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20-09-10陈金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7期

陈金凤

276199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郯城

随着人们对健康知识需求的逐步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最基本保障,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1]。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层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层级管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明确各职位职责、权利和利益,做到各在其位,各司其责。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6 个科室,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 个科室,两组护理人员各50名。观察组护理人员男2 名,女48 名;年龄22~51 岁,平均(45.8±4.4)岁;学历:中专1 名,大专22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7 名;职称:初级26 名,中级23名,高级1 名。对照组护理人员男3 名,女47 名;年龄21~53 岁,平均(45.9±4.5)岁;学历:中专2名,大专2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6 名;职称:初级25 名,中级24 名,高级1 名。收集上述两组科室的住院患者各200 例,观察组男110例,女90 例;年龄3~83 岁,平均(63.4±3.8)岁。对照组男111 例,女89例;年龄2~87 岁,平均(64.4±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护理效率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效率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质量 护理技能 工作效率对照组 200 80.5±2.2 79.4±2.4 80.3±2.3观察组 200 96.5±2.8 93.4±2.7 94.2±2.6

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观察组实行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技能、性格进行搭配分组[2],分为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辅助护理人员四级。①护士长负责科室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职责,做好人员培训,专业技术考核、监督和管理工作。②责任组长负责本小组日常工作,并及时与护士长和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分管本组病情较重的住院患者,完善患者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工作。③责任护士负责分管患者各项护理工作,护理文书书写等,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开展。④辅助护理人员协助责任护理做好基础性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协助完成生活照料性基础护理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采用APN 8 h连续工作制,每班连续工作8 h,确保无缝隙护理管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护理效率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技能和工作效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效率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技能和工作效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及护理态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

讨 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加,其中以护患纠纷为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3]。为此,卫生部2010年主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传统护理干预模式下,很多护理人员存在工作积极性较差、护理态度不佳等方面问题,护理人员忽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相对较低,医患矛盾问题发生概率较高[4]。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是结合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能力、职称及资质等进行合理工作安排,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在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也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及工作效率[5]。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技能和工作效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及护理态度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满意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满意度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