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创新研究动态及展望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分析
2020-09-10边明英俞会新张迎新
边明英,俞会新,张迎新
(1.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
在过去的数十年,人类目睹了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环境的不断退化,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期。如何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对全世界都是一个挑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巨大的压力不仅迫使企业更具生态敏感性,而且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创新的机会[1],企业新的技术产品和工艺必须体现出比过去更环保的特性才能变得更有竞争力,才能将这场危机转化为机遇[2]。近年来,绿色创新(通常也称“绿色技术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人们普遍认为绿色创新将可循环利用资源代替有限资源不但有助于减少污染、资源消耗和有害物质的消耗,而且还能提高能源生产率[3]。从现有研究来看,与“绿色创新”相似且经常被学者们当作同义词使用的还包括“环境创新”“可持续创新”和“生态创新”。其中,“环境创新”的概念在2000年以前使用较多,“可持续创新”的概念在2000年以后逐渐出现,“绿色创新”和“生态创新”的概念在2005年以后开始增多[4]。而我国在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情况与之大体相似,特别是2013—2017年间,以“环境创新”“可持续创新”“生态创新”为主题的研究,年均发文量均不足50篇,而以“绿色创新”为主题的研究,年均发文量超过了150篇。可见绿色创新目前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涵盖了以上4种概念。根据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国外对于绿色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根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我国对绿色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相对较晚。为了解我国绿色创新研究的发展动态,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作为原始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对相关知识领域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事实帮助研究人员和从业者了解在绿色创新领域中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并为今后面向绿色创新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输入主题为“绿色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时间跨度选择1990—2017年,期刊来源类别选择SCI、EI和CSSCI,共检索出796条数据,其中最早的相关文献发表于1994年(共2篇)。经统计发现,在796条数据中,1994—2007年间发表的文献为154篇,占19.3%,年均发文量11篇,可见在此期间我国学者对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但还没形成一定的规模。考虑到数据较多,且为了更好地聚焦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文仅针对2008—2017年近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共检索出数据642条,经筛选,最后有效数据共计602条(以下简称“样本文献”)。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针对样本文献从知识图谱的视角进行计量分析,以呈现出绿色创新领域科学知识的发展与结构关系,同时体现知识群之间隐含的诸多复杂关系[5-6],考察现阶段我国绿色创新领域研究的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势。
2 样本文献基础统计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如图1所示,近10年我国绿色创新领域发文量从2008年的20多篇增加到2017年的120多篇。其中,2008—2009年,年均发文量为28篇,2010—2012年,年均发文量为41篇,增速缓慢,可见2008—2012年学术界对于绿色创新的研究处于探索性起步阶段,发文量年均增长率为13.7%,甚至个别年份还有下降的趋势;2013—2015年,年均发文量为69篇,增速较前期有所加快,但仍属于产出较低的阶段;从2016年以后,学术界对绿色创新的研究较前期有明显增加,发文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16、2017年两年间平均发文量达到127篇,绿色创新逐渐成为我国政策的聚焦领域,并加大了相关基础研究的力度,文献的年均增长率为31%。我国绿色创新领域文献的这种变化趋势与我国政府近年来倡导的发展方式和支持力度有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因此近年来国内绿色创新研究快速发展。
图1 我国绿色创新研究发文量的主要年度分布
2.2 来源期刊及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样本文献中,来源期刊主要有230多种,发文量排名前22位的期刊如表1所示。其中,近10年发文量总和为271篇,占全部期刊发文量总和的45%;发文量10篇及以上的期刊有8种。
表1 样本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22位的期刊及其发文数量 单位:篇
文献的被引频次可从侧面体现出相关研究的水准以及科研人员对研究的认可度,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代表着整个研究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平;同时通过分析高被引文献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到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等。表2统计了样本文献中被引频次超过50次的文献及其来源期刊,其中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有3篇,被引频次为50~99次的有13篇。这些高被引文献来源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达到2.59,可见这些文献在绿色创新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来源期刊主要涵盖了经济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和信息科技学科等领域,反映出绿色创新研究的交叉学科背景。高被引文献的作者大多来自高等院校,高校的研究资源比较丰富,在研究中获得的学术关注度也较高,在绿色创新领域研究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高被引文献大多数属于基础理论类研究,说明我国绿色创新基础理论研究体系相对完整,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研究主题比较丰富,包括了统计分析、效应评价、管理科学等类别,涉及从绿色创新效率的研究、政府政策作用机制的研究、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
表2 样本文献中高被引文献及其来源期刊的主要情况
