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程改革体现的新理念

2020-09-09张立晶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新课改

张立晶

摘 要:2017年历史课程改革翻开了新篇章,此次改革是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本文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与评价、教学内容四方面描述此次历史课程改革体现的新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课程结构;教学与评价;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2

历史课程标准随着我国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一次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都标志着我国高中历史教育进入新阶段,社会需求不同,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也会有所不同,1978年提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2001年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再到2017年提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有其合理性。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依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做出了新改变:引入“核心素养”理念,创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提出新的历史教学与评价建议,吸收中外前沿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1]。

一、引入“核心素养”理念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2]。新课标引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更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更接近我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立德树人”的需要,更符合世界历史教学发展大趋势[3]。新课标为了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部分,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了解释。第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部分,对各核心素养分别进行了详细解释。第三,“课程内容”部分,从课程内容方面入手补充核心素养的细节,包括教学案例等。第四,“学业质量”部分,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制作了学业质量水平分级表,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细分。第五,“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具体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第六,附录部分,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等级细分,同时通过很多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4]。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贯穿整个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占据主导地位,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教科书、课程评价等都为课程目标服务。

二、创建全新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上,创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按照新课标的课程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为必修课,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按照纵向的历史時序分为若干个小的专题,展现中外历史上的有影响力的人物、重要的时间和事件等,讲述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整体的发展历程,学生通过通史的学习,能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中外多彩多样的优秀文明成果。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毕业学分总体要求而选择的课程,新课标中给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对政治、经济或者社会生活、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历史某一方面的发展脉络。选修课程是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开设的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课程,新课标给出了《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范例,学生通过学习史学的基本理论、技能,拓宽获得历史资料的渠道,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史料研读历史,在准确把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客观的评价历史。

三、提出新的历史教学与评价建议

评、教、学是一个整体,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学和教是为了评,但是“评”不是简单的一张试卷,新课标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1.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要和评价目标一致,评价标准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的水平,同时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2.教学评价要分布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3.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4.终结性评价方式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等级考试。新课标指出教学评价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时所表现的核心素养的水平,为了检验这一水平,新课标对学科素养进行了水平划分,这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水平,也能够给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当然核心素养水平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的学习质量,为此,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对高中生所要达到的水平进行了细分,制作了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对每一部分内容标准做出详细说明,该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明确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向及标准,为检验学生学习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其中学业质量水平是高中生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6]。

四、吸收中外前沿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前面提到过所有的改变都是为达成新的课程目标服务,教学内容也不例外,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始终贯穿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观念。修订后的教学内容注重展现历史发展大趋势和人类文明成果,按照历史时序,精选最基础、最真实、最重要的知识,以便于学生更快接受新知识,获得历史新启示。修改后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全新的,必修课程由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变为中外历史纲要,这种变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中外历史发阶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影响力的人物、有纪念意义的时间以及异彩纷呈的世界各国优秀文化遗产。而修订后的选择性必修课程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重点为“政制”与“治道”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并行前进,而不是阶级斗争占主导地位,也不是纯粹的政治制度史,吸收世界历史前沿研究成果,新增了许多身边的事情,如中外的基层治理历史、社会的救助情况、社会抚恤等,让学生形成对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同时增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把生产与消费结合起来,吸收中外社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了从古至今人们的吃、穿、住、行、医等方面的详细介绍,意在让学生增强对世界的了解,贴近实际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点从以前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变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更加注重对优秀的人类文明成就的传播,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的作用[7]。

此次历史课程改革可谓是一次全新的改变,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紧跟历史课程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广泛吸收了广大一线历史教学工作者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李静萍.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4(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梁燕.2003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