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各种教育资源,让综合实践充满生命力
2020-09-10
我国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写入了发展纲要后,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综合实践课作为肩负这重大使命的新课程之一,由此步入课堂。这个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没有教材,内容由任课老师灵活掌握,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即注重传统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避免以前常说的,死读书,读死书。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通过综合实践课,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课本上的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的一行文字间;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方向上可以从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两方面入手,寻找其中的共通点,使它既能贴近生活,又不远离书本,让这门新课程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联动学习,最终认知的目的。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法开展综合实践课。
第一,融入课本,思维延伸。综合实践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并行设置的课程,且是必修课,但没有像其他科目那样有配套的教材。习惯了看教学大纲的老师可能会有些困惑:没有教材的课程该如何开展?难道给学生讲讲课本以外的知识就是上综合实践课?
这里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践课有它存在的重要价值,不要把它想象成独立存在的课程,或是其他课程的辅助。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课,能够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才是开展这一课程的真正目的。综合实践课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把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用于现实中。
现在一些学校一般是让语文老师兼任综合实践课程,而且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因为语文是与生活关系最近的课程,正所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语文从此不再是说文解字,在学生眼中,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都有了自己的色彩和形状。
例如,在教学语文课《海底世界》一课的时候,为了上这堂课,我在课前先让学生查阅了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资料,让他们想象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到了上课时,我在课堂上请几位学生讲了他们对海底世界的认识。然后,展示了一些文字和视频资料,与书本相印证,仔细地给他们讲解了海底动物各个方面的知识。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我将此类内容作为课后的作业,让学生继续查阅整理补充海底动物的资料,为综合实践活动做准备。
接下来,我把语文课的教学自然延伸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去,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时,以“奇妙的海底世界”为主题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制作了手抄报、幻想画、想象作文等。
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海底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为《海底世界》这堂语文课进行了很好的拓展延伸。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海洋的壮阔,而书中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更多的知识等待他们去探索。
以前我们讲课,都要强调知识点,要学生记忆一些具体的内容,至于学生心里对这些内容有着怎样的认知,我们是没有过多研究的。能把字写出来,能把词语组成句子,能描述相应的内容,我们就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今通过对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解,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现在的教学内容充满了新的活力,学生不再死记硬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现,最终达到书本与生活的融会贯通,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第二,学科互动,他山之石可攻玉。不同课程并非没有交叉,涉及同一事物的时候,它们讲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语文书里的苹果树与英语课本里的苹果树是一样的,数学课的小时分钟和秒与体育课上计的时间也是同样的概念。知识是共通的,就看我们如何从不同方面来利用它这个特点帮助我们学习。反映到教学上,教师可以把不同课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用互动的形式来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例如,地方课程中《黄河》这一课是地方课程的传统文化部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故事,它的传说,它的种种,有着非常多可以讲解的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我查阅和积累了大量关于黄河的资料,这些内容非常丰富,也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如果仅仅只用地方课程的40 分钟课时来讲解这个非常好的题材会很浪费,最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内容。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与中华文明有着极深的渊源,让学生多去了解,多去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于是,我先在地方课程上带着学生学习《黄河》,根据“黄河资料卡”让学生查阅搜集有关资料。然后在综合实践课上,我指导学生根据“黄河资料卡”将所查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相关资料做了详细的讲解,并讲述了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课后,我们又举行“黄河诗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一来,他们对黄河这条河有了新的认识,不仅知道了黄河的发源地、长度等数据,也对黄河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我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新的向往。虽然他们多数没到过黄河,但从那时起,黄河已经从书本上走到了他们的心里。
语文书里有黄河,地方课程里也有黄河;生活中有黄河,学生的心里也有黄河。虽然黄河存在于各个课本的各个角落,但是讲的都是同一条黄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不能拘泥于不同课程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方面的教学要求,而是要把这些综合起来。在这堂课上,既学习了知识点,又强化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可谓一举三得。
第三,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教育的重点在于立德树人。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决定了他们的成长方向。给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可能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那些核心内容,但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比如在学生刚入学的一段时间,我针对班级出现的学生在教室追逐打闹引发许多安全事件的情况,组织了以“安全教育记心间,争当安全红旗手”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搜集了一些在学校因为追逐打闹而发生的安全事件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观看,让他们了解那些他们认为平常的举动,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危险,明白不能因为自己一时随意,就无视正常的学校秩序,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让他们观察身边还有哪些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哪些是该改正的。
让学生自己理解规则的教育效果要比单纯对他们宣讲学校制度好得多。在随后的几天里,在教室里跑跳打闹的行为越来越少了,即使偶尔出现,也会在其他学生的提醒下,很快停止。由此可见,让学生理解规则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体会。
学生在学校学习,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是通过学校这个小的社会环境,来逐步熟悉外面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要知道,学校有学校的规范,社会有社会的规范。我们教育出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