2.3 研究机构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科研机构都在绿色创新领域开展了研究,同时也有部分机构之间开展了合作安研究。为了进一步考察我国绿色创新领域科研机构及其合作情况,本文以机构为节点,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可知开展绿色创新研究的大部分机构都是高等院校。图2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近10年发文量为8篇及以上的科研机构共18家,共发表文献250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41.53%。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发文量最高,达到38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6.31%;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分别排在前5位。说明这些机构针对绿色创新的研究相对集中,且代表了我国该领域较高的研究水平。与此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图中的网络连线并不十分紧密,这说明各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不够充分,有合作的机构大多数是限于临近区域、享有地理位置上的便利。
图2 样本文献的研究机构及其合作网络
2.4 核心作者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由于绿色创新领域研究学者众多,本研究在此仅分析核心作者的相关信息。核心作者作为某个领域内推动学术进步与科学发展的主要力量,其论文产量和学术影响力较高,他们引领了某学科的发展[7]。根据美国著名学者普莱斯(Price)提出的计算核心作者的公式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8],如公式(1)所示,其中,M为领域内核心作者应该最少发表的论文数量,Nmax为领域内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论文数。
经统计,样本文献中,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毕克新,其共发表文献22篇,因此Nmax为22,代入式(1),按照取整的原则得到M为4,即发表文献数量在4篇或大于4篇以上的作者为绿色创新领域的核心作者(见表3)。
表3 样本文献的核心作者主要情况
这些推动绿色创新研究发展的核心作者,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也相对比较集中,如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员较多。与此同时,大部分科研人员之间都开展了合作。本文以作者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展现样本文献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从目前合作的学者来看,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同一个科研机构或者相邻地区的不同科研机构的居多,而作者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也形成了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与前文图2所展示的情况相符。
图3 样本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
2.5 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某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以通过考察领域内文献的关键词来体现,根据历年关键词的变化可以观测领域前沿知识的演进,以及如何引领发展方向。本文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研究我国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情况(见图4);同时,在表4中列出了出现频次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各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全部在10次以上,其中“绿色创新”出现77次,“绿色技术创新”出现76次,均出现在2008年,并且在图4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关键词之间都有密切的连线,说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传承。结合图4和表4可以看出,我国绿色创新领域研究热点的演进大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8—2012年,为绿色创新研究的发展期。伴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新政”得到了各国的大力支持,2009年我国政府首次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治国理政的方针。受国际环境局势和我国自身发展因素等的影响,我国虽然在相关领域展开了研究,但处于浅层水平,为研究的起步发展期。在这个阶段,有关文献的关键词年均数量不足10个,只有2008年出现了13个关键词,但在样本文献出现频次最高的前20个高频关键词中,有14个是在这个阶段出现,且与下阶段的诸多关键词之间有紧密的连线,可见这个阶段出现了较多有影响力的热点问题,且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研究的热点包括绿色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环境规制、生态文明、制造业和绿色工艺创新等,此外还包括针对某一行业的研究,而且关于绿色创新系统的特征和演化、绿色创新战略的制定、政府的行为特征等基础研究已经得到了分析[9-13]。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资源环境和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绿色创新。
第二阶段是2013—2017年,为绿色创新研究的扩散期。2013年以来,我国新一届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发展,在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特别是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列入发展目标,可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这一时期虽然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出现的数量不如第一阶段多,但关键词数量出现了增长,年均达到18个,特别是2016年出现了26个关键词,说明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和积累后,研究的热点逐渐趋于成熟、研究的方向逐渐趋于多元化。这一阶段研究的热点涉及绿色发展、绿色创新效率、企业绩效、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等,还出现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等具体的研究方法[14-15],说明对绿色创新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和深入化;此外,还关注了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创新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企业的绿色创新[16-18]。
