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调查及管理方法探讨
2020-09-10施龙永
施龙永
400000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重庆
护理不良事件不仅会增加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且极易导致诊疗错误的现象,给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可能为临床护士对上报不良事件的积极性虽然在增加,但参与整改的意识不强;也可能是医院管理力度不足,从而导致护理质量指标难以达成[1]。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护理服务质量,为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取的202 份护士问卷调查,采用护理质量指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类,并就管理方法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护士202 名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的不良事件均来源于我院大内科、大外科、综合科等科室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
调查方法:依据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原因、级别、对患者的影响等,分为惩罚性与非惩罚性。将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行为没有与护理直接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且性质、情节较轻,造成的影响不大,主动上报,积极提出整改措施的不良事件定义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因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定义为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且根据其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伤害程度分为一般惩罚性和严重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方法:①质量改进策略: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片区分布情况等信息进行梳理,并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跟踪查看,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情况是否安全进行观察。必要情况下查看药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②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的在职培训,使其护理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护士较为薄弱的部分进行培训,对护士在护理工作的违规操作予以核查,并开展护理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2]。③患者与家属的安全管理:通过入院宣教、座谈会、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护理相关的内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其护理风险,使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安全活动中,目的是为了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3]。④安全文化建设:每例不良事件发生后,全科护士积极讨论,从人、机、料、环、法等方面全面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护理部每个月汇总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召开不良事件反馈会,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策略。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调查结果:2018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8例,其中非计划拔管18例,跌倒11 例,压疮3 例,烫伤3 例,用药错误1例,采血错误1 例,其他11 例;其中惩罚性7 例(14.5% ),非惩罚性41 例(85.5%)。2019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5例,其中烫伤2 例,压疮5 例,跌倒/坠床7 例,非计划拔管6 例,操作不当1例,其他4例;其中惩罚性1例(4%),非惩罚性24例(96%),惩罚性不良事件占比明显减少。
对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通过实施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后,59%的护士认为心理压力明显降低,其以良好的心态进行相关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主动上报率的影响:通过实施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后,85%的护士认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得以提升,说明该管理方法能使护士形成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习惯。
实行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实行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患者安全及护士的操作评分均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压疮、坠床、用错药物等,护理不良事件不仅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会使护患矛盾发生率增加。为了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当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来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4]。
表1 实行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前后相关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1 实行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前后相关指标评分比较(±s,分)
时间 护理管理质量 患者安全 护士操作管理前 72.24±2.14 80.24±3.12 81.52±2.41管理后 91.35±3.20 93.54±2.35 96.24±1.54
本次研究通过对202 份护士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认为实行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后,护士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其以良好的心态进行相关护理工作,使得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实施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得以提升,说明该管理方法能使护士形成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习惯。实行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患者安全及护士的操作评分均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十分有必要,其能让护士形成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习惯,减少惩罚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此方法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国家鼓励不良事件的上报,且实行非惩罚性,但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生了可预防的不良事件,特别是给患者及医院造成影响后,往往均会对护士进行处罚,且处罚程度不一;无论是什么原因,出现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都是护理管理者不愿看到的结果。护理人员因担心受到惩罚、名誉受损,所以不愿意、亦不敢报告,往往等到被投诉或被管理者发现才不得不进行上报。导致出现较多可预防性的护理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的痛苦。本文实施的惩罚性与非惩罚性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明确处罚与非处罚的界限,护士心中有数,发生后医院也不会临时讨论处理结果,按照制度执行即可。本文中的管理办法仅限于对本院不良事件的管理,可能存在局限性,供临床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