福建师范体育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为核心与温州大学体育学院、香港教育学院体育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等构建;第2大合作网络是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核心,还有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为核心与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系、山东体育学院等构建的第3大合作网络,以上3个共现网络在特殊体育教育不同领域进行分工研究和紧密的共同合作。

3.3 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其知识的产出能力[9]。

在本研究160篇文献中,总共有267名学者。出现次数5次(含)以上的有5人,占比例为1.87% ;出现次数2~4次(含)的有34人,占比例为12.73%;出现次数1次有228人,占85.40%。表明广大学者对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非常关注,高产作者集中。本研究对发文量5篇(含)以上高产作者的所属机构统计发现,作者有5人,体育类院校作者1人,占总数的20.00%;师范类大学作者4人,占总数的80.00%,这也验证高产作者来源于高产机构的原则[10]。

表2 2000—2019年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排名前5位高产作者

图3 2000—2019年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图谱

通过表2和图3可得,在发文数量方面,吴燕丹排在第1位(在2005年其突现值为3.97);王健位于第2位;第3位是吴雪萍、曹烃、刘洋。

在特殊体育教育研究排名前5核心作者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说明核心作者群具有很高学历和很强科研实力。吴燕丹教授主要从事残疾人体育、大学体育、体育公共服务等领域研究。王健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体育理论、学校体育学、适应体育等。吴雪萍教授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适应(特殊)体育教育。曹烃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特殊体育。刘洋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适应性体育,体育社会组织。以上作者研究领域与其它学科交叉和融合,有利于特殊体育教育发展。

由图3可知,Density(密度)=0.0105。表明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低,合作程度低,有3个大的合作团队。其中,以吴燕丹为核心的第1大合作团队,其中包括黄汉升、许文鑫、梅雪雄、桑国强、舒川、李春晓等,主要研究内容为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展、学龄前特殊儿童体育教学、体育志愿者服务等。第2大合作团队以王健和曹烃为核心,其中包括刘珍、李良、曾建明等组成,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弱势学生的体育教育改革、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特殊体育教育法律等。以吴雪萍为核心,由周李莉、陈华卫等组成第3大合作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适应体育、特奥运动、智障者及自闭症者、智障成年人运动效能评定量表的编制等。以上团队为特殊体育教育不同领域研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4 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反映其研究的焦点[11],其中突现值高表明共现频次增长较快[12],即研究的前沿。

表3 2000—2019年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排名前10位关键词

由表3可知,特殊体育教育领域频次前10名的关键词。其中,排在第1位的为体育教育,频次为23次;处于第2位是特殊教育,频次为22次;位于第3位是特殊体育,频次为16次。图4中,唯一有突现值的是特殊教育,其值为3.68,综上说明体育教育、特殊教育、特殊体育是中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的中心。

图4 2000—2019年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领域核心关键词图谱

通过图4可得,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领域有1个知识群组成。知识群中“体育教育”节点最大,与“特殊体育”、“全纳教育”、“学校体育”和“残疾人”等形成共现子网络。说明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重点对象为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的研究;特殊体育与学校体育是特殊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最终目的是在全纳教育下为了学校特殊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 结论与建议

(1)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呈波浪式。政府在制定相应支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特殊体育教育研究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其理论,探索其创新机制。

(2)研究机构数量少且合作水平低,全国有132个研究机构,仅有3个较大合作团队。各机构间需加强合作。

(3)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对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的科研能力处于国内前三甲;师范类大学是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的中坚力量。

(4)吴燕丹、王健、吴雪萍、曹烃、刘洋等为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他们大力推动了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核心作者人数少,共现网络密度较低,部分学者间有一定合作,合作程度有待提高。

(5)以体育教育、特殊教育、特殊体育等内容来开展相关研究将是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热点和前沿。

猜你喜欢

论文学院领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西行学院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