另外,考察关键词的重要性和作用还可以通过观察关键词演化网络的节点中心性,它用来衡量节点的重要程度,测度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通常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时认为该节点在网络结构中占有较重要地位,更容易在连接整个网络中发挥重大作用[19]。表4显示在样本文献中,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关键词有9个,说明这些关键词不但是绿色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而且在整个关键词演化网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其他关键词的出现起到引领作用。
图4 样本文献的关键词演化路径
表4 样本文献的高频关键词
3 我国绿色创新的研究进展
2008—2017年我国绿色创新的研究经历了发展期和扩散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绿色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绿色创新的层面研究和绿色创新的主要问题研究,其中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六个特点,层面研究涉及3个层次,主要问题研究涉及3个方面。
3.1 绿色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
绿色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到绿色创新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尽管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绿色创新提出的定义不同,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所界定的绿色创新均包含了以下6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绿色创新涉及的创新对象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服务创新、方法创新等。如,马媛等[20]研究认为绿色创新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组织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进,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绿色创新的市场定位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如,薛捷等[21]研究认为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对于提高绿色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第三,绿色创新强调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小钢[22]研究认为绿色创新过程能够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动力。第四,绿色创新的阶段应考虑整个生命周期。如,张敦杰等[23]研究认为绿色创新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环保性和连续性的过程,并建立了绿色产品全程创新模型。第五,绿色创新的动因可能出于经济的或生态等方面。如,伊晟等[24]研究认为考虑到生态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会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进流程从而降低资源的损耗。第六,绿色创新的研究层面是为企业或行业制定绿色标准。如,曹慧等[25]通过对省级区域的绿色创新能力分析,最终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绿色发展三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3.2 绿色创新的层面研究
现有文献对绿色创新的研究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指的是从国家或政府层面开展的研究;中观层面指针对某个行业、区域或集群的研究;微观层面指针对企业开展的研究。经统计,样本文献中涉及宏观层面研究的文献数量约占39%,中观层面研究的文献数量约占33%,微观层面研究的文献数量约占28%。
第一,宏观层面的研究目前文献量所占比重最大,内容首先涉及国家绿色创新机制研究(包括国家绿色创新系统的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国家绿色增长路径和发展模式、国家绿色发展的机制改革等),如杨发庭[26]从供给的角度研究了包括政策、市场、社会、文化和法律等5种制度在内的绿色技术创新的五大联动制度体系,彭绪庶[27]结合国际经验研究了绿色经济促进创新的路径和作用机制;其次涉及政府绿色创新制度的研究(包括国家绿色专利法律的调控、政府制度创新、财税政策调整、应对环境壁垒的措施等),如王凤祥等[28]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环境规制、民间投资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再次涉及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如杨宜勇等[29]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的绿色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提出适合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
第二,中观层面研究虽然文献量略低于宏观方面的研究,但研究的主题相对丰富。其中,一部分涉及到行业的绿色创新研究(包括农业、林业、制造业、污染密集行业、高技术产业、绿色建筑行业、纺织行业、矿产资源产业、冰雪产业、旅游业等行业的绿色创新绩效、绿色发展机制、绿色转型路径、绿色壁垒的应对等方面的研究),如甄志勇等[30]通过设计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和构建灰关联分析模型研究了制造业绿色创新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王传旭等[31]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另一部分涉及区域或集群的绿色创新研究(包括省级绿色创新绩效的评价,中西部、西部、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太湖流域等区域的绿色发展及对策研究,产业集群、城市群等的绿色创新研究),如谭志雄[32]研究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路径,刘亮等[33]通过构建绿色创新指标体系研究了产业集群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的关系呈动态影响。
第三,微观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部分涉及到企业绿色实践的研究(包括针对小微企业、资源型企业、纸制品企业、环保企业、钢铁企业、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家电企业、煤炭企业、快递企业等的绿色创新研究),如李华晶等[34]以新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绿色创新绩效;另一部分涉及到企业战略选择的研究(包括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因素研究、环境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如廖中举等[35]研究了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杨静等[36]研究发现绿色创新战略的实施能够提升企业价值。
