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法治课中生活原型体验的实践
2020-09-10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人的成长与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法治教育的本身是生活教育,是促进人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启蒙时期,要想在此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日后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需要在小学阶段设置并正确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前对如何正确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学习,实现该门课程的有效教学。
第一,开发日常普通事件,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小学的课程大多以课本内容为主,而且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较短,课余时间较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则会让学生获得快速的提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仅仅在课上向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上的理论性内容,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教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让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实质性的东西,让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并尝试去应用,最终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到“学会感恩”这部分内容时,任课教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依照该部分内容的主旨——“感恩”来开展教学。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进行调查:周围哪些人对自己好?他们都做了什么?需要感恩的对象是谁?如何去感恩?在调查之后,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对感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会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便是自己的父母。教师要教导学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第二,开发真实生活事件,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于生活的学科,其中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想教好这门课,就需要利用课上课下可利用的时间,通过加强对真实事件开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人格。开发生活事件,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融入生活当中,获得真实的感受。此外,真实的生活事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有利于引发学生对于真实事件的思考,并作出反省和评价。
例如,在教授“向榜样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榜样起到的作用。教师可以简单地在教材中挑选几个人物,并列举他们身上的优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挑选好榜样,发现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点和特长。如某同学能够按时上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课下能够团结同学,这些品质是同学们应当学习的;某同学勤奋刻苦,虽然成绩并不是十分出众,但是能够及时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的同学应当被大家树立为榜样,平时应当向这位同学看齐。
第三,开发非常规事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实际生活中,除了课本上列出的一些常见的事件,学生也有可能会遇到非常规事件。在面对这些事件(如春游、聚会)时,学生会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情感,这恰恰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时刻,同时也能考验学生的道德素质。任课教师要从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在旁进行指导,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类似春游这种团体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从文学、艺术、环保、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此过程涉及多方面内容,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四,实现课下生活作业化,提高教学实用性。除了在课上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在课下,教师也应当让学生走进生活,获得感悟。课下让学生进行道德法治生活感悟,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课程作业,更重要的是,生活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学生仅在课堂中学习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内容需要在事件中得以应用,如此教学的实用性才能有所显现。教师在留课余作业时,要将难度进行调整,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让学生产生困惑。
综上所述,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一切不熟悉的事物都抱有好奇心,此时正是为学生正确树立思想观念的时期。教师要牢牢把握机会,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多接触未知事物,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并促进其在认知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