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核心素养,创新中小学音乐课堂
2020-09-10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这个教学理念的主要意义就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中小学的教学重点不仅仅要落在关键课程的学习上,还要将一部分的注意力分散到音乐教学上,在核心观念的指引下对中小学音乐课堂做出改进,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全方面的改革。文章从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创新入手,探究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怎样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革新。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是必然的。以往的教学理念仅重视对中小学生考试重点课程的教学,完全忽略了中小学生在文艺方向的发展。而当今社会,文学艺术对人才的需求持续提升,这就使音乐等文学艺术课程的学习地位也持续提升。所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必须进行创新,发挥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真正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中小学时期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能够协助人们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中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在教授中小学生音乐课程时,应该正确引导中小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从而使中小学生将对音乐的理解充分展现出来,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激起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中小学生通过律动还可以增强对音乐的感悟以及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进而爱上音乐。这就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推陈出新,改进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模式,尊重中小学生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使中小学生能够掌握音乐课程中的知识以及技能,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的节奏感更加强烈。这样一来,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也能够变得更加有活力。
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课程核心素养?
第一,要培养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根据有关资料可知,审美感知是对于事物模式特点的总体把握,是将凌乱无序的事物模式转变为一定的模式、一定的构造完形。而将审美感知落实到音乐课程教育中,便精准地指向了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方针性需求,就是将中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不成体系的理解进行总结以及补充,使中小学生在总体上对音乐课程具有成体系的认知。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需要灌输大量的音乐知识,以及合理培养音乐学习能力,才能使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认知形成体系。
第二,培养中小学生的艺术展现能力。培养中小学生的艺术展现能力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是中小学生自身音乐涵养的外在展现模式。概述来说,中小学生的艺术展现能力包含演唱、乐器弹奏以及戏曲表演等,这样的艺术展现能力在中小学生今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反映着他们自身的艺术涵养,并通过各式各样的展现模式不断地提升其自身对于音乐课程的审美感知。
少部分学校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第一,教学政策落实延迟。少部分中小学校园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仅仅对关键的课程做出了改进与革新,对音乐课程的改革熟视无睹。从表面上看已经积极施行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但实际上还是坚持应用以往的教学模式。
第二,中小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固化。少部分中小学教师长期沉浸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理念当中,形成了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模式,认为音乐课程教学无关紧要的理念难以被消灭。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冲突,使教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抗意识,导致目前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出现了矛盾。
第三,音乐教学设备简陋。我国虽然大部分地方已经达到了义务教学的验收标准,但是还有少部分学校没有达到2002 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学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的最低标准。一些经济实力较好的中小学,也最多只有一到两间音乐教室,在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会经常使用音乐器材。这些因素直接对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还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
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进及革新
第一,要树立音乐素质意识。要想解决以上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问题,首先要让学校有关音乐课程教学人员了解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音乐课程在中小学生全方面发展中的必要性。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主要的发展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有助于中小学生右脑的发育。
第二,实现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革新。要想对中小学音乐课程进行革新,首先要从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入手。一直以来,所应用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材料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差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对音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从中小学生的现有水准入手,与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结合,将中小学音乐课程生活化,使其符合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要求。同时,可以加入中小学生较为喜欢的音乐开展音乐课程的教学,使中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体会生活。还可以设计乐理知识小竞赛,使中小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学习乐理知识,进一步提升音乐课程的积极性。
第三,改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模式。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音乐教师为课堂主体展开的,但由于音乐课程教学工具不全,不能使每一位中小学生都近距离地接触音乐器具,这就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究,创建更新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尽最大可能将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弊端降到最低。
例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创建几个音符,并将音符进行整合,交给音乐教师,由音乐教师进行演奏,将乐曲作为学习小组的组曲,并要求学生给组曲填写歌词,丰厚其音乐内涵,提升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应用现代技术,将抽象的音符具体化,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中小学生面前,能协助中小学生生成乐感。
音乐的包容能力是非常强的,其独有特性能够使中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体会到感情的流动,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丰富的感情,提升审美意识。例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设计《动物说话》这一音乐的教学时,可以选用多姿多彩的展现模式,比如制作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课件,播放有关的动物视频,使中小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引导环节就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对中小学生进行提问,引导中小学生发散学习思维。教师还可以让中小学生演绎出具有个人特性的动物们,使中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体会快乐,舒缓在学习其他学科中产生的压力。
第四,给予中小学生音乐学习鼓励。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协助学生建立学习音乐课程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建立是基于激励之上的。教师要对中小学生的演奏以及歌唱进行激励引导,对不同的学生呈现出来的不同方面的天赋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以及培养,同时对音乐方面缺乏天赋的学生给予正面的积极建议,使中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始终贯彻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中小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持续深化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音乐教学素养,积极投入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为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创建奠定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