3.3 绿色创新的主要问题
绿色创新作为现阶段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都希望从绿色创新发展机理中进一步明确影响绿色创新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绿色创新的效率如何、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支持这几个问题,因此这四方面也是目前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对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定论,而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因素都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目前学者们所探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规制因素构成。如,李旭[37]研究认为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和环境规制都是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李婉红[38]研究认为绿色研发投入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可见,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得到的结果不同,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实践开展相关研究,或就某一影响因素展开深入探讨。
(2)绿色创新效率的研究。绿色增长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环境绩效[39],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不但要考虑创新的投入力度,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创新效率问题[40]。现阶段针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文献都是基于创新效率的视角,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其中非参数法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代表,它主要适用于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效率分析;参数方法以随机前沿分析(SFA)为代表,它区分了模型中的误差项,从而提高了效率分析的精准性。如,余淑均等[39]利用超效率DEA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38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发现环境规制模式不同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也不同;李金滟等[41]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
(3)企业绿色创新对策的研究。企业是绿色创新的主体,面对生存竞争能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制定了什么样的对策或战略以适应当前的国内外环境,现阶段我国学者通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提出了相关意见,基本上都是围绕企业提高创新意识、资金投入、制定创新战略、建立合作联盟等方面展开。如,雷善玉等[42]通过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直接驱动力;管志杰等[43]研究了林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问题,认为企业应该提高绿色创新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合作,建立技术联盟和绿色技术创新管理体系;颜江[44]研究认为提高家电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应该通过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意识、建立绿色创新战略、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加强合作等方式提升企业自主绿色创新能力。
(4)政府相关政策研究。政府政策的制定是影响绿色创新的外部因素之一,国家制度和政策体系的建立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点,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针对环境规制和政府研发资助探讨的较多,但是对两者分别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存在许多争议,没有得到统一认识。如,聂爱云等[45]研究认为,基于市场导向的环境规制政策比命令控制型政策更能激励绿色创新,同时建立规制绩效评价制度以提升规制绩效;雷善玉等[42]认为应通过加强环保立法、制定专利保护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提供信贷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针对众多学者的观点,今后还可以考虑政府的公共政策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法对2008—2017年我国绿色创新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我国的绿色创新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形成了一定的合作网络,但大多限于与邻近区域开展合作,跨区域的合作不够密切;就研究热点而言,目前处于绿色创新研究的扩散期,有影响力的热点问题逐渐趋于成熟化和多元化,总体而言,我国绿色创新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广度,涉及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前两个层面研究相对丰富,微观层面的研究有待加强;绿色创新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涉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绿色创新效率的研究、企业对策研究和政府政策研究,但由于视角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往往得到的结论不同。
因此,本文认为在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存在巨大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可以向以下几方面拓展:首先,更加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通过实践深入分析企业绿色创新的问题,从而为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运用更丰富的研究方法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获取一手资料归纳出经验并上升到系统理论;再次,在研究影响因素时不再泛泛地研究所有的影响因素,而是重点针对某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最后,针对发展中国家绿色创新开展研究并对比其与发达国家绿色创新的不同,进而更好地指导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绿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