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绿色方法防治大豆蚜效果研究
2020-09-10鲁冰瑜杨洪佳陈雅茹
樊 东,鲁冰瑜,杨洪佳,陈雅茹,李 泽,张 良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50030)
大豆蚜(Aphis glycines)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并入侵北美、大洋洲等大豆种植区,成为世界性害虫[1]。大豆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大豆幼嫩部分刺吸汁液,致大豆减产[2],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3],苜蓿花叶病毒病[4]等病害。
目前,化学杀虫剂仍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占有主要地位[5],但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易出现害虫抗药性提高、杀伤天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6]。王芊等研究表明,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大豆蚜对有机磷类农药产生轻微抗性[7]。因此研究绿色方法防治害虫更为重要。目前已发现多种绿色方法对害虫有较好控制效果。生物杀虫剂印楝素和蜡蚧菌混配防治大豆蚜效果可达到80%以上[8]。吡虫啉种衣剂显著降低苗期大豆蚜虫口数,兼治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对天敌安全[9]。应用有机硅增效剂可使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杀虫剂减量使用[10],激健增效剂可提高吡虫啉对棉蚜(Aphis gossypii)毒力[11]。大豆田使用黄板结果表明,黄板连续使用3 d可诱集较多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和大豆蚜[12]。
使用生物杀虫剂、增效剂等绿色防治方法可使化学杀虫剂减量增效使用或被替代,对减缓害虫抗性产生、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几种绿色方法防治大豆蚜试验,明确其防治效果,为大豆蚜综合防治提供试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
吡虫啉[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吡虫啉种衣剂[高巧,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溴氰菊酯[敌杀死,25 g·L-1乳油,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阿维菌素(虫螨克,1.8%乳油,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白僵菌(球孢白僵菌粉剂,重庆微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硅增效助剂[施倍丰,聚氧乙烯醚改性三硅氧烷化合物,诺农(北京)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激健增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等,四川蜀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1.1.2 供试昆虫
试验中所用大豆蚜为田间自然发生种群。
1.1.3 主要仪器设备
黄板(25 cm×15 cm),Jacto-HD400型手动喷雾器,人工气候箱(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深圳华恒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防治大豆蚜生物杀虫剂筛选试验
药剂使用浓度参考药剂说明书。设置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3 000×)、白僵菌(300×)处理,吡虫啉(15 000×)为药剂对照处理,空白对照处理(CK)喷施清水。试验地点为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实习与示范中心向阳基地,正常田间管理。每个处理面积为28 m2,设3次重复,每重复五点取样,定点标记15株大豆,施药前和施施后1、3 d调查全株蚜虫数量。喷雾量为675 L·hm-2。计算防效公式如下。利用DPS7.05分析不同处理防效差异显著性。
1.2.2 化学杀虫剂减量增效试验
设置吡虫啉(15 000×)、溴氰菊酯(1 500×)、施倍丰助剂(3 000×)、激健助剂(2 000×)处理和吡虫啉、溴氰菊酯减量20%、40%、60%并与两种助剂混用处理。对照处理(CK)喷施清水。取样调查和数据处理方法与生物杀虫剂筛选试验相同。
1.2.3 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效果试验
按照药剂说明书,将10 mL种衣剂兑水50 mL,与2.5 kg大豆种子充分混匀。设种衣剂和空白对照处理,每处理62.4 m2,6个重复,每个重复5点,每点4株大豆,定点调查大豆蚜数量。试验过程中不使用其他杀虫剂。大豆出苗后定期观察蚜虫发生情况,于发现大豆蚜时开始调查,至蚜虫全部迁飞或大豆收获时结束。每7 d记录1次蚜量,如遇大雨等极端天气则调查时间顺延。计算吡虫啉种衣剂对大豆蚜防效,公式如下。利用DPS7.05分析种衣剂和对照处理大豆蚜发生量差异显著性。
1.2.4 黄板防治大豆蚜效果试验
2019年6月23日在田间悬挂黄板,定期观察大豆蚜发生情况,7月2日发现大豆蚜并开始调查,9月22日结束。黄板按照使用说明间距4 m,具体排布见图1。黄板用扎丝固定于竹竿上,距植株上部5 cm,朝向与垄向垂直。试验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杀虫剂。悬挂前定点标记竹竿附近4株大豆,调查蚜虫数量,此后每7 d调查1次,如遇大雨等极端天气调查时间顺延。由于黄板上粘虫量过多影响使用效果,8月末更换1次黄板。观察黄板诱集昆虫种类及是否对天敌有较大影响。调查结束后将标记植株收回测产。测量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等指标,计算产量,保苗数按14万株·hm-2计算。利用DPS7.05分析各处理大豆产量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大豆蚜生物杀虫剂筛选
不同杀虫剂防治大豆蚜效果见表1,可知,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处理在施后1 d防效高于60%,3 d超过80%,与对照药剂吡虫啉防效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白僵菌处理。白僵菌处理3 d防效达64.44%,对大豆蚜有防治效果,但速效性较低。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和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防治大豆蚜效果较好,速效性高;白僵菌可在大豆蚜发生初期使用。
2.2 化学杀虫剂与增效剂混用效果
由表2可知,吡虫啉与施倍丰助剂混用后,防效为减量20%处理>减量40%处理>未减量处理>减量60%处理。减量20%处理防效与未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未减量处理,防治效果最佳。减量40%处理在施后1 d防效高于未减量处理,施后3 d略低于未减量处理,但均差异不显著,与未减量处理防效相当。减量60%处理防效均显著低于未减量处理,不宜使用。
表1 不同杀虫剂防治大豆蚜效果Table 1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A.glycines
表2 吡虫啉与增效剂混用防治大豆蚜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iciency of imidacloprid mixed with synergist on A.glycines
吡虫啉与激健增效剂混用后,施后1 d防效为减量20%处理>减量40%处理>未减量处理>减量60%处理,3 d为减量20%处理>未减量处理>减量40%处理>减量60%处理。减量20%处理防效均高于未减量处理,防治效果最佳。减量40%处理防效在1 d高于未减量处理,3 d略低,均与未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防效相当。减量60%处理防效均低于未减量处理,施后3 d差异显著,防效较低。
由表3可知,溴氰菊酯与施倍丰增效剂混用1和3 d后,防效均为减量20%处理>未减量处理>减量40%处理>减量60%处理。减量20%处理防效与未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施后1、3 d均高于未减量处理。减量40%处理防效均低于未减量处理,但与未减量处理无显著差异。减量60%处理防效均显著低于未减量处理,3 d差异极显著,防效较低,不宜使用。
溴氰菊酯与激健增效剂混用后,施后1 d各处理防效为未减量处理>减量20%处理>减量40%处理>减量60%处理,3 d为减量20%处理>未减量处理>减量40%处理>减量60%处理。减量20%处理与未减量处理防效相同,施后3 d高于未减量处理。减量40%处理防效均与未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减量60%处理防效在施施后均显著低于未减量处理,3 d差异极显著,防治大豆蚜效果较差。
施倍丰和激健增效剂均对吡虫啉和溴氰菊酯有显著增效作用。吡虫啉与施倍丰或激健增效剂混用可减量40%,溴氰菊酯可减量40%。
表3 溴氰菊酯与增效剂混用防治大豆蚜效果Table 3 Control efficiency of deltamethrin mixed with synergist on A.glycines
2.3 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效果
由图2可知,2019年种衣剂处理大豆蚜发生量均低于CK。全年平均防效达38.32%。6月末田间始见大豆蚜时,CK蚜量为0.16头·株-1,种衣剂处理为0.09头·株-1,CK蚜量显著高于种衣剂处理,种衣剂处理降低大豆蚜始发量。8月3日~30日间大豆蚜发生量较大,种衣剂处理平均防效为32.05%,虫口数在此期间均显著低于CK。8月3日大豆蚜发生量最大,CK蚜量达到65头·株-1,种衣剂处理为42头/株,显著低于CK,防效为34.83%。吡虫啉种衣剂处理大豆种子可显著抑制大豆蚜高峰期发生量。
2.4 黄板防治大豆蚜效果
由表4可知,7月10日,各处理均发现大豆蚜。7月31日至8月12日,田间大豆蚜发生量较大,黄板处理发生量低于CK和其余处理,黄板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抑制其为害。此后田间大豆蚜量开始下降至19日黄板蚜量较低。8月24日~9月15日,黄板处理蚜量较高,处理1、3高于CK,CK在9月15日先降为0。9月22日仅处理2发现少量大豆蚜。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试验中为7月末至8月下旬)黄板处理蚜量较低,防治效果强,后期蚜量较高,防治效果弱。
表4 黄板处理大豆蚜发生量Table 4 Occurrence amount of A.glycines treated with yellow sticky traps (头·株-1)
由图3可知,处理2产量高于CK,处理1和3低于CK,但均与CK差异不显著,表明使用黄板无显著增产效果。黄板处理2产量最高,表明黄板行间大豆生长更好。处理5和6产量低于黄板处理和CK,与处理2差异显著,但与CK无显著差异,表明黄板处理对距其4~8 m大豆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不会致使显著减产。
试验结果表明,黄板在大豆蚜盛发期防效较好,降低大豆蚜发生量,在发生高峰期后(试验中为8月下旬后)防治效果较差,大豆蚜发生量较高。在大豆全生育期使用黄板无显著增产作用。
3 讨 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单独使用时无杀虫效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3-14]。两种增效剂对吡虫啉和溴氰菊酯有显著增效作用,成本较高。施倍丰成本约为130元·hm-2,吡虫啉、溴氰菊酯减量40%使用时可节约15~30元·hm-2。田娟等研究表明使用增效剂可减少用水量[15],可考虑使用低容量喷雾减少水和增效剂用量,降低成本。
本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种衣剂对大豆蚜有较高防治效果,与赵曼等使用吡虫啉种衣剂防治棉蚜试验结果一致[16]。研究发现吡虫啉包衣处理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防治效果较好[17]。试验过程中大豆蚜发生量未达到防治指标[18],不需苗后用药防治,因此吡虫啉种衣剂能否减少防治大豆蚜苗后用药次数有待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药剂用量高于化学杀虫剂,价格较高,可尝试在不影响白僵菌活性情况下与化学杀虫剂混用,以提高防效、降低成本。白僵菌杀虫效果与温湿度、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19],应尽量选择在光照较弱、湿度较高条件下使用,有助于其发挥杀虫效果。
黄板处理在发生高峰期后对大豆蚜诱杀作用较弱。可能是由于黄板对有翅蚜诱杀作用较强,而此期间田间大豆蚜以无翅蚜为主,或因黄板诱杀天敌,降低其控害作用。调查发现黄板还可防治叶蝉、蝽象、蛾类等多种害虫,但在8月下旬后发现黄板上诱杀大量食蚜蝇、异色瓢虫、草蛉等天敌。黄板对天敌有不利影响,与冯胜等在温室中长期使用黄板研究结果接近[20]。但高宇等在大豆田使用黄板试验结果表明,黄板仅诱杀少量天敌,可能因其仅连续用3 d,时间较短[21]。应在了解黄板田间实际影响后谨慎使用。根据试验中黄板使用方法,使用成本远高于使用化学杀虫剂成本。大豆蚜从始发到盛发期结束危害较大,发生量占总蚜量50%~70%[22],因此可尝试用简易方法制作诱虫板[23]、适当加大黄板间距、发生高峰期结束后停止使用等方法,降低成本,避免大量杀伤天敌,但上述方法防效有待深入研究。
4 结论
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防治大豆蚜效果良好,与化学杀虫剂吡虫啉防效相当。白僵菌速效性较差,可在大豆蚜发生初期使用。吡虫啉和溴氰菊酯与施倍丰或激健增效剂混用均可减量40%。吡虫啉种衣剂处理大豆蚜发生量始终低于CK,发生高峰期显著低于CK,生产中可使用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黄板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防效较好,后期黄板处理大豆蚜发生量较高,防治效果较差,黄板应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结束后停止使用。测产结果表明使用黄板对大豆无显著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